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095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其包括一第一导电电极与一第二导电电极。该第一导电电极具有至少一凹陷,该凹陷低于该第一导电电极的表面,且该第一导电电极包括至少一高电荷密度部分与至少一低电荷密度部分,分别设置在该凹陷的周围,而该第二导电电极绝缘于该第一导电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导电电极中形成高电荷密度部分与低电荷密度部分,以使电力线有疏、密区域的分别,进而提高触控板在操作时的触控电容值变化量,以改善其感测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板,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较高感测灵敏度的触控板。
技术介绍
由于触控板具有人机互动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型手机(smart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 PC)、个人数字助理(PDA)以及笔记本电脑(laptop PC)等电子产品上。在现行的触控板技术中,投射电容式触控技术是利用具导电性的使用者手指接近或是接触触控板,吸引面板内的部分电力线而改变电极间的电容值,以对触控板进行操控。其中,当电容值变化量越大,那么电容值变化量与电极所负载的总电容值的比值就会越大,表示触控板的感测灵敏度越强。然而,当触控板尺寸越大时,其传输端电极与接收端电极的相交节点数也越多,使得电容值变化量与电极的总电容量的比值也越小,感测灵敏度下降。因此,如何改善触控板的感测灵敏度为工业界仍须持续研究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触控板,通过在导电电极中形成高电荷密度部分与低电荷密度部分,以使电力线有疏、密区域的分别,进而提高触控板在操作时的触控电容值变化量,以改善其感测灵敏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板,其包括一第一导电电极与一第二导电电极。该第一导电电极具有至少一凹陷,该凹陷低于该第一导电电极的表面,且该第一导电电极包括至少一高电荷密度部分与至少一低电荷密度部分,分别设置在该凹陷的周围,而该第二导电电极是绝缘于该第一导电电极。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在该凹陷的周围包括至少一突出图案,该突出图案是由该凹陷的外侧向该凹陷的内侧突出,且该突出图案构成该高电荷密度部分,而该突出图案的两侧构成该低电荷密度部分。优选的,所述突出图案为一尖端图案。优选的,所述尖端图案的两侧边的夹角小于180度。优选的,所述突出图案为一小曲率半径图案,与该突出图案相邻的该凹陷的部分图案的曲率半径大于该小曲率半径图案的曲率半径。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电极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而该第二导电电极沿着一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该第一方向不平行于该第二方向,该第一导电电极与该第二导电电极是互相相交并绝缘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包括至少二凹陷,且该二凹陷分别对应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相对两侧。优选的,位于该第二导电电极两侧的该二凹陷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2毫米到7.8毫米。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包括多个电极垫与多个连接部,各该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该电极垫之间,以用来电连接同一条该第一导电电极的该些电极垫,该些连接部的宽幅小于该些电极垫的宽幅,且该些连接部的至少其中一者位于该第一导电电极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相交处,而该连接部的宽幅相同于该第二导电电极的宽幅。优选的,所述电极垫的形状为六边形或类菱形,而该些连接部的形状为类矩形。优选的,所述连接部的形状为矩形,而该些电极垫的形状包括「E」字形,且各该电极垫包括一主部分,该主部分的形状为矩形,且该矩形的长边沿着该第二方向设置。优选的,所述主部分与其邻近的该第二导电电极的距离为200微米到300微米。优选的,所述触控板还包括至少一虚设电极,该虚设电极在垂直投影方向上与该第二导电电极至少部分重叠,且该虚设电极位于同一条该第一导电电极的相邻的二该电极垫之间。优选的,所述虚设电极的形状为梯形、矩形、类菱形、六边形、具有「T」字形图案或具有「I」字形图案。优选的,所述虚设电极与其邻近的该第一导电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30微米。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电极由一导电材料层所构成,而该凹陷为一开孔,贯穿该导电材料层。优选的,所述触控板还包括至少一补偿电极,设置在该凹陷中,且该补偿电极与该第一导电电极由相同的材料层所构成。优选的,所述补偿电极与该第一导电电极的距离小于等于30微米。优选的,所述凹陷的尺寸小于等于30微米。优选的,所述凹陷的形状为云状、三叶草状或「H」字形状。优选的,所述凹陷为一盲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触控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电极1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电极1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四实施例的电极垫12a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五实施例的第一导电电极12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六实施例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化实施例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七实施例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八实施例的部分俯视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剖面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一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二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三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四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五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六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触控板101触控区102周围区103,902基底 12第一导电电极12a、14a 电极垫 12b、14b 连接部121主部分14第二导电电极16、161、162、163、164凹陷18高电荷密度部分20低电荷密度部分 22突出图案24补偿电极26、26a、26b、26c虚设电极28绝缘组件104触控结构110第一绝缘层IlOa第一侧IlOb第二侧112第一导电电极层114第二导电电极层 116、120、504黏着层118显示面板1181上基底1181a外表面1181b内表面350触控显示设备 502第二绝缘层α 夹角D1、D2、D3、dl、d2、d3、d4 距离R、r曲率半径 S尺寸W1、W2、W3 宽幅 X 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Z垂直投影方向为了使本专利技术
的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列举本专利技术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内容。为了方便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附图仅为示意,其详细的比例可依照设计的需求进行调整。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触控板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而图2为图1所示触控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本专利技术触控板10举例为一电容式触控板,但不以此为限。触控板10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电极12与至少一第二导电电极14设置在一基底103上,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包括多个第一导电电极12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并包括多个第二导电电极14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X不平行于第二方向Y,且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大体上垂直于第二方向Y。因此,以俯视图而言,第一导电电极12与第二导电电极14互相相交。再者,在第一导电电极12与第二导电电极14的各个相交处设置有绝缘组件28,各绝缘组件28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位于第一导电电极12与第二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导电电极,该第一导电电极具有至少一凹陷,该凹陷低于该第一导电电极的表面,且该第一导电电极包括至少一高电荷密度部分与至少一低电荷密度部分,分别设置在该凹陷的周围;以及一第二导电电极,绝缘于该第一导电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维许景富张廷宇廖小惠何昆璋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