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功能作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6207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功能作业架,属于盾构施工技术领域。该作业架包括:框架,框架由圆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构成;第一折板层,第一折板层包括第一前折板和第一后折板,展开时第一前折板和第一后折板位于同一水平面;第二折板层,第二折板层安装在第一折板层的下方;第二折板层包括第二前折板和第二后折板,展开时第二前折板和第二后折板位于同一水平面;跳板,跳板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折板层和/或第二折板层;滚轮,滚轮安装在框架底部,框架移动时滚轮滑动。利用土压平衡盾构机进出洞施工多功能作业架人工凿除洞门,节约了安、拆作业架的时间,缩短了洞门土体暴露的时间,降低了拆除作业架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盾构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 接收施工的多功能作业架。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盾构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各施工 单位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作为隧道建设的关键环节的盾构始发与接收仍是最容 易出问题的地方,也是最易发生工程事故的阶段,直接关系到工程本身施工和周边建筑物 的安全,盾构始发与接收一直是困扰盾构隧道施工的难题。据统计,盾构隧道施工中,有70% 以上的施工事故发生在盾构始发与接收过程中,如南京、上海、台湾高雄等地地铁线路进出 洞发生地面沉陷。对于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施工而言,洞门凿除过程中以及洞门凿除完毕, 刀盘抵达掌子面的过程中是风险很大的施工阶段;土压平衡盾构机接收施工时,洞门凿除 过程中以及洞门凿除完毕,盾体抵达洞口密封装置的过程也是风险很大的阶段。如何减小 和避免在这两个关键的阶段发生事故,是各施工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盾构始发一般流程包括盾构始发准备工作、洞门拆除和掘进施工三大部分。同样, 盾构接收流程一般也包括三大部分,即盾构接收准备工作、洞门拆除、盾构进洞和洞门封 堵。其中洞门凿除又是盾构始发与接收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施工质量、安全等关键因素直接 影响到盾构施工能否顺利进行,虽然洞门凿除工序简单但其安全隐患较多,难度较大。由于 凿除预留洞口的钢筋混凝土需要较长时间,如遇端头地层稳定性差、端头土体加固效果差 等情形,在洞门凿除过程中,可能发生洞门土体塌落事故,危及洞门凿除工作人员的安全。 盾构隧道洞门混凝土被凿除后,端头土体暴露,端头土层的受力平衡被打破,土体的结构、 应力、渗透性等都将发生改变,开挖面土体无法自稳,尤其是在富水软弱地层中土体极易发 生大面积滑移坍塌、洞门涌水、涌砂,进而导致更大范围的土体变形,发生地面沉陷,损害隧 道附近地下或地面的建筑结构。因此,在洞门凿除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洞门凿除施 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洞门凿除之后,尽量缩短洞门土体暴露的时间,降低洞门土体失稳的 风险。 现有技术中盾构隧道洞门凿除方法一般分为人工凿除、机械凿除、盾构机刀盘直 接切削和定向爆破四种方式,其中人工凿除洞门方式应用最广泛。 采用人工凿除盾构隧道洞门时,由于洞门直径一般较大,必须搭设人工作业架,方 便施工人员进行凿除洞门混凝土作业。传统的作业架一般采用脚手架,分多层搭设,每层用 竹胶板铺垫,脚手架采用经检测合格的$48_脚手管,交叉处采用钢管卡固定,洞门凿除施 工作业完成后,人工从上至下拆除作业架;当洞门所在的地层易于发生涌水、涌砂或土体坍 塌时,可采用粗毛竹搭设人工作业架,交叉处采用麻绳固定,洞门凿除作业完成后若条件允 许则人工拆除,若条件恶劣,则作业架不进行拆除而直接采用盾构机刀盘前推绞断毛竹。作 业架采用钢脚手管搭设费时费力,搭设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搭设质量不好时会使洞 门凿除施工人员面临危险,在洞门分层凿除的过程中,需要调整钢管向洞门方向的悬挑长 度,延长了洞门凿除时间。部分脚手钢管需要截断使用,存在浪费。因此,采用钢脚手架搭设 作业平台具有相应的缺点,一方面,脚手架拆除耗时较长,使得洞门混凝土完全凿除后,洞 门土体暴露时间延长,加大了洞门土体发生失稳,坍塌的风险,尤其是当洞门处于含水砂层 等高风险地层时,洞门土体长时间暴露极易发生涌水涌砂、塌方事故;另一方面,脚手架拆 除施工人员自身长时间暴露在危险中,一旦发生土体坍塌,施工人员无法及时逃离危险。虽 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作业架不拆除情况下)缩减洞门土体暴露时间,但架子的刚度小,整体 性差,搭设质量不易保证,人员在上作业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洞门分层凿除的过程中,需 要调整毛竹向洞门方向的悬挑长度,延长了洞门凿除时间。当盾构始发施工时如果不拆除 毛竹脚手架,直接前推盾构机,毛竹架推入洞门的过程中可能会划破橡胶止水帘布,降低洞 门密封装置的防水效果,毛竹架被推入洞口后,被刀盘铰断的毛竹或麻绳易于缠绕在刀盘 上或进入到螺旋机中,使出土不顺畅,严重时可能导致刀盘无法转动,影响盾构掘进施工。 另外,在盾构机始发施工时,传统作业架的搭设施工与盾构机组装施工存在场地交叉,相互 影响,还存在影响工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 功能作业架,较好的解决了传统作业架安拆时间长,调节不便,无法移动,影响其他作业,增 大施工风险等问题。 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 施工多功能作业架,其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由圆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构成,所述框架的截面为倒U形; 第一折板层,所述第一折板层包括第一前折板和第一后折板,展开时所述第一前 折板和第一后折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前折板由第一板块组和第二板块组连接而 成;所述第一后折板由第一板块组和第二板块组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板块组与所述圆拱的 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板块组与所述圆拱的另一端部连接; 第二折板层,所述第二折板层安装在所述第一折板层的下方;所述第二折板层包 括第二前折板和第二后折板,所述第二前折板和第二后折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前 折板由第三板块组和第四板块组连接而成;展开时所述第二后折板由第三板块组和第四板 块组连接而成;所述第三板块组与所述框架的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四板块组与所述框架 的第二侧壁连接; 跳板,所述跳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折板层和/或所述第二折板层; 滚轮,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框架底部,框架移动时滚轮滑动。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功能作业架,进一步, 所述第一板块组由3个第一板块连接而成,所述第二板块组由3个第二板块连接而成;所述 第三板块组由4个第三板块连接而成,所述第四板块组由4个第四板块连接而成。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功能作业架,进一步, 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框架的圆拱连接,拉杆向下分别与第一折板层、第二折 板层连接。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功能作业架,进一步, 还包括第三折板层,所述第三折板层安装在所述第二折板层的下方;所述第三折板层包括 第三前折板和第三后折板,展开时所述第三前折板和第三后折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 三前折板由第五板块组和第六板块组连接而成;第三后折板由第五板块组和第六板块组连 接而成;所述第五板块组与所述框架的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六板块组与所述框架的第二 侧壁连接。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功能作业架,进一步, 所述第五板块组由4个第五板块连接而成,所述第六板块组由4个第六板块连接而成。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功能作业架,进一步, 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框架的圆拱连接,拉杆向下分别与第一折板层、第二折 板层、第三折板层连接。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功能作业架,进一步, 还包括滑道,所述滑道间隔设置有固定孔;所述滑道安装在盾构工作井底板;滑轮的轮轴 上安装有带孔固定板,通过固定销将带孔固定板固定在固定孔。 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土压平衡盾构机始发与接收施工多功能作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由圆拱、第一侧壁、第二侧壁构成,所述框架的截面为倒U形;第一折板层,所述第一折板层包括第一前折板和第一后折板,展开时所述第一前折板和第一后折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前折板由第一板块组和第二板块组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后折板由第一板块组和第二板块组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板块组与所述圆拱的一端部连接,所述第二板块组与所述圆拱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二折板层,所述第二折板层安装在所述第一折板层的下方;所述第二折板层包括第二前折板和第二后折板,展开时所述第二前折板和第二后折板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前折板由第三板块组和第四板块组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后折板由第三板块组和第四板块组连接而成;所述第三板块组与所述框架的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第四板块组与所述框架的第二侧壁连接;跳板,所述跳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折板层和/或所述第二折板层;滚轮,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框架底部,框架移动时滚轮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云新赵洪岩王利民帅玉兵李生光张汉岭游大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