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连接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658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管连接套,包括内套管和设于内套管外侧的外套管,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留有间隙,内套管的中部通过连接管与外套管的中部连接,内套管、外套管和连接管的轴线均重合;内套管两端分别设有内弯曲管,外套管两端分别设有与内弯曲管相同弯曲弧度的外弯曲管,内弯曲管和外弯曲管之间留有间隙;内弯曲管的延伸端分别设有内直管,外弯曲管的延伸端分别设有外直管,内直管和外直管之间留有容纳铜管的间隙,内弯曲管和外弯曲管相对应的两管壁中至少有一个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两端分别插入铜管后,再利用工具将需连接的两个铜管分别向内侧压紧即可使用,安装方便快捷,无需焊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接头,尤其涉及一种铜管的连接套。
技术介绍
由于铜管具有耐温、耐寒、耐腐蚀、耐压等优点,因而是自来水管道、供热、制冷管道的首选,而铜材的价格较为昂贵,因而普通铜管的厚度较薄,管道连接时不适宜于螺纹连接。目前市场上铜管与铜管之间的连接多是采用焊接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几个缺点:1.需要焊接工具,焊接时有明火,有火灾隐患;2.需要专业的焊工;3.容易漏,从而导致安装施工较为麻烦。现有中国技术专利CN 201715132 U,公开了一种铜管连接用直接,包括本体、设于本体两端的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由本体端部的外螺纹及与外螺纹相适配的螺母组成,所述外螺纹与螺母之间设有密封圈、固定圈与装拆套,所述密封圈朝向固定圈一侧内周设有圆锥面,所述固定圈上间隔设有弹性齿,所述装拆套端部外周设有圆锥面,所述装拆套外周圆锥面锥度大小与密封圈内周的圆锥面锥度大小相适配,将连接铜管一端直接装入固定圈,即可实现连接。但这种连接结构安装复杂,成本较高,而且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焊接、安装快捷的铜管连接套,不易漏且生产成本低。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铜管连接套,包括内套管和设于所述内套管外侧的外套管,所述内套管和所述外套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套管的中部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外套管的中部连接,所述内套管、所述外套管和所述连接管的轴线均重合;所述内套管两端分别设有内弯曲管,所述外套管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弯曲管相同弯曲弧度的外弯曲管,所述内弯曲管和所述外弯曲管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弯曲管的延伸端分别设有与铜管内壁直接衔接的内直管,所述外弯曲管的延伸端分别设有与铜管外壁直接衔接的外直管,所述内直管和所述外直管之间留有容纳铜管的间隙。进一步:所述内弯曲管和所述外弯曲管均向远离所述内套管轴线的一侧弯曲。或进一步:所述内弯曲管和所述外弯曲管均向靠近所述内套管轴线的一侧弯曲。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两个铜管被分别推入所述铜管连接套的两端后,铜管在推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以达到与所述铜管连接套相互连接的效果。可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来选择向靠近轴线一侧或远离轴线一侧弯曲的铜管连接套,或者适用于安装条件的其他弯曲弧度的铜管连接套。进一步:所述内弯曲管和所述外弯曲管相对应的两管壁中至少有一个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沿管壁周向分布。进一步:所述内直管和所述外直管相对应的两管壁中至少有一个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沿管壁周向分布。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铜管被推入所述铜管连接套发生塑性变形时,所述凸起可嵌入铜管的外壁中,以增加所述铜管连接套与铜管的之间连接强度,连接后的铜管不易脱落。进一步:所述外直管向两端延伸的长度分别短于所述内直管向两端延伸的长度。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将铜管插入所述内直管和所述外直管的间隙中,安装方便。进一步:所述内直管和所述外直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倒角。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所述内直管和所述外直管的外端的锐边对铜管造成划伤或磨损,安装方便。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把两个铜管分别插入所述铜管连接套的两端后,利用工具将需连接的两个铜管分别向所述铜管连接套的内侧压紧即可使用,安装方便快捷,无需焊接,不容易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5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沿D-D截面的剖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铜管连接套,2、铜管,11、内套管,12、外套管,13、连接管,14、内弯曲管,15、外弯曲管,16、内直管,17、外直管,18、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铜管连接套1,包括内套管11和设于所述内套管11外侧的外套管12,所述内套管11和所述外套管1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套管11的中部通过连接管13与所述外套管12的中部连接,所述内套管11、所述外套管12和所述连接管13的轴线均重合;所述内套管11两端分别设有内弯曲管14,所述外套管12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弯曲管14相同弯曲弧度的外弯曲管15,所述内弯曲管14和所述外弯曲管15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弯曲管14的延伸端分别设有与铜管2直接衔接的内直管16,所述外弯曲管15的延伸端分别设有与铜管2直接衔接的外直管17,所述内直管16和所述外直管17之间留有间隙。如图1、图2所示,优选:所述内弯曲管14和所述外弯曲管15均向远离所述内套管11轴线的一侧弯曲。或者,如图5、图6所示,所述内弯曲管14和所述外弯曲管15均向靠近所述内套管11轴线的一侧弯曲。当两个铜管2被分别推入所述铜管连接套1的两端后,铜管2在推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以达到与所述铜管连接套1相互连接的效果。可根据不同的安装环境,来选择向靠近轴线一侧或远离轴线一侧弯曲的铜管连接套1,或者适用于安装条件的其他弯曲弧度的铜管连接套1。如图4所示,优选:所述内弯曲管14和所述外弯曲管15相对应的两管壁中至少有一个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18,所述凸起18沿管壁周向分布。优选:所述内直管16和所述外直管17相对应的两管壁中至少有一个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18,所述凸起18沿管壁周向分布。当铜管2被推入所述铜管连接套1发生塑性变形时,所述凸起18可嵌入铜管2的外壁中,以增加所述铜管连接套1与铜管2的之间连接强度,连接后的铜管2不易脱落。优选:所述外直管17向两端延伸的长度分别短于所述内直管16向两端延伸的长度,以便于将铜管2插入所述内直管16和所述外直管17的间隙中,安装方便。优选:所述内直管16和所述外直管17的两端分别设有倒角,以避免所述内直管16和所述外直管17的外端的锐边对铜管2造成划伤或磨损,安装方便。使用时,先把两个铜管2分别插入所述铜管连接套1的两端后,再利用工具将需连接的两个铜管2分别向所述铜管连接套1的内侧压紧即可使用,安装方便快捷,无需焊接,不容易漏。本技术也适用于其他类似的管的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管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管(11)和设于所述内套管(11)外侧的外套管(12),所述内套管(11)和所述外套管(12)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套管(11)的中部通过连接管(13)与所述外套管(12)的中部连接,所述内套管(11)、所述外套管(12)和所述连接管(13)的轴线均重合;所述内套管(11)两端分别设有内弯曲管(14),所述外套管(12)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弯曲管(14)相同弯曲弧度的外弯曲管(15),所述内弯曲管(14)和所述外弯曲管(15)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内弯曲管(14)的延伸端分别设有与铜管(2)内壁直接衔接的内直管(16),所述外弯曲管(15)的延伸端分别设有与铜管(2)外壁直接衔接的外直管(17),所述内直管(16)和所述外直管(17)之间留有容纳铜管(2)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管连接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管(11)和设于所述内套
管(11)外侧的外套管(12),所述内套管(11)和所述外套管(12)之间
留有间隙,所述内套管(11)的中部通过连接管(13)与所述外套管(12)
的中部连接,所述内套管(11)、所述外套管(12)和所述连接管(13)的
轴线均重合;
所述内套管(11)两端分别设有内弯曲管(14),所述外套管(12)两
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弯曲管(14)相同弯曲弧度的外弯曲管(15),所述内
弯曲管(14)和所述外弯曲管(15)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内弯曲管(14)的延伸端分别设有与铜管(2)内壁直接衔接的内
直管(16),所述外弯曲管(15)的延伸端分别设有与铜管(2)外壁直接
衔接的外直管(17),所述内直管(16)和所述外直管(17)之间留有容纳
铜管(2)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管连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弯曲
管(14)和所述外弯曲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仕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