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2075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2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动模凹陷形成有动模槽(3),定模凹陷形成有定模槽(13),动模槽两端设有安装孔且内形成有导向槽(5),导向槽长度方向垂直于安装孔轴向;动模槽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斜顶(61)、第二斜顶(62)、套设于第一斜顶上的第一滑块(71)和套设于第二斜顶上的第二滑块(72),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独立设于安装孔内,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外壁上均向外延伸有抽芯(8),第一斜顶顶端与第二斜顶顶端分别独立固定于定模下表面,且第一斜顶与第二斜顶距离沿自顶端向底端方向逐渐增大。该模具具有抽芯结构,使得注塑件在成型、冷却、脱模的过程中更加顺畅,防止注塑件变形或损伤,提高了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手柄制作的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它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现有的塑料手柄都使用注塑模具通过注塑、挤压、冷却定型生产,由于手柄上具有安装孔等一些通孔结构,在注塑模具出模的过程中出模困难,容易使尚未完全冷却的手柄发生形变,影响后序装配;甚至被坚硬的金属模具划伤,造成手柄的外观难以达标,合格率降低,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具有抽芯结构,使得注塑件在成型、冷却、脱模的过程中更加顺畅,防止注塑件变形或损伤,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动模的一端端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动模槽,定模的一端端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定模槽,动模槽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并且安装孔内形成有导向槽,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安装孔的轴向方向;动模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顶、第二斜顶、套设于第一斜顶上的第一滑块和套设于第二斜顶上的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独立地设置于两个安装孔内,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的外壁上均向外延伸有抽芯,第一斜顶的顶端与第二斜顶的顶端分别独立地固定于定模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一斜顶与第二斜顶之间的距离沿自顶端向底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其中,动模的一端端面能够逐渐靠近定模的一端端面以驱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沿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直至两个抽芯通过动模槽相互接触且动模槽与定模槽相互配合形成成型腔,并且物料能够自定模的顶部进入成型腔进行成型;动模的一端端面也能够逐渐远离定模的一端端面以驱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沿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直至两个抽芯脱离动模槽。优选地,动模上活动设置有动模仁,动模槽设置于动模仁上。优选地,定模上活动设置有定模仁,定模槽设置于定模仁上。优选地,第一斜顶与第二斜顶对称设置于动模槽的两侧。优选地,定模的另一端设置有定模座,定模座上设置有浇注口,物料能够自浇注口经定模中的流道流至成型腔中。优选地,动模的另一端设置有动模座,动模座与动模之间设置有顶出结构,顶出结构能够将成型腔中的成型件顶出。优选地,顶出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的弹性件和顶针,顶针的顶部能够延伸至成型腔的内部。优选地,定模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和凹槽中的一者,动模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和凹槽中的另一者,并且凸起能够延伸至凹槽内。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当动模的一端端面逐渐靠近定模的一端端面时,能够驱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沿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直至两个抽芯通过动模槽相互接触且动模槽与定模槽相互配合形成成型腔,这样物料能够自定模的顶部进入成型腔进行成型;当动模的一端端面逐渐远离定模的一端端面时,能够驱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沿着导向槽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直至两个抽芯脱离动模槽,此时由于抽芯从成型腔内抽出,使得成型腔在模具运动方向上不受任何阻力,注塑件脱模更加顺畅。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模具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图1中的动模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模具的动模加工而成的手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定模2_动模3-动模槽4-浇注口5_导向槽61-第一斜顶62-第二斜顶71-第一滑块72-第二滑块8-抽芯9-动模仁10-定模仁11-定模座12-动模座13-定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该模具包括定模I和动模2,动模2的一端端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动模槽3,定模I的一端端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定模槽13,动模槽3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并且安装孔内形成有导向槽5,导向槽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安装孔的轴向方向;动模槽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顶61、第二斜顶62、套设于第一斜顶61上的第一滑块71和套设于第二斜顶62上的第二滑块72,第一滑块71和第二滑块72分别独立地设置于两个安装孔内,第一滑块71与第二滑块72的外壁上均向外延伸有抽芯8,第一斜顶61的顶端与第二斜顶62的顶端分别独立地固定于定模I的下表面上,并且第一斜顶61与第二斜顶62之间的距离沿自顶端向底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其中,动模2的一端端面能够逐渐靠近定模I的一端端面使得第一斜顶61与第二斜顶62朝向动模2运动以驱动第一滑块71与第二滑块72沿着导向槽5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直至两个抽芯8通过动模槽3相互接触且动模槽3与定模槽13相互配合形成成型腔,并且物料能够自定模I的顶部进入成型腔进行成型;动模2的一端端面也能够逐渐远离定模I的一端端面使得第一斜顶61与第二斜顶62朝向定模I运动以驱动第一滑块71与第二滑块72沿着导向槽5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直至两个抽芯8脱离动模槽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动模2的一端端面逐渐靠近定模I的一端端面时,第一斜顶61与第二斜顶62朝向动模2运动以驱动第一滑块71与第二滑块72沿着导向槽5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直至两个抽芯8通过动模槽3相互接触且动模槽3与定模槽13相互配合形成成型腔,这样物料能够自定模I的顶部进入成型腔进行成型;当动模2的一端端面逐渐远离定模I的一端端面时,第一斜顶61与第二斜顶62朝向定模I运动以驱动第一滑块71与第二滑块72沿着导向槽5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直至两个抽芯8脱离动模槽3,此时由于抽芯8从成型腔内抽出,使得成型腔在模具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所述动模(2)的一端端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动模槽(3),所述定模(1)的一端端面凹陷形成有至少一个定模槽(13),所述动模槽(3)的两端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并且所述安装孔内形成有导向槽(5),所述导向槽(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方向;所述动模槽(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顶(61)、第二斜顶(62)、套设于所述第一斜顶(61)上的第一滑块(71)和套设于所述第二斜顶(62)上的第二滑块(72),所述第一滑块(71)和第二滑块(72)分别独立地设置于所述两个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滑块(71)与所述第二滑块(72)的外壁上均向外延伸有抽芯(8),所述第一斜顶(61)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斜顶(62)的顶端分别独立地固定于所述定模(1)的下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斜顶(61)与第二斜顶(62)之间的距离沿自顶端向底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动模(2)的一端端面能够逐渐靠近所述定模(1)的一端端面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块(71)与第二滑块(72)沿着所述导向槽(5)的长度方向相互靠近直至两个所述抽芯(8)通过所述动模槽(3)相互接触且所述动模槽(3)与所述定模槽(13)相互配合形成成型腔,并且物料能够自所述定模(1)的顶部进入所述成型腔进行成型;所述动模(2)的一端端面也能够逐渐远离所述定模(1)的一端端面以驱动所述第一滑块(71)与第二滑块(72)沿着所述导向槽(5)的长度方向相互远离直至两个所述抽芯(8)脱离所述动模槽(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古德纳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