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前雾灯及包含该前雾灯的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96223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照明弯道补光控制系统,该系统有两种补光方式:一是通过与雾灯组合安装的角灯发光光源,适用于低速行驶的城市道路;二是通过近光灯进行补光,适用于高速弯道行驶的道路。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转向灯开关状态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转弯行驶,如果一侧转向灯开启,和/或方向盘转角大于设定值,则自动点亮补光灯,进入相应补光模式;当车速≤40KM/H,系统采用城市补光模式,即采用角灯发光光源补光;车速>40KM/H,系统采用高速补光模式,即采用弯道一侧的近光灯补光,以增大夜晚行驶视野,提高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客车照明领域,尤指一种能增加客车行车安全的照明系统及及车 辆补光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车辆上所配置的前照灯只具有近光和远光两种照明模式,其主要用于前方道 路的照明;而所配置的前、后雾灯只具有单一灯光提示功能,用于告知车辆在雨天、浓雾及 雾霾天气车辆行驶的位置,便于前方或后方对车辆位置的判别;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 的进步,汽车所行驶的周边环境已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如道路的限速不同、路面的照明不 同、行人的密度不同、天气条件的环境不同,使得传统的前照等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行 驶安全需要,因此人们普遍希望能在汽车上安装一种能够显著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驾驶的 照明系统,这种照明系统能根据周边环境调整自身的配光方式,提供更大的照明范围和照 明距离,同时也能改善传统前照灯的照明死角,于是业界开发了一种有助于弯道照明的自 动弯道辅助照明系统。 自动弯道辅助照明系统(又称:随动转向照明系统)主要采用在前照灯灯组内安排 一套运动机构来带动灯泡和灯杯转动,根据车辆的行驶轨迹上下左右调整前照灯的照明角 度,为驾驶员提供最佳道路照明效果,这种照明系统目前主要运用于小型车领域,但由于客 车构造与轿车差异较大,前围弧度较小,利用运动机构调整前照灯的照明角度范围小,不能 满足城市交叉路口转弯视野需求,同时系统比较复杂,成本投入大,不适合在客车上推广应 用。 同时以往的客车照明的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往往通过组合开关la、配电盒2a及 各个灯光组件3a进行连接,其中该配电盒2a结构复杂、体积大维护成本高;同时该照明控 制系统的连接线非常多,一旦出现故障不易排查,也无法实现左、右近光灯的独立控制,从 而也无法实现客车照明装置的智能控制。 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宄,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客车前围光源照射范围,继而实现提升 客车行车安全的雾灯; 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上述雾灯的客车前围照明装置; 本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包含客车前围照明装置的客车照明系 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种客车的前雾灯,它包括灯壳、雾灯发光光源、角灯发光光源及光源反射面,所 述的雾灯发光光源与角灯发光光源并排设置于同一灯壳内部,其后端设有用于使雾灯发光 光源及角灯发光光源的光分布区域符合配光要求的光源反射面。 进一步,所述的角灯发光光源至客车前围中心轴的水平距离小于雾灯发光光源至 客车前围中心轴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所述的雾灯发光光源的中心线与车辆前进方向的轴线之间夹角为 Γ ~5° ;所述的角灯发光光源的中心线与车辆前进方向的轴线之间夹角为25° ~45°。 进一步,所述的光源反射面包括角灯反射面与雾灯反射面,所述的角灯反射面的 弧度大于雾灯反射面的弧度。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客车前雾灯的客车前围照明装置,在客车的前围端左右分 别设有左前照灯、右前照灯、左前雾灯及右前雾灯,所述的左、右前照灯包括近光灯及远光 灯,所述的前雾灯的角灯发光光源的流明数与近光灯所产生的流明数位于同一等级,该流 明数的范围为1000~1200。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客车照明系统,包含如上所述的客车前围照明装置、客车 后围照明装置、左转向灯、右转向灯、若干辅助或装饰照明装置、组合开关及仪表台,组合开 关上的控制信号通过LIN总线发送给仪表台,控制直接与仪表台相连的左转向灯、右转向 灯及若干辅助或装饰照明装置,它还包括一灯光控制器,该灯光控制器内包括一控制芯片, 该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作为一个CAN节点接入整车CAN总线网络与仪表台实现通讯,接收仪 表台发送过来的车速信息、转向信息、组合开关的控制信息,其执行输出端通过左角灯继电 器、右角灯继电器、左近光灯继电器、右近光灯继电器、左远光灯继电器、右远光灯继电器及 雾灯继电器分别与前雾灯内的左角灯发光光源、右角灯发光光源、左近光灯、右近光灯、左 远光灯、右远光灯及前雾灯内的左、右雾灯发光光源进行连接,从而可分别实现对前雾灯内 的左角灯发光光源、右角灯发光光源、左近光灯、右近光灯、左远光灯、右远光灯及前雾灯内 的左、右雾灯发光光源的控制。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在前雾灯内加装一个能实现辅助照明的角灯发光光 源,灯光控制器内的控制芯片通过CAN总线接收到车速及车辆转向状态信息,继而实现客 车前围照明装置根据车速的不同实现不同的补光控制策略,让驾驶员可清楚看清车辆前方 弯道路况及倒车时车辆两侧的照明范围,增大了夜晚行驶视野,提高了车辆行驶安全性。【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客车照明的控制系统; 图2是本技术前雾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前雾灯的光源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包含前述前雾灯的客车前围照明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客车照明系统的灯光控制器; 图6是本技术的转向补光控制方法; 图7是本技术的倒车补光控制方法。 图中。【主权项】1. 一种客车的前雾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灯壳、雾灯发光光源、角灯发光光源及光源 反射面,所述的雾灯发光光源与角灯发光光源并排设置于同一灯壳内部,其后端设有用于 使雾灯发光光源及角灯发光光源的光分布区域符合配光要求的光源反射面。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的前雾灯,其特征在于,角灯发光光源至客车前围中心轴 的水平距离小于雾灯发光光源至客车前围中心轴的水平距离。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的前雾灯,其特征在于,雾灯发光光源的中心线与车辆前 进方向的轴线之间夹角为r ~5° ;角灯发光光源的中心线与车辆前进方向的轴线之间夹 角为 25° ~45°。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的前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反射面包括角灯反射 面与雾灯反射面,所述的角灯反射面的弧度大于雾灯反射面的弧度。5. -种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任一种客车前雾灯的客车前围照明装置,其特征 在于,在客车的前围端的左右侧都分别各设有前照灯及前雾灯;所述的前照灯包括近光灯 及远光灯,所述的前雾灯的角灯发光光源的流明数与前照灯内的近光灯所产生的流明数位 于同一等级,该流明数的范围为1000~1200。6. -种客车照明系统,包含权利要求书5所述的客车前围照明装置、客车后围照明装 置、左转向灯、右转向灯、若干辅助或装饰照明装置、组合开关及仪表台,组合开关上的控制 信号通过LIN总线发送给仪表台,控制直接与仪表台相连的左转向灯、右转向灯及若干辅 助或装饰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灯光控制器,该灯光控制器内包括一控制芯 片,该控制芯片的输入端作为一个CAN节点接入整车CAN总线网络与仪表台实现通讯,接收 仪表台发送过来的车速信息、转向信息、组合开关的控制信息,其执行输出端通过左角灯继 电器、右角灯继电器、左近光灯继电器、右近光灯继电器、左远光灯继电器、右远光灯继电器 及雾灯继电器分别与前雾灯内的左角灯发光光源、右角灯发光光源、左近光灯、右近光灯、 左远光灯、右远光灯及前雾灯内的左、右雾灯发光光源进行连接,从而可分别实现对前雾灯 内的左角灯发光光源、右角灯发光光源、左近光灯、右近光灯、左远光灯、右远光灯及前雾灯 内的左、右雾灯发光光源的控制。【专利摘要】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的前雾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灯壳、雾灯发光光源、角灯发光光源及光源反射面,所述的雾灯发光光源与角灯发光光源并排设置于同一灯壳内部,其后端设有用于使雾灯发光光源及角灯发光光源的光分布区域符合配光要求的光源反射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禇向涛陆军徐剑辉徐凯潘磊陈涛梅进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