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392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0:43
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均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纵梁内板的底壁上设置有车身安装孔,所述纵梁外板的底壁上设置有底盘安装孔,所述纵梁内板的侧壁和所述纵梁外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汽车纵梁结构通过双矩形槽固定连接,得到横截面为口字形的汽车纵梁结构,强度高,刚度大,可将纵梁在碰撞时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散减弱,而且这种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分体式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地将纵梁在碰撞时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散减弱,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提高了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纵梁结构
技术介绍
纵梁是汽车的车架系统关键零部件,其与横梁以焊接或螺接或铆接形式连接后构成车架总成,起到连接底盘与车身的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纵梁结构包括纵梁主体I’和加强板2’,其中纵梁主体I’为矩形槽结构,由板材冲压成型,矩形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汽车车身相连接的安装孔,侧壁上设置有与底盘相连接的安装孔,并在矩形槽底壁的局部焊接加强板2’,这种结构的纵梁可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但碰撞安全性差,碰撞时因能量在纵梁上集中而导致纵梁开裂或断裂,从而引致整车的安全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碰撞安全性能好的汽车纵梁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均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纵梁内板的底壁上设置有车身安装孔,所述纵梁外板的底壁上设置有底盘安装孔,所述纵梁内板的侧壁和所述纵梁外板的侧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纵梁内板的部分侧壁包覆所述纵梁外板的侧壁。优选地,所述纵梁内板包括纵梁内前板和纵梁内后板,所述纵梁外板包括纵梁外前板、纵梁外中板和纵梁外后板,所述纵梁内前板和所述纵梁外前板相对应。更优选地,所述纵梁内后板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纵梁外中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适配的第三弯曲部,所述纵梁外后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相适配的第四弯曲部。更优选地,所述纵梁内前板的底壁和侧壁的弯折处,以及所述纵梁外前板的底壁和侧壁的弯折处均设置有凹槽。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纵梁结构通过双矩形槽固定连接,得到横截面为口字形的汽车纵梁结构,强度高,刚度大,可将纵梁在碰撞时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散减弱,而且这种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分体式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地将纵梁在碰撞时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散减弱,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提高了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汽车纵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汽车纵梁结构的横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汽车纵梁结构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汽车纵梁结构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汽车纵梁结构的纵梁外内前板和纵梁外前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如下:纵梁主体-1’,加强板-2’,纵梁内板-1,车身安装孔-11,纵梁内前板-12,纵梁内后板-13,第一弯曲部-131,第二弯曲部-132,纵梁外板-2,底盘安装孔_21,纵梁外前板-22,纵梁外中板-23,第三弯曲部-231,纵梁外后板-24,第四弯曲部-241,凹槽-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I和纵梁外板2,所述纵梁内板I和纵梁外板2均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纵梁内板I的底壁上设置有车身安装孔11,所述纵梁外板2的底壁上设置有底盘安装孔21,所述纵梁内板I的侧壁和所述纵梁外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上述固定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纵梁结构通过双矩形槽固定连接,得到横截面为口字形的汽车纵梁结构,强度高,刚度大,可将纵梁在碰撞时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散减弱,而且这种纵梁内板I和纵梁外板2分体式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地将纵梁在碰撞时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散减弱,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提高了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为了更好地将纵梁在碰撞时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散减弱,所述纵梁内板I的部分侧壁包覆所述纵梁外板2的侧壁。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内板I包括纵梁内前板12和纵梁内后板13,所述纵梁外板2包括纵梁外前板22、纵梁外中板23和纵梁外后板24,所述纵梁内前板12和所述纵梁外前板13相对应,这种分段式的纵梁内板I和纵梁外板2可以增强汽车纵梁结构的抗扭和抗弯能力,从而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为了进一步地增强汽车纵梁结构的抗扭和抗弯能力,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所述纵梁内后板13具有第一弯曲部131和第二弯曲部132,所述纵梁外中板23具有与所述第一弯曲部131相适配的第三弯曲部231,所述纵梁外后板24具有与所述第二弯曲部132相适配的第四弯曲部241,各弯曲部的弯曲程度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在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内前板12的底壁和侧壁的弯折处,以及所述纵梁外前板22的底壁和侧壁的弯折处均设置有凹槽3,这种凹槽3的设置可在汽车纵梁上形成受压溃缩结构,提高汽车碰撞时能量的吸收,从而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凹槽3的个数,当然,纵梁内板I和纵梁外板2上的凹槽3设置成对称设置,可起到更好的受压溃缩功能。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主权项】1.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均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纵梁内板的底壁上设置有车身安装孔,所述纵梁外板的底壁上设置有底盘安装孔,所述纵梁内板的侧壁和所述纵梁外板的侧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的部分侧壁包覆所述纵梁外板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板包括纵梁内前板和纵梁内后板,所述纵梁外板包括纵梁外前板、纵梁外中板和纵梁外后板,所述纵梁内前板和所述纵梁外前板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后板具有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所述纵梁外中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适配的第三弯曲部,所述纵梁外后板具有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相适配的第四弯曲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内前板的底壁和侧壁的弯折处,以及所述纵梁外前板的底壁和侧壁的弯折处均设置有凹槽。【专利摘要】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包括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均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纵梁内板的底壁上设置有车身安装孔,所述纵梁外板的底壁上设置有底盘安装孔,所述纵梁内板的侧壁和所述纵梁外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汽车纵梁结构通过双矩形槽固定连接,得到横截面为口字形的汽车纵梁结构,强度高,刚度大,可将纵梁在碰撞时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散减弱,而且这种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分体式的结构,有利于进一步地将纵梁在碰撞时受到的力进行有效地分散减弱,在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同时,提高了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IPC分类】B62D21-04【公开号】CN204548238【申请号】CN201520251907【专利技术人】田德明, 王祥, 洪学臣, 张超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纵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所述纵梁内板和纵梁外板均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纵梁内板的底壁上设置有车身安装孔,所述纵梁外板的底壁上设置有底盘安装孔,所述纵梁内板的侧壁和所述纵梁外板的侧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德明王祥洪学臣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