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志强专利>正文

一种电线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392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线束制作专用工装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线线夹。该电线线夹包括控制其左右夹持部张合的气缸和直接与气缸活塞连接的传动机构。左右夹持部的夹持部分分别由多个相互配合的夹持凸齿和夹持凹槽组成。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单个气缸自动化控制夹持部开合,进而能够应用于线束制作的自动化生产;电线线夹开合大小可调,能够实现对不同粗细的电线的夹持;电线夹持力分布均匀,夹持过程不易损伤所夹持的电线;夹持稳固方便快捷;部件组装拆卸方便快捷;结构简洁,生产加工难度低;线夹工件稳定性高等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线束制作专用工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线线夹
技术介绍
本文中所述电线泛指所有可以制作成线束的线状物件,例如可以是电线、光线以及两者各自或者分别组成的电缆、光缆等。目前的电线夹具工装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线夹主要结构为两个半圈,两个半圈对电线呈弧形线夹持。这种电线夹持效果较好,夹持力分布均匀,不易对电线造成损伤。例如,公告号为CN104577935A中国技术专利即公开了一种C型线夹即采用的这种结构。然而这种类型的线夹却存在无法夹持不同粗细的电线、电线的夹持与拆卸不便等问题,故此无法将这种应用于线束制作过程中的电线夹持。另一种线夹类似于普通的工件夹持工装,通过左右两个夹持面的相互靠近与远离完成对电线的夹持。这种类型的线夹虽然通过调整左右两个夹持面的间距,进而实现对不同粗细电线的夹持。然而,这种类型的线夹由于对电线的夹持点较少,为了实现对电线的稳固夹持,常常需要很大的预紧力,较大的夹持力的作用下,会导致电线变形乃至电线破损等情况。对于第二种线夹的优化,传统技术中也出现了三点或者四点夹持的线夹,然而由于该优化后的线夹,由于电线外部绝缘层的柔软性,各夹持部位到电线中心轴的距离不等。进而造成不同夹持部位施加的夹持力不同,真正起到夹持效果的还是局部两个夹持部位,仍然会存在两点线夹的技术问题。同时,传统的两种线夹还存在夹持大小调整不便,需要手工或者半机械控制,无法将其应用于线束制作中的全自动化生产。综上,传统的线夹存在:无法自动化开合导致无法将其应用于线束的自动化生产、无法夹持不同粗细的电线、易损伤所夹持的电线、夹持不稳固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开合、可以夹持不同粗细的电线、夹持稳定不易对电线造成损伤的电线线夹。为了描述方便,本专利中的所有上下左右等方位概念皆以附图1中所示的电线线夹及其各部件的上下左右等方位为准。本技术的电线线夹包括由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组成的夹线机构、两个对称布置的转动杆、底座、气缸和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中部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一与所述底座铰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左夹持部和右夹持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分别同时向所述电线线夹的外侧弯折或者同时向所述电线线夹的内侧弯折;两个所述转动杆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二与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三与所述气缸的活塞铰接。基于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电线线夹通过将气缸的活塞的上下运动转换为夹线机构的左右开合运动,气缸的输出端活塞的上下运动可以通过PLC控制器进行自动化控制,进而实现对电线线夹夹线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同时,显然的,本技术的电线线夹可以实现对不同粗细电线的夹持。前述技术方案之中,活塞端直接与两个连接杆铰接,由于活塞的杆通常较为细小,会导致加工难度大。同时,还存在拆卸更换不便等问题。基于前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活塞之间还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块和连接块,所述传动块的上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三与两个所述连接杆铰接;所述传动块的下端面向上开设有横截面为“T”型的凹槽,所述连接块为与所述“T”型凹槽相适配的“T”型块;所述气缸的活塞输出端与所述连接块可拆卸的固定连接。本技术增设的传动块铰接加工难度低,同时活塞与传动机构直接连接,拆卸更换维修更为方便。同时,本技术提供的“T”型块直接与活塞可拆卸的连接,更进一步方便了气缸的拆卸和安装。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设置有供所述传动块上下滑动的传动块滑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传动块滑槽左右两侧的槽壁上分别固定设置有限制所述传动块滑槽左右水平位移的限位块。本技术增设的传动块滑槽和限位块相互配合,能够将传动块限定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位置,进行上下滑动,不会出现传动块不稳定,左右乱晃的情况。进而增强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气缸固定连接。本技术该优化方案之中将气缸与底座可拆卸固定在一起,会使得活塞的上下运动更为稳定,进而增强了设备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左夹持部在其靠近所述右夹持部的侧面的上下方均匀设置有多个左夹持凸齿,相邻的左夹持凸齿之间设置有左夹持凹槽,所述右夹持部在其靠近所述左夹持部的侧面的上下方均匀设置有与所述左夹持凸齿相对应适配右夹持凹槽和与所述左夹持凹槽相对应适配的右夹持凸齿。本技术通过左右夹持部的左右相互配合的夹持凸齿和夹持凹槽,实现对电线的多线多点夹持,夹持区域更广,夹持力更为均匀分散,不易损伤所夹持的电线。优选的,上方的多个所述左夹持凸齿和下方的多个所述左夹持凸齿的左夹持面分别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上方的多个所述右夹持凸齿和下方的多个所述右夹持凸齿的右夹持面分别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基于该段技术方案,在具体对电线的夹持过程中,本技术的多个夹持凸齿均能均匀的起到夹持作用,进而使得对电线的夹持力分布更为均匀,不易损伤所夹持的电线。优选的,所述左夹持部在其上下方的左夹持凸齿之间设置有左竖直夹持面,所述右夹持部在其上下方的右夹持凸齿之间设置有右竖直夹持面。本技术增设的左右竖直夹持面可以起到进一步分散夹持力的效果。优选的,上下方的所述左夹持凸齿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上下方的所述右夹持凸齿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左竖直夹持面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以及右竖直夹持面夹持电线的夹持点或者夹持线,所有所述夹持点和夹持线在电线横截面上的正投影点位于同一个圆周之上。基于该段技术方案,在具体对电线的夹持过程中,由于电线的横截面为圆形,因此前述所有夹持点和夹持线均能够对电线起到夹持作用,并且他们各自对电线的夹持力度一致,即总的夹持力在多个夹持面上均匀分布,不会对电线造成局部挤压严重的情况,进而很好的保持了所夹持电线的完整性,不易出现电线损伤断裂等情况。欲将电线线夹应用于线束制作的全自动生产中,对电线线夹的大小厚薄、重量度均有一定要求。本技术的电线线夹将传动机构设置于底座的凹槽内,同时将夹线机构的最大厚度限定不大于3.5mm,将底座的最大厚度限定不大于5.5mm,同时可以通过PLC控制单个气缸活塞的伸缩进而智能控制电线线夹的张合,进而满足了线束制作所需的细小自动化需求。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电线线夹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单个气缸自动化控制夹持部开合,进而能够应用于线束制作的自动化生产;电线线夹开合大小可调,能够实现对不同粗细的电线的夹持;电线夹持力分布均匀,夹持过程不易损伤所夹持的电线;夹持稳固方便快捷;部件组装拆卸方便快捷;结构简洁,生产加工难度低;线夹工件稳定性高;等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线线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示电线线夹的主视图;图3是图1中底座5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夹线机构2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夹线机构2的夹持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电线;2为夹线机构、21为左夹持部、211为左夹持凸齿、2111为左夹持面、212为左夹持凹槽、213为左竖直夹持面、22为右夹持部、221为右夹持凸齿、2211为右夹持面、222为右夹持凹槽、223为右竖直夹持面;3为转动杆;4为销轴一 ;5为底座、5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组成的夹线机构(2)、两个对称布置的转动杆(3)、底座(5)、气缸(7)和两个连接杆(8);两个所述转动杆(3)的中部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一(4)与所述底座(5)铰接;两个所述转动杆(3)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左夹持部(21)和右夹持部(2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杆(3)的下端分别同时向所述电线线夹的外侧弯折或者同时向所述电线线夹的内侧弯折;两个所述转动杆(3)的下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二与两个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铰接;两个所述连接杆(8)的另一端分别通过一个销轴三与所述气缸(7)的活塞(71)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杨志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