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亚专利>正文

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3914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其有如下结构:由两条铁轨组成的轨道(31)、防雨棚、车站的站台(28)、天桥(29)、在所述轨道(31)上运行的轨道车和位于所述站台(28)上的乘客输送电梯;多列轨道车依次首尾活动铰接,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形成环状运转系统。由于轨道车数量多且畅通无阻连续运行,其通过车站时无须停顿乘客可上下车,因而乘客输送能力较其他运输设备显著提高,人们出行方便快捷。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街道或道路上其他车辆的通行状况将得到显著改善。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望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困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尤其是轨道车不但在地面上连续运动的 情况下乘客可上车或下车,而且人到车站就可即时上车的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上、下班高峰期,赶路 者人山人海,出行车辆不计其数。街道或道路上塞满了各式车辆,公交车动弹不得,救护车 上生命垂危者的亲属何其揪心,急于办事的人多么着急。漫"街"遍"道"汽车,汽油不停地 燃烧,车子或长时停在原地或缓慢爬行,浪费了多少能源! 交通阻塞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生活受拖累、工作受影响、能源浪费严重,已成了大、 中城市的通病。 单双号分别隔日限行和征收拥堵费,虽有效果,但存在负面效应。车主因物不能尽 其用或欠公平,存在抵触情绪。 地铁虽有效果,但有些线路已人满为患,不堪重负。原因是,与其坐公交车堵在路 上,不如排长队去挤地铁。广州市三号线就是这样。即使地铁也不十全十美,一是造价高, 二是建造周期长,三是为避开建筑物线路走向受限,四是不能通达每个地方。 设置公交专用车道虽有作用,但车道本来就少,公交占去两个车道,其他众多车辆 压缩到其他车道上,更加拥堵。公交车不可能只沿专用车道开行,其他车辆转弯时也需要 "借用"公交专用车道。其他车辆动弹不得,公交车必被殃及,加之要等红绿灯,公交车仍然 开行缓慢。何况解决公交车的运行困境并不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全部。 人们又想出了另一个办法一一公交BRT,BRT线路上的公交车虽不会被堵,但仍然 要等红绿灯,人到车站后仍然要候车,在同一街道上仍然有非BRT公交车在其他车道上开 行,BRT公交车离开BRT线路时仍然受堵车影响。这个方法虽然缓解了部分公交车在部分 线路上被堵的状况和部分人的出行难,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彻底解决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困境,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城市纵横全部运输繁忙的主干道地面上的轨道车连 续运动畅通无阻,到站也不停顿,要乘车的乘客走到车站就可立即安全上车,要下车的乘客 待自己前进到要下车的车站就可安全下车,从而显著增加乘客输送能力。这些主干道上体 形庞大的公交车可以取消,这些主干道上的的士大大减少,部分小车车主在这些主干道上 心甘情愿弃私车不用而改乘轨道车。实施本专利技术希望能彻底解决一段时间内的城市交通拥 堵困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下文所述"前"、"后"均以面向前进方向而划分) 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包括以下结构:由两条铁轨组成的轨道、防雨棚、车 站的站台、天桥、在轨道上运行的轨道车和位于该站台上的乘客输送电梯。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两条轨道,这两条轨道位于街道或道路的横向中央,在 同一位置这两条轨道的走向大致相同,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一这两条轨道彼此相接,相邻 两车站(不包含车站)之间这两条轨道相距较近,这两条轨道通过十字路口时,其铁轨或铺 设于地面,或铺设于高架桥上,或潜入地下。 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防雨棚,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都位于同一 防雨棚内。 多列轨道车依次首尾活动铰接,运行在线路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上且形成环状运 转系统,通过同一地点的两条轨道上的所述环状运转系统的两列所述轨道车分别沿这两条 轨道反向运行,该轨道车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该轨道车上的动力机房中的动力装置根据 环状运转系统上乘客的数量统一调控,该环状运转系统上的乘客越多,该环状运转系统上 工作的所述动力装置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使该环状运转系统不论乘客多少其在连续运 行中不浪费能源,该轨道车为敞棚式,其上有防护栅栏,该防护栅栏由栅栏立柱和栅栏杆组 成,该栅栏立柱竖直地固紧连接在该轨道车外侧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上,该栅栏杆固紧连接 在相邻的两个栅栏立柱上,该防护栅栏防止乘客从该轨道车的外侧堕落地面,该轨道车的 底板上固紧连接有坐椅,每一横排上的该坐椅的数量根据乘客流量确定,乘客流量越大每 一横排上的该坐椅的数量越多,反之则较少,前后背靠背相互靠拢的两横排坐椅的外侧靠 近该防护栅栏,其内侧与该轨道车的内侧之间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为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 道,该上车通道上画有指向该坐椅的上车通道箭头,该上车通道供上车乘客专用,已在该轨 道车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前后相邻且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横排坐椅之间的 该轨道车的底板为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该下车通道沿横向延伸至该轨道车的内侧,该 下车通道上画有指向该轨道车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该轨道车上即将下车的乘客站立于该 下车通道等待放行,该动力机房的外侧靠近该防护栅栏,其内侧旁边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上 交错划分有上车通道和下车通道,相邻两轨道车相接处也交错划分有上车通道和下车通 道,轨道车上全部上车通道和下车通道都相互错开,且全部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同,全部 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同,该轨道车上有控制乘客上下车的闸门柱和闸板,该闸门柱竖直 地固紧连接在靠近该轨道车内侧的上车通道和相邻的下车通道交界的该轨道车的底板上, 每个所述闸门柱的内腔中安装有两块闸板,这两块闸板可分别从该闸门柱的前后两侧面之 一的窗口中伸出或缩进,闸门柱下方的该轨道车底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控制闸板开合的闸 板开合感应器,相邻两个闸门柱之间的各一块闸板相互合拢后,可防止乘客在该处从该轨 道车的内侧堕落地面。 车站的站台位于两条轨道之间,其上表面为长方形,车站的同一站台上沿纵向有 两列乘客输送电梯,这两列乘客输送电梯分别靠近该站台两侧之一的轨道车,以供该轨道 车上的乘客上下车用。 乘客输送电梯由上下车电梯、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 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为人行道电梯,其以恒定速率V运动,其上底板的运 动方向与其相邻的轨道车的运动方向相同,其上底板的上表面与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的底 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该上下车电梯的底板上沿横向交错划分为上车通道和下车通 道,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和该轨道车上的上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等,该 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和该轨道车上的下车通道的纵向宽度相等,该上下车 电梯上的上车通道上标示有指向外侧的上车通道箭头,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上标示 有指向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该轨道车底板内侧的矩形齿和该上下车电梯的上底板外侧的 矩形齿相互啮合,由于在竖直方向该上下车电梯的两端为圆弧结构,因而其前端的矩形齿 因转向下方自动与轨道车上的矩形齿解除啮合关系,其后端的矩形齿因从下转向上自动与 轨道车上的矩形齿形成啮合关系,使得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上的上车通道总是和其外侧的 该轨道车的上车通道衔接,该上下车电梯上底板上的下车通道总是和其外侧的该轨道车的 下车通道衔接,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下车通道供该轨道车上乘客转移到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专 用通道,已在该上下车电梯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位于该上下车电梯上的 乘客须站立在上下车电梯上的上车通道上等待放行转移至该轨道车对应的上车通道上去, 该上下车电梯的内侧有上下车电梯扶手,该上下车电梯扶手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和该上 下车电梯上底板的运行速率和运行方向相同。 乘客输送电梯的增速电梯位于车站的站台入口附近和该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 电梯后端之间的该站台的地面上,其从后至前依次由增速一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地面连续输送系统,包括以下结构:由两条铁轨组成的轨道(31)、防雨棚、车站的站台(28)、天桥(29)、在所述轨道(31)上运行的轨道车(1)和位于所述站台(28)上的乘客输送电梯;其特征在于:(下文所述“前”、“后”均以面向前进方向而划分)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两条轨道(31),这两条轨道(31)位于街道或道路的横向中央,在同一位置这两条轨道(31)的走向大致相同,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一这两条轨道(31)彼此相接,相邻两车站(不包含车站)之间这两条轨道(31)相距较近;这两条轨道(31)通过十字路口时,其铁轨或铺设于地面,或铺设于高架桥上,或潜入地下;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有防雨棚,在运行线路的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31)都位于同一防雨棚内;多列轨道车(1)依次首尾活动铰接,运行在线路两端之间的两条轨道(31)上且形成环状运转系统,通过同一地点的两条轨道(31)上的所述环状运转系统的两列所述轨道车(1)分别沿这两条轨道(31)反向运行;所述轨道车(1)的运行速率恒定为v;所述轨道车(1)上的动力机房(10)中的动力装置根据环状运转系统上乘客的数量统一调控,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的乘客越多,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上工作的所述动力装置越多,反之则减少,从而使所述环状运转系统不论乘客多少其在连续运行中不浪费能源;所述轨道车(1)为敞棚式,其上有防护栅栏,所述防护栅栏由栅栏立柱(14)和栅栏杆(13)组成,所述栅栏立柱(14)竖直地固紧连接在所述轨道车(1)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所述栅栏杆(13)固紧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栅栏立柱(14)上,所述防护栅栏防止乘客从所述轨道车(1)的外侧堕落地面;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固紧连接有坐椅(4);每一横排上的所述坐椅(4)的数量根据乘客流量确定,乘客流量越大每一横排上的所述坐椅(4)的数量越多,反之则较少;前后背靠背相互靠拢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的外侧靠近所述防护栅栏,其内侧与所述轨道车(1)的内侧之间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所述上车通道(5b)上画有指向所述坐椅(4)的上车通道箭头(5d),所述上车通道(5b)供上车乘客专用,已在所述轨道车(1)上的乘客不能在此站立但可在此通过;前后相邻且相隔一定距离的两横排所述坐椅(4)之间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为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所述下车通道(5a)沿横向延伸至所述轨道车(1)的内侧,所述下车通道(5a)上画有指向所述轨道车(1)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5c),所述轨道车(1)上即将下车的乘客站立于所述下车通道(5a)等待放行;所述动力机房(10)的外侧靠近所述防护栅栏,其内侧旁边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交错划分有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相邻两轨道车(1)相接处也交错划分有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所述轨道车(1)上全部所述上车通道(5b)和所述下车通道(5a)都相互错开,且全部所述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同,全部所述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同;所述轨道车(1)上有控制乘客上下车的闸门柱(7)和闸板(8),所述闸门柱(7)竖直地固紧连接在靠近所述轨道车(1)内侧的所述上车通道(5b)和相邻的所述下车通道(5a)交界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上;每个所述闸门柱(7)的内腔中安装有两块闸板(8),这两块闸板(8)可分别从所述闸门柱(7)的前后两侧面之一的窗口中伸出或缩进;所述闸门柱(7)下方的所述轨道车(1)底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控制所述闸板(8)开合的闸板开合感应器;相邻两个所述闸门柱(7)之间的各一块所述闸板(8)相互合拢后,可防止乘客在该处从所述轨道车(1)的内侧堕落地面;车站的站台(28)位于两条轨道(31)之间,其上表面为长方形;车站的同一站台(28)上沿纵向有两列乘客输送电梯,这两列乘客输送电梯分别靠近所述站台(28)两侧之一的轨道车(1),以供所述轨道车(1)上的乘客上下车用;乘客输送电梯由上下车电梯(2)、增速电梯和降速电梯组成;乘客输送电梯的上下车电梯(2)为人行道电梯,其以恒定速率v运动,其上底板的运动方向与其相邻的轨道车(1)的运动方向相同,其上底板的上表面与其外侧的所述轨道车(1)的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上下车电梯(2)的底板上沿横向交错划分为上车通道(6b)和下车通道(6a),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上车通道(6b)的纵向宽度和所述轨道车(1)上的上车通道(5b)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下车电梯(2)上的下车通道(6a)的纵向宽度和所述轨道车(1)上的下车通道(5a)的纵向宽度相等;所述上车通道(6b)上标示有指向外侧的上车通道箭头(6d),所述下车通道(6a)上标示有指向内侧的下车通道箭头(6c);所述轨道车(1)底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亚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