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710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与变速箱固定连接;支架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垂直弯折的第一连接板;支架本体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相平行,且与支架本体侧面相垂直的第二连接板;第一固定板,其与第一连接板的表面相垂直连接;第二固定板,其与第二连接板的表面相垂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通过对固定支架的结构进行优化,可满足选换挡软轴的固定要求,可以方便的将选换挡软轴卡接固定在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上,这种结构提高了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安装便利性和灵活性,使得选换挡软轴的安装和拆卸均非常方便,有利于提高选换挡软轴在装配和维修时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变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用于固定选、换挡软轴,配合软轴与变速箱摇臂的连接,完成从选换挡手柄到变速箱摇臂端力和行程的传递。现有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与变速箱之间的安装空间较小,由于选换挡软轴与固定支架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狭小的空间内非常不利于安装操作,而且容易与其他车内部件发生干涉,不利于发动机舱内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通过对固定支架的结构进行优化,并将原有的螺栓连接结构改为卡接结构来解决原有选换挡软轴安装和拆卸非常困难,不利于装配和维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与变速箱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垂直弯折的第一连接板;所述支架本体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平行,且与所述支架本体侧面相垂直的第二连接板;第一固定板,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相垂直连接;第二固定板,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相垂直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变速箱相连接端面设置有第一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缺口的两端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支架本体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的螺栓与所述变速箱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选挡软轴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表面一侧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交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与换挡软轴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的表面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交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通过对固定支架的结构进行优化,可满足选换挡软轴的固定要求,并且安装方便。在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利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对于支架本体的位置关系,使得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在安装固定选换挡软轴的同时,可以避开其他零部件,减少与其他零部件之前的互相干涉,有效增加选换挡软轴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与第一连接板相连接的第一固定板,以及与第二连接板相连接的第二固定板,可以方便的将选换挡软轴卡接固定在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上,这种结构提高了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安装便利性和灵活性,使得选换挡软轴的安装和拆卸均非常方便,有利于提高选换挡软轴在装配和维修时的效率。【附图说明】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结构图。上图中标记:1、支架本体2、第一连接板 3、第二连接板4、第一固定板5、第二固定板 6、第一缺口7、安装孔8、第二缺口9、第一加强筋10、第三缺口11、第二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其与变速箱固定连接;支架本体I的顶端设置有垂直弯折的第一连接板2 ;支架本体I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2相平行,且与支架本体I侧面相垂直的第二连接板3 ;第一固定板4,其与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相垂直连接;第二固定板5,其与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相垂直连接。本技术的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通过对固定支架的结构进行优化,可满足选换挡软轴的固定要求,并且安装方便。在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支架本体I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利用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3相对于支架本体I的位置关系,使得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在安装固定选换挡软轴的同时,减少与其他零部件之前的互相干涉,有效增加选换挡软轴的使用寿命;同时利用与第一连接板2相连接的第一固定板4,以及与第二连接板3相连接的第二固定板5,可以方便的将选换挡软轴卡接固定在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上,这种结构提高了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安装便利性和灵活性,使得选换挡软轴的安装和拆卸均非常方便,有利于提高选换挡软轴在装配和维修时的效率。如图1所示,支架本体I与变速箱相连接端面设置有第一缺口 6。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缺口 6为一个不规则缺口,主要是为了让支架本体I避开变速箱上的突出部位,同时第一缺口 6还可以减少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整体的重量。因为支架本体I在选挡软轴和换挡软轴的中间,当选换挡软轴在进行动作时会给支架本体I带来往复应力,利用第一缺口 6还可以分散由选换挡软轴所带来的应力,增加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使用寿命。另外,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第一缺口 6的两端支架本体I上设置有安装孔7,支架本体I通过穿过安装孔7的螺栓与变速箱固定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结构不仅成本较低,而且便于安装和拆卸,有利于提高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装配和维修效率。如图1所示,在第一固定板4上设置有第二缺口 8,第二缺口 8与选挡软轴相连接。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二缺口 8优选采用了可卡接选挡软轴的结构,在第二缺口 8内放置选挡软轴处设置了一个圆形开口,在圆形开口的上方连接有一个贯通的槽型开口,槽型开口的宽度小于选挡软轴的直径,以便于选挡软轴进入和卡紧。在槽型开口的两侧面上均设置了一个小的圆弧槽,可以在安装选挡软轴时便于打开槽型开口。第二缺口 8取代了原有的螺栓固定方式,简化了结构,便于选挡软轴的安装与拆卸。如图3所不,第一固定板4的表面一侧与第一连接板2相交接处设置有第一加强筋9。第一加强筋9为直角三角形,其一个直角边与第一固定板4的表面一侧相连接,另一个直角边与第一连接板2的表面一侧相连接。第一加强筋9的设置位置主要是为了对第一固定板4和第一连接板2受选挡软轴应力影响最大的部位进行加强,增加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整体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第二固定板5上设置有第三缺口 10,第三缺口 10与换挡软轴相连接。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三缺口 10与第二缺口 8采用了同样的结构,以便于换挡软轴进入和卡紧。第三缺口 10同样取代了原有的螺栓固定方式,简化了结构,便于选挡软轴的安装与拆卸。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第二固定板5的表面一侧与第二连接板3相交接处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1与第一加强筋10的形状相同,第二加强筋11的一个直角边与第二固定板5的表面一侧相连接,另一个直角边与第二连接板3的表面一侧相连接。第二加强筋11的设置位置主要是为了对第二固定板5和第二连接板3受换挡软轴应力影响最大的部位进行加强,增加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的整体使用寿命。以上依据图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技术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本技术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技术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者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本体,其与变速箱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垂直弯折的第一连接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选换挡软轴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其与变速箱固定连接;所述支架本体的顶端设置有垂直弯折的第一连接板;所述支架本体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平行,且与所述支架本体侧面相垂直的第二连接板;第一固定板,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表面相垂直连接;第二固定板,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相垂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鹏王凯峰张荣瑾张翔张纬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