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筋混凝土抗拔桩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28210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0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纤维筋混凝土抗拔桩施工方法,包括成孔施工和成桩施工,所述成孔施工包括以下步骤:定位放样;护筒埋设;钻机就位;泥浆制作;钻进成孔;清孔;所述成桩施工包括以下步骤:纤维筋笼制作;纤维筋笼焊接及验收;纤维筋笼的安放;安放导管;混凝土灌注;清理桩头及成桩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本方法使用纤维筋替代钢筋作为主要承受拉力的材料,其抗拉性能好、抗腐蚀性能强,碳纤维筋变形较小,保证抗拔桩的安全,使抗拔桩正常使用,提升抗拔桩寿命,适用于基础埋深大,地下水位高的工程,尤其适用于近海地区等地下水浮力大、腐蚀性强导致传统钢筋混凝土桩无法长时间工作的地区,适用土层为非岩类的各种土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纤维筋混凝土抗拔粧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基础的埋深不断增加,地下水浮力也随之不断增大,从 而使得抗拔粧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而过大的水浮力会使得抗拔粧拉裂。混凝土的开裂主 要是由于混凝土中拉应力超过了抗拉强度,或由于拉伸应变达到或超过极限拉伸值引起 的。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较低,任何可察觉的拉应力都会破坏混凝土微观刚体晶格,导致混 凝土的开裂和分离。传统混凝土抗拔粧通过大量增添钢筋来抗裂,防止地下水流入裂缝从 而腐蚀钢筋,影响抗拔粧的正常使用,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所需钢筋非常多,造成严重浪费, 但是随着拉应力的增加,钢筋会发生过大伸长变形从而仍会引起混凝土结构过大的变形和 裂缝宽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纤维筋混凝土抗拔粧 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纤维筋混凝土抗拔粧施工方法,包括成孔施工和成粧施工,所述成孔施工包括以下步 骤: a、定位放样,根据施工图纸,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测量放点,精确放出各粧的中心位 置,同时埋设粧中心的纵向、横向定位标志及护粧。 b、护筒埋设,护筒高出施工平台10~30cm,底部及周围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校 正粧位后用细线拉出粧中心十字线。 c、钻机就位,对钻机下部垫层进行夯实后,再搭设施工平台,水平尺找平,钻机就 位后必须平整、稳固。 d、泥浆制作,开钻时可在孔内加入适量的粘土并采用低速、慢进造浆,然后正常钻 进。 e、钻进成孔。f、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孔深、孔径等检查合格后进行清孔,保持孔内泥浆 相对密度1. 03~1. 10,含砂率< 2%,粘度17~20Pa*s,并确保灌注前的孔底沉渣厚度小 于等于0. 2m。 所述成粧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a、纤维筋笼制作,搭接处采用双面焊接,搭接长度按照施工图纸执行,同一截面焊接根 数小于等于1/2,接头间距大于等于35d,螺旋箍筋搭接长度大于等于300mm。b、纤维筋笼焊接及验收,制作好的纤维筋笼经过验收后,要标明堆放,并做好防 护,纤维筋笼存放时应在加强筋内部加设"十"字纤维筋支撑,防止纤维筋笼失圆,以防止变 形。 c、纤维筋笼的安放,清孔结束后,尽快进行纤维筋笼的吊装安设工作,纤维筋笼安 放前再次对纤维筋笼进行检查核对,确保纤维筋笼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然后通过锚具锚 固在支承板上,再与支承板一起被浇筑在粧尖内。 d、安放导管,管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孔内居中下入导管,导管下端距离孔底约 0. 3 ~0. 5m。e、混凝土灌注。f、清理粧头及成粧检测,粧顶砼面标高宜高于设计标高的50~100cm,在砼灌注 结束后,保留10~20cm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进行凿除,并报请检测部门对 粧身质量进行检测。优选地,所述混凝土灌注包括以下步骤: a、在混凝土灌注前,进行二次清孔,并测量孔底沉渣厚度。 b、按照施工配合比拌制砼,并保证供应强度,确保在最先浇筑的砼初凝前浇筑完 毕。 C、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满足导管首次埋置大于等于1. 〇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 需要。 d、灌注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控制在大于等于2.Om,防止拔管过多造成断粧或夹 层,灌注时专人负责检查记录,随时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及孔口返水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 凝土上升高度,提升和分段拆除上部导管,保证有次序地拔管和连续浇筑混凝土直到整粧 完毕。 e、首批砼灌注后,粧孔混凝土面高出纤维筋笼底部lm时,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 度,当混凝土上升到骨架底口 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时,恢复正 常灌注速度。 f、当灌注接近粧顶时,应及时量测粧顶标高,使灌注粧的粧顶标高比设计标高高 出50~100cm,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用重锤或测杆检查粧顶标高,混凝土面返到超灌长度 的标高后,拔管时将导管上下缓慢活动,使混凝土面口慢慢弥合,防止拔管过快造成泥浆混 入,形成混泥芯,出现粧头渗水等质量缺陷。 g、在灌注过程中或将近结束时,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 注高度的准确性,灌注结束后,整理、冲洗现场,清洗导管及工器具,护筒在灌注完毕后提 起。 优选地,所述纤维筋笼采用汽车吊吊装纤维筋笼,在下放纤维筋笼前,根据护筒标 高,再次测量孔深,配备相应的枕木和压杆;纤维筋笼安放必须垂直对中,距离孔壁一段距 离,吊筋或压杆的横担支撑在枕木上;纤维筋笼定位采用压杆与纤维筋笼相连接,根据护筒 标高计算出地面标高后,把纤维筋笼下放到位,将压杆固定在孔口横担上。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方法使用纤维筋替代钢筋作为主要承受拉力的材料,纤维 筋混凝土抗拔粧其抗拉性能好、抗腐蚀性能强,碳纤维筋弹性模量最大可以达到普通钢筋 的3倍左右,在承受与钢筋相同拉力时,碳纤维筋变形较小,粧身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更 低,抗拔粧更安全;又因为纤维筋的耐腐蚀性即使有少许裂缝使得水渗透进粧身也难以腐 蚀纤维筋,保证了抗拔粧的正常使用,极大地提升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抗拔粧寿命,因此适用 于基础埋深大,地下水位高的工程,尤其适用于近海地区等地下水浮力大、腐蚀性强导致传 统钢筋混凝土粧无法长时间工作的地区,适用土层为非岩类的各种土体。【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 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 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纤维筋混凝土抗拔粧施工方法,包括成孔施工和成粧施工,在施工 之前先把施工场地清理干净,并将地面整理平整。 所述成孔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a、定位放样,根据施工图纸,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测量放点,精确放出各粧的中心位 置,同时埋设粧中心的纵向、横向定位标志及护粧,经监理工程师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施 工,施工中经常进行复测。b、护筒埋设,所述护筒米用壁厚4mm钢护筒,内径大于钻头直径100~150mm,在护 筒上端开设1个出浆口,规格为40X40cm。 护筒高出施工平台10~30cm,底部及周围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校正粧位后用细 线拉出粧中心十字线,并用红漆标记在护筒上,施工时要经常测量复核其准确性,护筒底标 高应高于地下水位标高,护筒埋深根据地下水位、粧径和钻头长度确定,一般约1. 5m。 C、钻机就位,对钻机下部垫层进行夯实后,再搭设施工平台,水平尺找平,钻机就 位后必须平整、稳固,每班由工段长或班长检查至少3次,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立即纠正。d、泥浆制作,钻孔用泥浆主要采用自造浆,开钻时可在孔内加入适量的粘土并采 用低速、慢进造浆,然后正常钻进。在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泥浆参数参见表1,保护孔壁不坍 塌、缩径及保证粧的灌注质量,冲洗液循环系统由泥浆池、沉淀池排水槽组成,应满足钻进 过程中沉渣、清渣、排浆的要求,并经常进行清理,保持泥浆性能,每班检测至少3次,沉淀 池中的沉渣应及时清理运走,废浆及时抽浆外排,或暂存废浆池。 表1泥浆的性能指标e、钻进成孔 开孔前检查钻头直径是否能达到设计粧径要求,校核粧位、孔口标高及粧孔编号,经检 验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工。钻进时,开始2~5m要轻压慢转,采用低档低速钻进。钻进技术 参数为:转速40~70r/m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纤维筋混凝土抗拔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孔施工和成桩施工,所述成孔施工包括以下步骤:a、定位放样,根据施工图纸,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测量放点,精确放出各桩的中心位置,同时埋设桩中心的纵向、横向定位标志及护桩;b、护筒埋设,护筒高出施工平台10~30cm,底部及周围用粘土回填,分层夯实校正桩位后用细线拉出桩中心十字线;c、钻机就位,对钻机下部垫层进行夯实后,再搭设施工平台,水平尺找平,钻机就位后必须平整、稳固;d、泥浆制作,开钻时可在孔内加入适量的粘土并采用低速、慢进造浆,然后正常钻进;e、钻进成孔;f、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孔深、孔径等检查合格后进行清孔,保持孔内泥浆相对密度1.03~1.10,含砂率<2%,粘度17~20Pa·s,并确保灌注前的孔底沉渣厚度小于等于0.2m;所述成桩施工包括以下步骤:a、纤维筋笼制作,搭接处采用双面焊接,搭接长度按照施工图纸执行,同一截面焊接根数小于等于1/2,接头间距大于等于35d,螺旋箍筋搭接长度大于等于300mm;b、纤维筋笼焊接及验收,制作好的纤维筋笼经过验收后,要标明堆放,并做好防护,纤维筋笼存放时应在加强筋内部加设“十”字纤维筋支撑,防止纤维筋笼失圆,以防止变形;c、纤维筋笼的安放,清孔结束后,尽快进行纤维筋笼的吊装安设工作,纤维筋笼安放前再次对纤维筋笼进行检查核对,确保纤维筋笼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然后通过锚具锚固在支承板上,再与支承板一起被浇筑在桩尖内;d、安放导管,管采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孔内居中下入导管,导管下端距离孔底约0.3~0.5m;e、混凝土灌注;f、清理桩头及成桩检测,桩顶砼面标高宜高于设计标高的50~100cm,在砼灌注结束后,保留10~20cm待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后进行凿除,并报请检测部门对桩身质量进行检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从勇
申请(专利权)人:侨健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