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8208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9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该曲线段管节接头包括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曲线沉管管节的端部;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的硬度不同。该曲线段管节接头采用硬度不同的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并在两侧形成硬度差值,通过硬度差值来抵消水压力力矩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解决曲线管节由于无法均匀压接而产生偏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沉管隧道
,尤其涉及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沉管隧道领域中,GINA止水带是每个沉管管节安装过程中,用于相邻沉管管节接头之间,并起到止水的作用的橡胶产品。GINA止水带整体形状为封闭条形,安装在沉管管节的端部。现有的GINA一般设计为均质材料,当沉管管节对接后,GINA止水带的压缩量也是均匀的。当位于曲线段上时,沉管管节的尾端端面与首端端面将存在一个角度,并且两边侧墙的长度也不相同,因而管节承受的水压力也不会对称,管节越长,影响会越大。当管节的首端对接时,由于不对称的水压力将不可避免的生成一个不均匀的平面力矩,导致管节首端的GINA止水带无法均匀压接,并进一步导致管节线形的偏位。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一种能够调节与抵消曲线段管节两侧水压力力矩的影响的曲线段管节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使得能够调节与抵消曲线段管节两侧水压力力矩影响,有效解决了曲线段管节的接头由于无法均匀压接而产生偏位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其包括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曲线沉管管节的端部;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的硬度不同。其中,所述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均包括鼻尖、本体及延展带,<br>所述鼻尖位于本体的顶部,所述延展带位于本体的两侧,且固定于所述曲线沉管管节的端部。其中,所述延展带通过夹具或者螺栓固定于曲线沉管管节端部的钢板上。其中,所述鼻尖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其中,所述本体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其中,所述本体为实心或空心。其中,所述本体的底部为平齐状的实体或设有多个弧形凹口。(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曲线段管节接头采用硬度不同的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连接形成密封环,并在两侧形成硬度差值,通过硬度差值来抵消水压力力矩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解决曲线管节由于无法均匀压接而产生偏位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曲线段管节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止水带的断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止水带的断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止水带的断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止水带的断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曲线沉管管节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止水带;2:第二止水带;3:鼻尖;4:本体;5:延展带;6:弧形凹口;7:隧道外轮廓;8:曲线沉管管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曲线段管节接头,其包括第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第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连接形成密封环,密封环设置于曲线沉管管节8的端部,第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的硬度不同,从而在两侧形成硬度差值。而且,止水带形成的密封环整体尺寸略小于隧道外轮廓7。进一步的,第一止水带1的硬度与第二止水带2的硬度范围均为25-80邵尔,但需保证第一止水带1的硬度与第二止水带2的硬度不同。通过两侧的硬度差值来抵消水压力力矩产生的影响,从而实现解决曲线管节由于无法均匀压接而产生偏位的问题。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止水带1为第二止水带2中的局部置换,也就是说,第二止水带2为密封环的主体,一般通过橡胶硫化工艺连接成环。通常情况下,第一止水带1为一段,当然理论上也可以为多段。如图2所示,第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均包括鼻尖3、本体4及延展带5;第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仅是硬度不同,其形状相同。鼻尖3位于本体4的顶部,用于沉管管节与压接面初步压缩接触时的初压缩;本体4为止水带压缩的主要构件,大部分水压力将由本体4的压缩承担;延展带5位于本体4的两侧,且固定于曲线沉管管节8的端部。鼻尖3、本体4及延展带5均为同材质的橡胶。而且,延展带5通过夹具或者螺栓固定于曲线沉管管节8端部的钢板上。当然,鼻尖3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尖状);本体4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对应的,鼻尖3位于梯形的上底(顶部),延展带5位于梯形的下底(底部)。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实施例一的本体4为实心结构,而本实施例二的本体4为空心结构,即,在本体4上设有一空腔,这样既有利于压缩,也可节省原材料。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相同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三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区别在于:实施例一本体4的高度小于本实施例三本体4的高度,从而适用不同水压的压接过程。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相同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四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的本体4的底部为平齐状的实体,而本实施例四的本体4在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弧形凹口6,在本实施例四中弧形凹口的数量为三个。弧形凹口6将接触面分为多隔断,可提高其与曲线沉管管节8端部之间的水密性。当然,弧形凹口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某种特定形式,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为其他数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曲线段管节接头采用硬度不同的第一止水带与第二止水带,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所述第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连接形成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曲线沉管管节(8)的端部;所述第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的硬度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曲线段管节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止水带(1)与
第二止水带(2);所述第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连接形成
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设置于曲线沉管管节(8)的端部;所述第一止水
带(1)与第二止水带(2)的硬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线段管节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止水带(1)与第二止水带(2)均包括鼻尖(3)、本体(4)及延展
带(5),所述鼻尖(3)位于本体(4)的顶部,所述延展带(5)位于
本体(4)的两侧,且固定于所述曲线沉管管节(8)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东林巍张志刚李毅吕勇刚黄清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