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OLED像素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32280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MOLED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单元、开关单元、驱动单元和储存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单元,所述启动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分别连接启动线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驱动单元的输入端与存储单元的连接处,所述启动线用于输入启动信号,所述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连接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启动单元的输出端的连接处,另一端接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AMOLED像素电路利用启动单元初始化输入在像素电路上的数据信号,在驱动单元上输入反向电压,进而改善了显示装置的品质,延长了显示装置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AMOLED像素电路的设计。
技术介绍
在平板显示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1de, OLED)显示器以其轻薄、主动发光、快响应速度、广视角、色彩丰富及高亮度、低功耗、耐高低温等众多优点而被业界公认为是继液晶显示器(IXD)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主动式OLED(Active Matrix OLED, AM0LED)也称为有源矩阵0LED,AMOLED因通过在每个像素中集成薄膜晶体管(TFT)和电容器并由电容器维持电压的方法进行驱动,因而可以实现大尺寸、高分辨率面板,是当前研宄的重点及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AMOLED的基本像素电路基本像素电路具体由2个晶体管Tl、T2和由I个电容Cl组成。在有机发光元件Dl上连接驱动用薄膜晶体管T2,提供发光的电流;另外,驱动用薄膜晶体管T2的电流量由通过开关薄膜晶体管(Tl)输入的DATA电压来控制,此时电容Cl连接在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栅极之间用于在预定时间内维持所施加电压,开关薄膜晶体管Tl的栅极和源极分别和扫描线和数据线连接,开关薄膜晶体管Tl根据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上输入的信号而动作的话,数据电压信号通过数据线输入在驱动用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上。输入在栅极的数据电压通过驱动用薄膜晶体管,有机发光元件上有电流流动,使其发光,有机发光元件根据注入的电流的大小,散发光。AM OLED上利用的传统的像素电路,没有考虑显示装置的品质,只是为了点亮有机二极管,使用于显示装置,目前量产的AM OLED反映了使用者的要求,高品质的显示装置存在价格高的问题,因此限制了 AM OLED的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AMOLED像素电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AMOLED像素电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AMOLED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单元、开关单元、驱动单元和储存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分别连接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用于输入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所述驱动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和电源线;所述储存单元的一端连接电源线,另一端连接上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输入端的连接处,所述储存单元用于存储与数据信号对应的电压;还包括启动单元,所述启动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启动线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启动线用于输入启动信号;所述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所述的启动单元具体通过NMOS晶体管实现,其中,NMOS晶体管的漏极作为启动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启动信号,NMOS晶体管的源极与启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NMOS晶体管的栅极接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AMOLED像素电路利用启动单元初始化输入在像素电路上的数据信号,在驱动单元上输入反向电压,进而改善了显示装置的品质,延长了显示装置的寿命。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可以降低产品单价,同时开发出高品质,低价格的显示装置,引领AMOLED的普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AMOLED像素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的SCAN信号和DATA信号,初始化信号INIT信号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AMOLED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单元、开关单元、驱动单元和储存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分别连接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用于输入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所述驱动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和电源线;所述储存单元的一端连接电源线,另一端连接上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输入端的连接处,所述储存单元用于存储与数据信号对应的电压; 还包括启动单元,所述启动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启动线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启动线用于输入启动信号;所述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所述的启动单元具体通过NMOS晶体管实现,其中,NMOS晶体管的漏极作为启动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启动信号,NMOS晶体管的源极与启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NMOS晶体管的栅极接地。图1给出了一种具体电路图。开关单元具体通过开关薄膜晶体管Tl实现,其中,Tl的栅极作为开关单元的一个输入端用于输入扫描信号SCAN,Tl的源极作为开关单元的另一个输入端用于输入数据信号DATA,Tl的漏极作为开关单元的输出端。驱动单元具体通过驱动薄膜晶体管T2实现,其中,T2的栅极和源极作为驱动单元的两个输入端,T2的漏极作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储存单元和发光单元分别通过电容Cl和有机发光元件Dl实现。启动单元具体通过开关启动晶体管T3实现,其中,T3的栅极作为启动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启动信号INIT,T3的源极作为启动单元的另一输入端,T3的漏极作为启动单元的输出端。SCAN信号和DATA信号,初始化信号INIT信号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像素电路上输入DATA之前,利用INIT信号,驱动晶体管T3,初始化像素电路的驱动晶体管状态,即用开关启动晶体管T3,初始化输入在像素电路上的DATA信号,在驱动晶体管T2的栅极的端头上输入反向电压,使用初始化像素电路。之后SCAN信号会输入在晶体管Tl上,DATA信号也会输入在像素电路上。这样像素电路根据数据信号的电压,决定T2的channel的幅度,根据决定的channel的幅度,电流流经有机发光元件Dl使其发光。本专利技术的AMOLED像素电路利用启动单元初始化输入在像素电路上的数据信号,在驱动单元上输入反向电压,进而改善了显示装置的品质,延长了显示装置的寿命。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AMOLED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单元、开关单元、驱动单元和储存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分别连接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用于输入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 所述的开关单元具体通过开关薄膜晶体管实现,其中,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作为开关单元的一个输入端用于输入扫描信号,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作为开关单元的另一个输入端用于输入数据信号,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作为开关单元的输出端; 所述驱动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和电源线; 所述驱动单元具体通过驱动薄膜晶体管实现,其中,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作为驱动单元的输入端,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作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接地; 所述储存单元的一端连接电源线,另一端连接上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输入端的连接处,所述储存单元用于存储与数据信号对应的电压;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启动单元,所述启动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AMOLED像素电路,包括:发光单元、开关单元、驱动单元和储存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分别连接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和扫描线用于输入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所述的开关单元具体通过开关薄膜晶体管实现,其中,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作为开关单元的一个输入端用于输入扫描信号,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作为开关单元的另一个输入端用于输入数据信号,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作为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驱动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和电源线;所述驱动单元具体通过驱动薄膜晶体管实现,其中,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作为驱动单元的输入端,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作为驱动单元的输出端,驱动薄膜晶体管的漏极接地;所述储存单元的一端连接电源线,另一端连接上述开关单元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输入端的连接处,所述储存单元用于存储与数据信号对应的电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单元,所述启动单元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连接启动线和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所述启动线用于输入启动信号;所述启动单元的输出端与驱动单元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一端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地相连接;所述的启动单元具体通过NMOS晶体管实现,其中,NMOS晶体管的漏极作为启动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输入启动信号,NMOS晶体管的源极与启动单元的输出端相连接,NMOS晶体管的栅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朝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虹视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