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342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3:00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具有数个收容槽和数个端子孔;电路板,具有数个第一导电部以及数个第二导电部,每一第一导电部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二导电部,所述数个第一导电部和所述数个第二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相反两面;数个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收容槽,每一端子包含卡勾和接触端,所述卡勾夹持所述电路板使得所述卡勾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导电部;线路传输装置具有数个导体,所述数个导体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数个第二导电部。所述绝缘体具有插设空间,数个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一侧,数个端子的接触端穿过所述数个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线缆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是一种用于连接电缆到板卡边缘接口的电连接器,其具有壳体部分,壳体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表面间隔开以限定用于板卡边缘接口的壳体部分缝槽,分叉接触组件布置在壳体内,每个接触组件具有带裸露的接触接口部分的第一叉齿部分、第二叉齿部分、连接第一和第二叉齿部分的连接板部分以及用于端接电缆的导体的缆线端接部分。惟,此一现有技术只有第一叉齿部分作为电性接触端而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叉齿部分则仅作为固定端,所以,现有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只有在连接器的上方设置单排的电性接触端,当需要较多的电性接触端时,印刷电路板必定会增加宽度,且现有的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必定会增加整体的体积。再者,若不增加印刷电路板的宽度,则印刷电路板的两面必须皆可电性连接,且现有的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必须在连接器的上方及下方皆设置电性接触端,而具有双排的电性接触端,因此,现有板卡边缘电缆连接器仍有改良结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所述线缆连接器利用端子的卡勾夹持电路板的设计,可减少线缆连接器的厚度与体积。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体,具有数个收容槽和数个端子孔;一电路板,具有数个第一导电部以及数个第二导电部,每一第一导电部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二导电部,所述数个第一导电部和所述数个第二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相反两面;数个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收容槽,每一端子包含一卡勾和一接触端,所述卡勾夹持所述电路板使得所述卡勾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对应第一导电部;以及一线路传输装置,具有数个导体,所述数个导体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数个导电部。所述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一侧,数个端子的接触端穿过所述数个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线缆连接器另包含一盖体,所述盖体包含数个扣合件扣固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固定部,所述盖体包含数个限位件,每一限位件包含对应的扣合件,所述数个限位件用来于所述盖体的所述数个扣合件扣固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固定部时,将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绝缘体之间。所述盖体具有一缺口,所述线路传输装置穿过所述缺口向外延伸。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电路板具有一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数个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面,且所述数个第一导电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部。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线路传输装置的前端具有一折弯角度,且所述数个导体依据所述折弯角度延伸并接触于所述数个第二导电部。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电路板包含数个贯孔,所述数个贯孔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数个第一导电部通过所述数个贯孔电性连接于数个第二导电部。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每一^^勾呈U型。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线路传输装置是柔性扁平电缆、软性印刷电路板或是金属线缆。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体,具有数个收容槽和数个端子孔;一电路板,具有数个第一导电部以及数个第二导电部,每一第一导电部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二导电部;数个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收容槽,每一端子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对应第一导电部;以及一线路传输装置,具有数个导体,所述数个导体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数个导电部。所述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一侧,数个端子穿过所述数个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线缆连接器另包含一盖体,所述盖体包含数个扣合件扣固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固定部,所述盖体包含数个限位件,每一限位件包含对应的扣合件,所述数个限位件用来于所述盖体的所述数个扣合件扣固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固定部时,将所述电路板固定在所述盖体和所述绝缘体之间。所述盖体具有一缺口,所述线路传输装置穿过所述缺口向外延伸。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电路板具有一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与所述数个第一导电部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面,且所述数个第一导电部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部。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线路传输装置的前端具有一折弯角度,且所述数个导体依据所述折弯角度延伸并接触于所述数个第二导电部。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电路板包含数个贯孔,所述数个贯孔贯穿所述电路板,所述数个第一导电部通过所述数个贯孔电性连接于数个第二导电部。依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线路传输装置是柔性扁平电缆、软性印刷电路板或是金属线缆。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线缆连接器利用端子的卡勾夹持电路板,使得卡勾的一端接触于所述电路板的对应第一导电部。另外,所述线路传输装置的导体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对应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相反两面,并通过贯孔相互电性连接。由于线缆连接器只需使用单一电路板,而且端子是直接夹持所述电路板,因此达到减少线缆连接器的厚度与体积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和图2绘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的爆炸图。图3绘示组装后的电路板、数个端子、线路传输装置及盖体。图4绘示组装完成后的线缆连接器。图5绘示图4的线缆连接器的仰视图。图6绘示图5沿A-A’线的剖面图。图7绘示图5沿B-B’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列举较具体的实施例,继以图式、图号详细说明如后。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垂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绘示本技术线缆连接器I的爆炸图。在较佳实施例中,线缆连接器I包括绝缘体10、电路板20、数个端子30、线路传输装置50及盖体60。绝缘体10具有数个端子孔11及数个收容槽13。绝缘体10的前端101形成插设空间15。另一插座(plug)可插置于插设空间15中。电路板20具有数个第一导电部21、数个第二导电部22、一第三导电部23以及数个贯孔24。数个第一导电部21和第三导电部23位于电路板20的第一面201,数个第二导电部22位于电路板20的第二面202。第一面201和第二面202分别位于电路板20相反两侦U。数个贯孔24贯穿电路板20,其上涂布导电材料(例如铜箔),使得每一第一导电部21通过贯孔24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二导电部22。数个第一导电部21和第三导电部23通过导线(trace) 25电性连接。第三导电部23是电路板20的内部线路,用来提供特定电压(例如:接地电压或5V电源电压)予部分第一与第二导电部21、22。在另一实施例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其包括绝缘体,具有数个收容槽和数个端子孔,所述绝缘体形成一插设空间,所述数个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另包括:电路板,具有数个第一导电部以及数个第二导电部,每一第一导电部电性连接对应的第二导电部,所述数个第一导电部和所述数个第二导电部分别位于所述电路板相反两面;数个端子,嵌设于所述绝缘体的数个收容槽,每一端子包含一卡勾和一接触端,所述卡勾夹持所述电路板,使得所述卡勾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对应第一导电部;线路传输装置,具有数个导体,所述数个导体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数个第二导电部;及所述绝缘体具有一插设空间,数个端子孔位于所述插设空间的一侧,所述数个端子的接触端穿过所述数个端子孔伸入所述插设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秉旭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