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渣液体脱硫剂制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69990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8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脱硫剂制备装置,特别是碱渣液体脱硫剂制备装置。包括碱渣输送泵,碱渣输送泵通过第一管路与除砂装置连接,除砂装置与降氯桶连接;配助剂槽与降氯桶中层连接,洗涤水管路与降氯桶下层连接,降氯桶底部与成品缓冲桶通过第六管路连接;降氯桶的上层通过第二溢流管路与收集总管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压滤机、离心机等高能耗设备的应用,避免了碱渣废液机械固液分离,有效提高烟道气脱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脱硫剂制备装置,特别是一种碱渣液体脱硫剂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利用氨碱法纯碱生产中的副产物碱渣废液生产碱渣液体脱硫剂,用于锅炉烟道气脱硫剂的生产,是一种碱渣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目前碱渣脱硫剂生产工艺有两种:第一种工艺是碱渣废液经过除砂后,进入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再经犁刀破碎机加水降氯,制成液体脱硫剂;第二种工艺是碱渣废液经除砂后,进入两级卧螺离心机实现固液分离和降氯,再经制浆桶制成液体脱硫剂。上述两种液体脱硫剂生产技术都有应用,其中某公司的卧螺离心机制浆工艺申请了专利保护。这两种工艺均需要先经机械式固液分离过程实现固液分离和降氯,造成脱硫剂固体颗粒团聚,在后续制浆过程中,颗粒分散度有所降低,导致用户脱硫过程中脱硫剂活性较低,脱硫液循环量大,运行成本高。同时,机械固液分离、降氯过程能耗高,板框压滤机需要配套双级加压泵和空压站,滤布损坏率高,导致生产成本高,另外密实的滤饼给后续制浆造成困难,作为第一代技术,板框压滤机加犁刀破碎机制备液体脱硫剂工艺2012年后已停止使用;两级离心机加制浆桶制备液体脱硫剂工艺,脱硫剂固体颗粒团聚降低,脱硫剂质量活性相对提高,因此该工艺较第一代工艺技术,在脱硫塔的脱硫效率和脱硫石膏产品质量都有提高,但离心机能耗仍高。上述两种工艺均需固体物料装卸和输送,自动化控制程度低,整个生产工艺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保证液体脱硫剂颗粒分散性、活性、流动性良好的碱渣液体脱硫剂制备装置。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碱渣液体脱硫剂制备装置,包括碱渣输送泵,碱渣输送泵通过第一管路与除砂装置连接,除砂装置与降氯桶连接;配助剂槽与降氯桶中层连接,洗涤水管路与降氯桶下层连接,降氯桶底部与成品缓冲桶通过第六管路连接;降氯桶的上层通过第二溢流管路与收集总管路连接。上述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避免了压滤机、离心机等高能耗设备的应用,节约了能源;避免了碱渣废液机械固液分离,有效固体颗粒没有任何机械挤压和团聚,产品中固体颗粒保持了最原始的颗粒状态,粒子直径在35微米以下,表面积大,分散性能好、脱硫活性高,可有效提高烟道气脱硫效果,实现用户节能,并形成高质量脱硫石膏,甚至锅炉燃用廉价高硫煤,烟道气脱硫后仍能达到国家标准;避免了中间过程固体物料的装卸和输送,整体实现了 DCS集成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单,生产连续稳定,运行周期长。优选方案是:降氯桶的上层通过第二溢流管路与收集总管路连接。 除砂装置是旋液除砂器或重力沉砂器。除砂装置的底端通过第七管路与收集总管路连接;除砂装置的顶端通过第二管路与稠厚器连接,稠厚器上部通过第一溢流管路与收集总管路连接,稠厚器通过第五管路与降氯桶连接。配助剂槽内装有水和配助剂干粉制成的溶液。配助剂槽通过第九管路与助沉剂泵连接,助沉剂泵通过第四管路与降氯桶的中层连接。除砂装置的底端通过第七管路与收集总管路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碱渣液体脱硫剂制备装置,参见附图1,图中:碱渣输送泵1、第一管路2、重力沉砂器3,第二管路4,第七管路5,第一溢流管路6,收集总管路7,第二溢流管路8,降氯桶9,第三管路10,第六管路11,成品缓冲桶12,脱硫剂输送泵13,配助剂槽14,助沉剂泵15,第四管路16,第五管路17,稠厚器18,第八管路19、第九管路20。本实施例中,由碱渣输送泵I通过第一管路2与除砂装置连接,除砂装置采用重力沉砂器3,重力沉砂器3中固液分离过程中固体物料为直接沉降;重力沉砂器3的顶端通过第二管路4与稠厚器18连接,重力沉砂器3的底端通过第七管路5与收集总管路7连接;稠厚器18上部通过第一溢流管路6与收集总管路7连接,稠厚器18通过第五管路17与降氯桶9的顶端连接;降氯桶9的上层通过第二溢流管路8与收集总管路7连接。配助剂槽14通过第九管路20与助沉剂泵15连接,助沉剂泵15通过第四管路16与降氯桶的中层连接,配助剂槽14内装有水和配助剂干粉制成的溶液。本实施的碱渣液体脱硫剂制备方法是:重力沉砂:纯碱生产中副产物碱渣废液,进入重力沉砂器3中进行除砂;碱渣废液中固含量占3.1% (这里的固含量是指占碱渣废液总质量的百分比),含砂质量百分比为0.26% (含砂量的百分比是碱渣废液总质量的百分比),经重力沉砂器,能除去质量比95%以上的砂子。稠厚沉降:经过除砂的碱渣废液进入稠厚器18中心筒,在稠厚器内废液澄清分层,清液从稠厚器上部溢流排出,稠厚泥浆自压(也就是从底稠厚器底部)进入降氯桶9。洗涤降氯:稠厚泥浆从降氯桶9顶部进入,淡水或经收集、澄清处理的雨水、厂区杂水的混合水从降氯桶9下层加入,助沉剂从降氯桶9中层加入,在降氯桶9内碱渣废液与淡水或经收集、澄清处理的雨水、或厂区杂水的混合水混合后,洗涤降氯,洗涤后废清液从上层溢流(第二溢流管8)排出,并在助沉剂作用下实现混合液的沉降稠厚,液体脱硫剂从降氯桶9底部排出,进入成品缓冲桶12储存。所用的助沉剂为聚丙烯酰胺干粉,聚丙烯酰胺干粉与淡水或经收集、澄清处理的雨水、厂区杂水的混合水的质量配比为0.52:1000o助沉剂溶液从降氯桶9中层按碱渣废液体积比的6.5%加入。降氯桶9中的碱渣废液中含氯约59 tt (折合104.72g/l ),与洗涤水接触,实现碱渣废液的洗涤、降氯,并在液体助沉剂作用下实现稠厚。液体脱硫剂在降氯桶9中的沉降时间为30~40分钟,沉降率达到90%以上。实施例2:一种碱渣液体脱硫剂制备装置,参见附图2,图中:碱渣输送泵1、第一管路2、旋液除砂器3,第二管路4,第七管路5,第一溢流管路6,收集总管路7,第二溢流管路8,降氯桶9,第三管路10,第六管路11,成品缓冲桶12,脱硫剂输送泵13,配助剂槽14,助沉剂泵15,第四管路16,第五管路17,稠厚沉砂器18,第八管路19、第九管路20、第十管路21。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是:稠厚沉砂器18的侧壁通过第五管路17与降氯桶9的顶端连接,稠厚沉砂器18的底端通过第十管路21与收集总管路7连接。旋液除砂器3中固液分离过程中固体物料先在离心理作用下运动至设备侧壁上,再依靠重力下落;重力除砂器设备体积大,但能耗低,而旋流除砂器3设备体积小,能耗相对高,为了保证液体脱硫剂的含砂量的合格,优选采用了旋液除砂器3和沉砂器18的结合,图2中稠厚沉砂器18等同于图1中的重力沉砂器。碱渣废液经碱渣废液泵加压后送旋液除砂器3,除砂后废液进入稠厚沉砂器18再次除砂,二次除砂后的碱渣废液从降氯桶9的顶部进入降氯桶9;经收集、澄清处理的雨水从下层进入降氯桶9;在配助剂槽14内,聚丙烯酰胺干粉与淡水或经收集、澄清处理的雨水按质量百分比0.52:1000混合制成的液体助剂从中层进入降氯桶9;碱渣废液与洗涤水接触,实现碱渣废液的洗涤降氯,并在液体助剂作用下实现稠厚,使脱硫剂中固体沉降率控制在90%以上,形成的脱硫剂从降氯桶9底部排出,自压进入成品缓冲桶12,再经泵送至用户使用。除旋液除砂器3、稠厚沉砂器18排出废砂液与降氯桶9溢流废清液经收集总管路7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碱渣液体脱硫剂制备装置,包括碱渣输送泵,其特征在于:碱渣输送泵通过第一管路与除砂装置连接,除砂装置与降氯桶连接;配助剂槽与降氯桶中层连接,洗涤水管路与降氯桶下层连接,降氯桶底部与成品缓冲桶通过第六管路连接;降氯桶的上层通过第二溢流管路与收集总管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树红辛兵王秉钧韩立山云玉娥刘忠华王同国宋自利郑存强吕晓英赵振旺韩庆龙张焕峰王荣瑞赵会聪谢秋利李兴生赵丽贤李宏刚魏智义韦一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