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830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包括电子车牌、控制模块、均连接在控制模块上的电子车牌感应装置和执行模块,所述的执行模块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交叉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端均活动卡在标示牌底部的滑槽内,所述的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导轨内,所述的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调节杆上,所述的调节杆位于导轨内,所述的调节杆的一端连接在推动装置上,其结构稳定,不易被人为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位管理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上的车辆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区域,譬如:写字楼、街道、小区等,车辆大量增加。随着车辆的增加,随之而来也有很多问题,譬如:对车位的管理。在小区和写字楼等场所的专用车位,为了使自己专用的车位不被占用,常常使用车位锁。现有技术中,停车场中的车位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手动型车位锁,车子进出时,都需要下车打开或者上锁,其相当麻烦,需要多次上下车;其次是智能型车位锁,其解决了手动型车位锁的问题,利用遥控或感应对控制装置进行遥控实现对车位锁的开关。基于电子车牌的车位管理装置为智能型车位锁的一种,其利用电子车牌感应装置对电子车牌进行感应,当感应到电子车牌时对通过控制模块对车位锁的执行模块进行控制。现有的车位锁的执行模块大多为三角板,利用控制装置控制三角板的直立或倒放实现对车位的管理,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使用人力很容易就可将直立的三角板扳为倒放状态,即其结构不稳定,车位紧张时经常出现车位被强制占用的状况,给使用者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其结构稳定,不易被人为损坏。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包括电子车牌、控制模块、均连接在控制模块上的电子车牌感应装置和执行模块,所述的执行模块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交叉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端均活动卡在标示牌底部的滑槽内,所述的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导轨内,所述的第二支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调节杆上,所述的调节杆位于导轨内,所述的调节杆的一端连接在推动装置上。本专利技术的智能车位锁基于现有智能车位锁的结构,即电子车牌、电子车牌感应装置、控制模块仍可沿用现有的结构和模块,主要在执行模块上做了改进。将现有的采用三角板的结构改进为采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导轨对调节杆的移动位置进行限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交叉活动连接,且一端卡在标示牌底部的滑槽内,即该端可在滑槽内移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另一端分别活动连接在导轨和调节杆上,调节杆在靠近第一支架与导轨的连接点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导轨之间可构成三角形,标示牌上可做标记;调节杆在远离第一支架与导轨的连接点移动的过程中,标示牌向下移动,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几乎位于一条直线上时,即可停车。注意的是,调节杆在远离第一支架与导轨的连接点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有标示牌的限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不可能位于一条直线。整个车位锁,由于成三角形结构,其为最稳定的结构,在使用时,不会被人为的向两侧翻折;由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受调节杆的控制,其位于导轨内,人不易接触到调节杆,即也不易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形状进行控制,整个车位锁的结构稳定,不易被人为损坏,实现对车位的可靠管理。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中部交叉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推动装置为液压缸,所述的调节杆连接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连接在驱动装置上的输出轴、固定在输出轴上的齿轮,所述的调节杆上设置一条与齿轮相啮合的齿。综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技术的车位锁采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在调节杆的控制下可变换为三角形,标示牌对专用车位进行标记,其结构稳定,不易被人为损坏,实现对车位的可靠管理。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轨道;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3、调节杆;31、齿;4、驱动装置;5、输出轴;6、齿轮;7、标示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包括电子车牌、控制模块、均连接在控制模块上的电子车牌感应装置和执行模块,所述的执行模块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交叉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一端均活动卡在标示牌7底部的滑槽内,所述的第一支架2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导轨I内,所述的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调节杆3上,所述的调节杆3位于导轨I内,所述的调节杆3的一端连接在推动装置上。本实施例的智能车位锁基于现有智能车位锁的结构,即电子车牌、电子车牌感应装置、控制模块仍可沿用现有的结构和模块,主要在执行模块上做了改进。当车辆驶出车位后,电子车牌感应装置感应不到电子车牌,控制模块对执行模块的推动装置进行控制,推动装置控制提调节杆在导轨内移动,调节杆向第一支架与导轨的连接点移动一定的距离,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由一条直线变为与导轨之间构成的三角形,且另一端在标示牌底部的滑槽内移动,标示牌随着调节杆的移动高度上升,即可实现对车位的管理。当车辆将要驶入车位,电子车牌感应装置感应到电子车牌,对其权限进行获取,控制模块即对执行模块进行控制,调节杆向相反方向移动,即可标示牌随着调节杆的移动高度下降,标示牌下降一定的高度,即可驶入停车。实施例2: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为了保证标示牌在上下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即所述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中部交叉活动连接。实施例3: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组详细实施方式,所述的推动装置为液压缸,所述的调节杆连接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实施例4: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采用活塞杆其体积大,需要较大的驱动,使得控制模块的体积、耗能等增大,为了实现推动装置的小型化和低功耗化,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即所述的推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4、连接在驱动装置上的输出轴5、固定在输出轴上的齿轮6,所述的调节杆3上设置一条与齿轮6相啮合的齿31。本实施例主要了利用齿轮与调节杆上的齿的配合实现调节杆的移动,驱动装置驱动输出轴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与调节杆上的齿匹配,齿轮转动带动调节杆移动,即可实现对车位的管理。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主权项】1.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包括电子车牌、控制模块、均连接在控制模块上的电子车牌感应装置和执行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模块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交叉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一端均活动卡在标示牌(7)底部的滑槽内,所述的第一支架(2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导轨(I)内,所述的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调节杆(3)上,所述的调节杆(3)位于导轨(I)内,所述的调节杆(3)的一端连接在推动装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电子车牌的智能车位锁,包括电子车牌、控制模块、均连接在控制模块上的电子车牌感应装置和执行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执行模块包括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交叉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的一端均活动卡在标示牌(7)底部的滑槽内,所述的第一支架(21)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导轨(1)内,所述的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调节杆(3)上,所述的调节杆(3)位于导轨(1)内,所述的调节杆(3)的一端连接在推动装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怀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卡莱博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