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拾音网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772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拾音网络,包括多个节点单元,每个节点单元包括第一拾音通道和第二拾音通道,第一拾音通道和第二拾音通道均包括拾音器、信号电压放大器、信号电压比较器和控制开关,拾音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开关和信号电压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信号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电压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以及对应拾音通道内信号电压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信号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输出通道连接,输出通道作为下一个节点单元内第一拾音通道的拾音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多个拾音点串并接的归一化处理,使整个拾音网络简化为单一线性结构,具有动态拾音功能,可屏蔽其它拾音点,保持声源唯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音响技术与声频工程中特殊拾音网络工程应用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智能拾音网络
技术介绍
目前在声频工程中,有多个拾音点情况很多,例如,在声场音频检测工作中、普通公共音响工程中、会议系统和教室扩音。这些音响工程的特点是多拾音点分布,既有串接也有并接的网状形式。由于多拾音点分布,容易造成声频特性的混乱,而且在闭合空间里也容易形成频率畸变及声反馈,同时降低了嘯叫临界点,造成了扩声增益的下降。另外,在工程布线中,由于其网状结构的复杂化,导致其工程走线庞大,给声频工程造成了障碍和不利。所以拾音网络在声频工程中的应用目前存在与特殊拾音网络所需功能不实用状况,主要表现在一个是常态拾音状态,没有动态功能,且控制系统硬件要求高。而且因为声源点多为受控制主机控制,其工程走线繁杂,给音响工程拾音布点带来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突破和提升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音响工程拾音布点带来瓶颈问题,而提出一种智能拾音网络,该智能拾音网络采用多拾音点在互锁模式中串并接的归一化处理,使整个拾音网络由树状结构简化为呈单一线性结构,并具有动态拾音功能,可同时屏蔽其它拾音点,保持声源点唯一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智能拾音网络,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多个节点单元,所述每个节点单元包括第一拾音通道)和第二拾音通道,所述第一拾音通道包括第一拾音器、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和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拾音通道包括第二拾音器、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拾音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拾音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出端均与输出通道连接,所述输出通道作为下一个节点单元内第一拾音通道的拾音器。进一步地,所述每个节点单元之间通过信号线依次连接,呈单一线性结构,对后续单元具有演通性。更进一步地,所述拾音器为尚灵敏拾音味芯,具有远距尚的拾音功能,提尚拾音效果O本技术选用了智能识别二因子判决法,对现场多拾音点的拾音网络进行识另|J,采用N选I的方式,凡是被二因子选中的拾音点将自动开启,没被选中的则自动屏蔽,同时关闭了二因子另一通道。进而完成了多拾音点网络中,具有动态的、随机性的对象决策,从多拾音点网络结构上构建了一个类似决策程序的单一线性结构,使任何时候,都能完成在只有一条公用通道上接通并被选中的拾音点,使它处于工作状态。从而保证了声源点的声频特性稳定且无干扰,由于网络结构的归一化处理使得布点拾音器如同在一条电灯线上并联一个灯泡即可实现拾音网络布点构成,相对原拾音网络是采用树状结构,其音响工程的布线工程庞大复杂来说,其归一化后网络形成简单的单一线性结构是最大不同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拾音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节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节点单元1、2、…、N,第一拾音通道A,第一拾音器A0,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Al,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A2,控制开关A3,第二拾音通道B,第二拾音器B0,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BI,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B2,第二控制开关B3,输出通道C。【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智能拾音网络,包括通过信号线连接的多个节点单元1、2、…、N,每个节点单元包括第一拾音通道A和第二拾音通道B,第一拾音通道A包括第一拾音器A0、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Al、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A2和第一控制开关A3,第二拾音通道B包括第二拾音器B0、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B1、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B2和第二控制开关B3,第一拾音器AO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A3的一个常开触点和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Al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Al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A2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B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开关A3的控制端连接,第二拾音器BO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控制开关B3的一个常开触点和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BI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BI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B2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A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B2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开关B3的控制端连接,第一控制开关A3的另一个常开触点和第二控制开关B3的另一个常开触点均与输出通道C连接,输出通道C作为下一个节点单元2、…、N内第一拾音通道A的拾音器A0。针对目前网络拾音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如何解决庞大复杂的布线问题,怎样才能使其更加简化和高效,从而全面化解这个多年困扰的工程难题,本技术提出了在N个节点上具有互锁模式和智能识别功能的智能拾音网络。其智能识别功能采用智能识别与二因子判决法,对智能拾音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单元1、2、…、N进行智能识别,凡是被二因子选中的拾音通道,第一拾音通道A或者第二拾音通道B将自动开启,没有被选中的则自动屏蔽,同时关闭了二因子中的另一因子通道第一拾音通道A或者第二拾音通道B,进而完成了智能拾音网络中具有动态的、随机性的对象决策。由输出通道C进入到下一个节点2、…、N继续判别,从而构建了一个类似决策程序的单一线性结构,使任何时候,都能够完成在只有一条公用通道上接通被选中的拾音点,并使它处于工作状态。当第一拾音通道A和第二拾音通道B上的拾音器Α0、Β0在信号电压比较器A2、B2进行比较之前都是处于拾音状态,当获取声源点声频时根据所处绝对距离和声频强度,然后两通道音频信号分别经信号电压放大器A1、B1进行电压放大,放大后信号送到各自通道的信号电压比较器A2、B2进行相互比较。信号电压比较器A2、B2选通电压值较大的拾音通道,第一拾音通道A和第二拾音通道B上根据控制电平,对自身通道的控制开关A3、B3进行开启与关闭工作,即接通或屏蔽状态。在完成节点I与节点2的比较后,它实质可将前一个节点的输出当作下一个节点的第一拾音通道A的拾音器AO来比较,所以对后续单元可产生通演性。拾音器Α0、Β0为高灵敏拾音咪芯,智能拾音网络的N个节点1、2、…、N共包括N+1个拾音器AO。因此,在动态的智能拾音网络中所选中的输出的拾音器A0、B0,声频功率一定是最强的,距离也是最近的,所以它所拾取的信号能屏蔽其他所有拾音点。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智能拾音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节点单元(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拾音网络,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节点单元(1、2、…、N),所述每个节点单元包括第一拾音通道(A)和第二拾音通道(B),所述第一拾音通道(A)包括第一拾音器(A0)、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A1)、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A2)和第一控制开关(A3),所述第二拾音通道(B)包括第二拾音器(B0)、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B1)、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B2)和第二控制开关(B3),所述第一拾音器(A0)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A3)和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A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电压放大器(A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A2)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B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A2)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开关(A3)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拾音器(B0)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控制开关(B3)和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B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电压放大器(B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B2)的一个输入端以及第一信号电压比较器(A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电压比较器(B2)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开关(B3)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开关(A3)和第二控制开关(B3)的输出端均与输出通道(C)连接,所述输出通道(C)作为下一个节点单元(2、…、N)内第一拾音通道(A)的拾音器(A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荣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