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337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节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通过立式锻造对汽车转向节整体分别经过挤压、预锻、终锻加工成型,终锻时,杆部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同侧的杆部边缘的拔模角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0,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终锻后通过机加工加工杆部和叉部,该加工工艺优先保证叉部的拔模角,而将杆部倾斜,从而采用立式锻造,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节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及加工精度。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转向节包括杆部1、法兰盘2和叉部3,其中叉部3包括长耳31、短耳32,叉部3的长耳31、短耳32设置有同轴的主销孔,主销孔与杆部I中心线的夹角为主销内倾角,该主销内倾角一般不大于8°,叉部3在加工时为了脱模方便一般设置一脱模角,杆部I (锻造后)为圆台状,其侧面与I中心线有一夹角,当杆部I竖直锻造时,长耳31的内侧面为负角,无法通过立式锻造加工。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立式锻造时取杆部I的中心线为竖直,为解决长耳31内侧面的负角问题,申请号为201010141257.0、为整体式汽车转向节立式锻造加工工艺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方案,其先对长耳31内侧面进行补料,形成正夹角,锻造后再通过机加工加工长耳31,由于叉部3加工困难,该技术方案给后期的加工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其优先保证叉部的拔模角,而将杆部倾斜,从而采用立式锻造,降低了加工成本。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其通过立式锻造对汽车转向节整体分别经过挤压、预锻、终锻锻造成型,终锻时,杆部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同侧的杆部边缘的拔模角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0,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终锻后通过机加工加工杆部和叉部。进一步的,初锻时,杆部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增大杆部的锥角,使短耳同侧的杆部边缘的拔模角不大于1°。或者,初锻时,杆部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同侧的杆部边缘的拔模角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0,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进一步的,终锻时,杆部靠近法兰盘的一端直径为82mm,锻造后经过淬火处理,杆部单边的淬层深度为17mm,机加工单边余量为8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其通过立式锻造对汽车转向节整体分别经过预锻、终锻两步锻造成型,终锻时,杆部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同侧的杆部边缘的拔模角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O,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终锻后通过机加工加工杆部和叉部,该加工工艺优先保证叉部的拔模角,而将杆部倾斜,从而采用立式锻造,降低了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加工的汽车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使用的终锻模具和汽车转向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 I一一杆部 2一一法兰盘 3——叉部 31一一长耳 32--短耳 4--上模 5--下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通过立式锻造对汽车转向节整体分别经过挤压、预锻、终锻锻造成型,终锻时,通过上模4和下模5锻造成型,长耳31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32同侧的杆部I边缘与竖直方向的夹角A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0,所说夹角为负角是指该边缘和长耳31内侧面倾斜的方向相同,导致如果杆部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杆部I与下模4有干涉,为便于取出锻件,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终锻后通过加工杆部I和叉部3。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立式锻造时均将杆部I设置为沿竖直方向,从而便于杆部I成型,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杆部I倾斜2°左右后进行锻造,优先保证叉部3的拔模角,采用立式锻造,降低了加工成本,并通过倾斜的顶杆便于将锻件顶出下模5。进一步的,为便于杆部I成型,初锻时,杆部I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31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增大杆部I的锥角,使短耳32同侧的杆部I边缘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正,其不大于1°,从而有助于在终锻时金属的流动,便于锻造成型。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初锻与终锻类似,同样进行倾斜锻造,具体的,杆部I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31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32同侧的杆部I边缘的拔模角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0,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采用倾斜锻造有助于减小杆部的尺寸,在现有技术中,杆部I热处理后单边的淬层深度为20mm,为加工杆部留有单边Ilmm的加工余量,杆部I机加工后单边的淬层深度为9_。本实施例终锻时,杆部I靠近法兰盘2的一端直径为82_,锻造后淬火时,可以将淬火温度从现有技术的860°C降低至850°C,使得杆部I单边的淬层深度为17mm,机加工单边余量为8mm,杆部I机加工后的淬层深度为9mm,从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也减少了机加工的工作量。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主权项】1.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立式锻造对汽车转向节整体分别经过挤压、预锻、终锻锻造成型,终锻时,杆部(I)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31)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32)同侧的杆部(I)边缘的拔模角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O,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终锻后通过机加工加工杆部(I)和叉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初锻时,杆部(I)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31)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增大杆部(I)的锥角,使短耳(32 )同侧的杆部(I)边缘的拔模角不大于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初锻时,杆部(I)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31)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32)同侧的杆部(I)边缘的拔模角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O,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终锻时,杆部(I)靠近法兰盘(2)的一端直径为82mm,锻造后经过淬火处理,杆部(I)单边的淬层深度为17mm,机加工单边余量为8mm。【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节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通过立式锻造对汽车转向节整体分别经过挤压、预锻、终锻加工成型,终锻时,杆部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同侧的杆部边缘的拔模角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0,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终锻后通过机加工加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汽车转向节立式倾斜锻造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立式锻造对汽车转向节整体分别经过挤压、预锻、终锻锻造成型,终锻时,杆部(1)与竖直方向倾斜一角度,长耳(31)内侧面的拔模角大于等于2°,短耳(32)同侧的杆部(1)边缘的拔模角为不超过1°的负角或0,锻造后使用倾斜的顶杆将锻件顶出,顶杆的倾斜角度与杆部的倾斜角度相等,终锻后通过机加工加工杆部(1)和叉部(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军黄明伟曹世金常继成陈天赋杨杰余国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