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水均设于同端的滤水器、滤心组及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99874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进出水均设于同端的滤水器、滤心组及其方法,是将该滤心组内装有一滤管组、一滤材及一蓄压杯,并于该滤心组的内部形成一进水流道、一净水流道、一废水流道及一加压区,而该滤材是设于该进水流道、净水流道、废水流道的交接处,且通过该加压区的作用而使从该滤心组顶端的进水经该进水流道强制流经该滤材而过滤成净水、废水后,再将该净水、废水分别从该净水流道、废水流道经该滤心组顶端而排出,故通过该滤心组可以便利于使用者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滤水器及更换其滤心组,同时亦可使该滤水器周遭环境的管线配线整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净水过滤系统,尤其是一种。
技术介绍
由于近年工业发展迅速,导致污水问题不断,为了能够确保饮用水的品质,一般民众都会在家中安装净水过滤系统,现有的净水过滤系统通常会搭配多个滤水器使用,各种滤水器内所安装的滤材不同,所过滤掉的杂质也有所不同,如图11所示,其为一种逆渗透滤水器80,于该逆渗透滤水器80—端形成一进水口 81,并于相对设有该进水口 81的一端设有一出水口 82及一废水排出口 83,于该逆渗透滤水器80的内部设有一逆渗透滤心84,当欲进行过滤的自来水由该进水口 81进入经过该逆渗透滤心84后,将分别形成已过滤的净水与过滤后的废水,而净水将由该出水口 82排出,废水再由该废水排出口 83排出,而另有一种逆渗透滤水器的废水出水口则是设置在滤水器的外周,都能够达到相同的排放效果,但通常由于此类的滤水器构造的管线配线杂乱,不易整理,同时拆装更换逆渗透滤心时,需要分别先卸下两端管线后,才能够由单端将滤心取出更换,其安装施工流程极为不便,实有改善的必要。类似上述逆渗透滤水器80亦可见于中国台湾技术专利第M407104号“R0逆渗透膜芯滤罐头盖及逆渗透膜芯滤罐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逆渗透滤水器多为双端分别形成进、出水口,导致管线配线杂乱,同时在拆卸更换逆渗透滤心时极为不方便的问题,故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出水均设于同端的滤水器及其方法,使安装滤水器的管线能够集中于相同侧,且可快速方便地进行更换滤心组。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进出水均设于同端的滤心组,其包含有:一罐体,在其顶端形成一结合部,并于该结合部设有贯通该罐体内部的一流通孔;一蓄水座,其接设于该罐体的流通孔内,并往上凸出形成一第二集水区及位于其内的一组装孔,而该第二集水区的外周与该流通孔之间形成一第一集水区,另于该蓄水座的底部设有一套管部;一滤管组,其连接于该蓄水座内部且包括有一入水管、一出水套及一滤管,其中该入水管从该第二集水区伸入于该组装孔,进而形成一进水流道;而该滤管上均布多个滤孔且其一端固定于该蓄水座的套管部且包覆着该入水管,又该入水管、滤管的底部通过共同接设一出水套而形成一水流间隙,又该水流间隙得连通该组装孔,进而形成一净水流道;一滤材,套设并包覆于该滤管组的外围,且于该滤材底部接设有一止逆密封元件,又该滤材的外周围与罐体内部上方形成一废水流道且连通该蓄水座的第一集水区;及一蓄压杯,其设于该罐体内部底端并套入于该滤材的止逆密封元件而形成一加压区,且通过该加压区的作用,进而使该进水流道连通该净水流道、废水流道,且该滤材位于该进水流道、净水流道、废水流道的交接处。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进出水均设于同端的滤心组,该滤心组包含有:一罐体,在其顶端形成一结合部,并于该结合部设有贯通该罐体内部的一流通孔;—蓄水座,其接设于该罐体的流通孔内,并往上凸出形成一第二集水区及位于其内的一组装孔,而该第二集水区的外周与该流通孔之间形成一第一集水区,另于该蓄水座的底部设有一套管部;一滤管组,其连接于该蓄水座内部且包括有一入水管、一出水套及一滤管,其中该入水管从该第二集水区伸入于该组装孔,进而形成一进水流道;而该滤管上均布多个滤孔且其一端固定于该蓄水座的套管部且包覆着该入水管,又该入水管、滤管的底部通过共同接设一出水套而形成一水流间隙,又该水流间隙连通该组装孔,进而形成一净水流道;一滤材,其套设并包覆于该滤管组的外围,且于该滤材顶部接设有一止逆密封元件;及一蓄压杯,其设于该罐体内部顶部并套设于该滤材的止逆密封元件而形成一加压区,且通过该加压区的作用,致该进水流道覆盖到该入水管内部及该滤材四周围,而该进水流道则位于该滤材顶端及罐体内部顶端之间且连通第一集水区,而该废水流道则位于该入水管、滤管之间并连通该组装孔及第二集水区。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进出水均设于同端的滤水器,其包含有:一罐体,在其顶端形成一结合部,并于该结合部设有贯通该罐体内部的一流通孔;一蓄水座,其接设于该罐体的流通孔内,并往上凸出形成一第二集水区及位于其内的一组装孔,而该第二集水区的外周与该流通孔之间形成一第一集水区,另于该蓄水座的底部设有一套管部;一进出水座,其盖合于该罐体、蓄水座的顶部,又该进出座的顶端设有一进水口、至少一第一出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其中该第一出水口连通该第一集水区,而该第二出水口连通该第二集水区;一滤管组,其连接于该蓄水座内部且包括有一入水管、一出水套及一滤管,其中该入水管穿入于该组装孔并接通于该进出水座的第二出水口,进而形成一进水流道;而该滤管上均布多个滤孔且其一端则固定于该蓄水座的套管部而包覆着该入水管,又该入水管、滤管的底部通过共同接设一出水套而形成一水流间隙,又该水流间隙得连通该组装孔,进而形成一净水流道;一滤材,其套设并包覆于该滤管组的外围,且于该滤材底部接设有一止逆密封元件,又该滤材外周围与罐体内部上方形成一废水流道且连通该蓄水座的第一集水区;及一蓄压杯,其设于该罐体内部底端并套入于该滤材的止逆密封元件而形成一加压区,且通过该加压区的作用,进而使该进水流道连通该净水流道、废水流道,且该滤材位于该进水流道、净水流道、废水流道的交接处。本专利技术另一种进出水均设于同端的滤水器,该滤水器包含有:一罐体,在其顶端形成一结合部,并于该结合部设有贯通该罐体内部的一流通孔;一蓄水座,其接设于该罐体的流通孔内,并往上凸出形成一第二集水区及位于其内的一组装孔,而该第二集水区的外周与该流通孔之间形成一第一集水区,另于该蓄水座的底部设有一套管部;一进出水座,其盖合于该罐体、蓄水座的顶部,又该进出水座的顶端设有一进水口、至少一第一出水口及一第二出水口,其中该第一出水口是连通该第一集水区,而该第二出水口是连通该第二集水区;一滤管组,其连接于该蓄水座内部且包括有一入水管、一出水套及一滤管,其中该入水管穿入于该组装孔并接通于该进出水座的第二出水口,进而形成一进水流道;而该滤管上均布多个滤孔且其一端固定于该蓄水座的套管部而包覆着该入水管,又该入水管、滤管的底部通过共同接设一出水套而形成一水流间隙,又该水流间隙连通该组装孔,进而形成一净水流道;及一滤材,其套设并包覆于该滤管组的外围,且于该滤材顶部接设有一止逆密封元件;及一蓄压杯,其设于该罐体内部顶部并套设于该滤材的止逆密封元件而形成一加压区,且通过该加压区的作用,致该进水流道覆盖到该入水管内部及该滤材四周围,而该进水流道则位于该滤材顶端及罐体内部顶端之间且连通第一集水区,而该废水流道则位于该入水管、滤管之间并连通该组装孔及第二集水区。上述该进出水座还包括有一承载环及一滤水盖,且该承载环套设于该罐体的顶部,而该滤水盖盖合于该罐体的流通孔,并固定于该承载环的内侧,又该进水管、至少一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均设于该滤水盖的顶端。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滤心组的进出水均设于同端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心组的进出水均设于同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有:一集水区区隔步骤,是于该滤心组的顶端内部区隔有一第一集水区及一第二集水区,其中该第二集水区位于该第一集水区内部且两者互呈同心状设置;一流道区隔步骤,是将一滤管组及一滤材装设于该滤心组内并将流道由内而外依序区分有一进水流道、一净水流道及一废水流道,其中该废水流道、净水流道分别连通所述集水区的第一集水区、第二集水区;一加压区设置步骤,是在该滤心组内部底端设有一蓄压杯且与该滤材底端所设的一止逆密封元件共同形成一加压区,通过该滤材及加压区而将该净水流道、废水流道连通该进水流道;及一过滤出水步骤,是将该滤材设于该进水流道、净水流道及废水流道的交接处,且通过该加压区内从该进水流道的进水蓄积一水压,将该进水强制进入该滤材,进而将该进水过滤成净水、废水,并分别从该净水流道、废水流道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屏
申请(专利权)人:美是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