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压模块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7829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31 2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压模块,其包括第一电容单元、电感、开关元件、二极管及第二电容单元。其中,第一电容单元、电感、开关元件、二极管及第二电容单元均集成在子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升压模块将第一电容单元、电感、二极管及第二电容单元均集成在子板上,减少了这些元件的占用面积、简化了布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升压模块的供电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升压模块,其包括第一电容单元、电感、开关元件、二极管及第二电容单元。其中,第一电容单元、电感、开关元件、二极管及第二电容单元均集成在子板上。本技术的升压模块将第一电容单元、电感、二极管及第二电容单元均集成在子板上,减少了这些元件的占用面积、简化了布局。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升压模块的供电装置。【专利说明】一种升压模块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驱动
,特别涉及一种升压模块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源驱动电路是各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电子产品的轻薄已经成为日益发展的趋势,因此,电源驱动电路的体积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般来说,电源驱动电路包括升压电路,升压电路也叫自举电路,利用自举升压二极管、自举升压电容等电子元件,使电容放电电压和电源电压叠加,从而使电压升高.有些电路升高后的电压值能达到电源电压的数倍。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升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升压电路主要利用散落在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各处的电容元件cl/c2、电感元件11、二极管dl及开关元件k组成,因此,现有的升压电路占用PCB板的面积较大,且布局复杂。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用面积小、布局简单的升压模块。 本技术提供一种升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单元,接收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一端接地;电感,所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相连;开关元件,与所述电感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包括负极及正极,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感的另一端相连;及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电感、所述二极管及所述第二电容单元均集成在子板上。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母板电连接上述电源及开关元件均位于所述母板上。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开关元件可以为三极管或者场效应晶体管。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子板通过焊盘焊接在母板上。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容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接收所述电源提供的电压,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电容并联。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二电容单元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及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三电容并联。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子板为印刷电路板。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母板为印刷电路板。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供电装置,上述供电装置包括一子板,所述子板上具有:第一电容单元,接收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一端接地;电感,所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另一端相连;开关元件,与所述电感的另一端相连;二极管,包括负极及正极,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感的另一端相连;及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另一端接地。 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子板为印刷电路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升压模块及使用其的供电装置将第一电容单元、电感、开关元件、二极管及第二电容单元均集成在子板上,减少了这些元件的占用面积、降低了设计难度,简化了设计过程及元件布局。 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端,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升压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端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升压模块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端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 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压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如图2所示,升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单元CA、电感L1、开关元件K、二极管D1及第二电容单元CB。其中,第一电容单元CA接收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Vin,第一电容单元CA的第一端接地。电感L1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电容单元CA的第二端相连。开关元件K与电感L1的第二连接端相连。二极管D1包括负极及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感L1的第二连接端相连。第二电容单元CB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第二电容单元CB的第二端接地。 其中,开关元件K可以为三极管或者场效应晶体管,开关元件K用于控制电感L1充放电,当开关元件K闭合时,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Vin对电感L1充电,电感L1将电能转换为磁场能储存起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压比负极电压低,此时二极管D1反偏截止,使电感L1的储能过程不影响输出端电容即第二电容单元CB对负载的正常供电;当开关元件K断开时,电感L1将储存的磁场能转换为电场能,且这个能量在和输入电压Vin叠加后通过二极管D1和第二电容单元CB的滤波后得到平滑的直流输出电压Vout提供给负载,由于输出电压Vout是输入电源电压Vin和电感L1的磁砀能转换为电能的叠加后形成的,所以输出电压Vout高于输入电压Vin,既升压过程的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容单元CA包括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其中,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收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Vin,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容C1并联。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容单元CB包括第三电容C3及第四电容C4。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容C4与第三电容C3并联。 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升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与图3所示,升压模块中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感L1、二极管D1、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均集成在子板100上。其中,第一电容单元CA接收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Vin,第一电容单元CA的第一端接地。电感L1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电容单元CA的第二端相连。开关元件K与电感L1的第二连接端相连。二极管D1包括负极及正极,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感L1的第二连接端相连。第二电容单元CB的第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第二电容单元CB的第二端接地。 在本实施例中,二极管D1的负极与母板10电连接,以将升压模块输出的输出电压Vout输出至母板10,电源(图中未示出)及开关元件K(图中未示出)均位于母板10上。当然,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单元,接收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接地;电感,所述电感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相连;开关元件,与所述电感的第二连接端相连;二极管,包括负极及正极,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感的第二连接端相连;及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接地;其中,所述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电感、所述二极管及所述第二电容单元均集成在子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芳和魏玉娜李彬张国敏韩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