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豪专利>正文

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711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1 04: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该编织网毛细结构由多个编织线编织而成,且各编织线均具有多个间隔的交接段、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两相邻所述交接段间的多个连接段;其中,各编织线的交接段的断面形状呈一扁状,借以可获得一薄化的编织网毛细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借由所述薄化的编织网毛细结构来增加与管体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编织网毛细结构在薄化的情况下,由未压扁前的点接触改善成压扁后的面接触,能更佳地与管体内壁贴平,进而减少接触热阻与减小孔洞而增大毛细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一种编织网(screen mesh)毛细结构有关,尤指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今不少3C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短、小的设计,因此作为其内部的散热或导热作用的热管也需要薄型化,以致有如超薄热管(厚度约为1.5mm以下)的诞生。然而,因超薄热管的厚度需要薄型化,以致其内部的毛细结构在厚度上也较薄较窄,否则无法于热管内形成足够空间的蒸气流通道。如图1所示,现有超薄热管大致包括一管体la、以及设于管体Ia内的毛细结构2a,管体Ia又具有一底壁10a、一间隔相对该底壁1a的顶壁11a、以及分别连接于底壁1a与顶壁Ila两侧间的两侧壁12a,以供上述毛细结构2a可设于管体Ia内并贴抵于如底壁1a等内壁面处。其中,管体Ia厚度T若薄化至0.4mm时,扣除管体Ia本身的底壁1a与顶壁Ila的壁厚(约各01.mm),此时管体Ia内部的空间在高度H上约0.2mm ;而一般热管大量使用的纯铜(pure copper)金属网毛细结构2a由线径d (如图2所示)为0.05mm的金属线20a编织,其编织后整体的厚度约在0.1lmm,已达目前编织工程薄化编织物的极限。因此,若再将毛细结构2a置入上述管体Ia内环绕其内壁一圈,则该管体Ia内部会完全被毛细结构2a堵死而无法预留蒸气流通道,因此工作流体汽化后无蒸气流通道可进行热传,导致超薄热管无法作动而失去应有的热传功能;而若仅将毛细结构2a置于上述管体Ia内的底壁1a或顶壁Ila任一壁面处,则该管体Ia内所剩余的蒸气流通道在高度(H-t)上仅剩不到0.1mm,因此蒸气流通道的剖断面面积太小,造成流阻大、温差大,而使超薄热管的热传特性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其将编织而成的编织网毛细结构,进一步先通过压扁的手段使其所编织的编织线产生扁平状的变形,以获得一薄化的编织网毛细结构,而能在适用于超薄热管的场合下,可通过多叠置或双侧(双边)分设的方式来增加毛细传输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由多个编织线编织而成,且各该编织线均具有多个间隔的交接段、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两相邻所述交接段间的多个连接段; 其中,该多个编织线的交接段的断面形状呈一扁状。其中各该编织线的交接段上形成有一呈扁平状的表面。其中各该编织线的交接段上还形成有一呈扁平状的交接面,且所述交接面与所述表面相背对设置。其中多个该编织线分别以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交接而编织,且彼此相交接的任两个所述编织线以彼此的所述交接面相互贴接而叠置。其中彼此相交接的任两个所述编织线,其彼此的所述表面间的间距在0.05mm以下。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超薄热管结构,包括: 一热管管体,其内具有一蒸气流通道;以及 一编织网毛细结构,设于该热管管体的蒸气流通道内,由多个编织线编织而成,且各该编织线均具有多个间隔的交接段、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两个相邻所述交接段间的多个连接段; 其中,该第一个编织线的交接段的断面形状呈一扁状。其中各该编织线的交接段上形成有一呈扁平的表面。其中各该编织线的交接段上还形成有一呈扁平的交接面,且所述交接面与所述表面相背对设置。其中该多个编织线分别以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相交接而编织,且彼此相交接的任两所述编织线以彼此的所述交接面相互贴接而叠置。其中彼此相交接的任两个所述编织线,其彼此的所述表面间的间距在0.05mm以下。其中该热管管体具有一底壁、一间隔相对该底壁的顶壁、以及分别连接于该底壁与该顶壁两侧间的两侧壁,且所述蒸气流通道由该底壁、该顶壁及该两侧壁包围所形成。其中该编织网毛细结构贴附于该底壁内壁上。还包括一或多个支撑毛细结构,该支撑毛细结构设于该编织网毛细结构上,且该支撑毛细结构仅接触于该编织网毛细结构与顶壁该内壁间的局部处。其中该支撑毛细结构为烧结粉末、编织网、纤维或其组合而成。其中该编织网毛细结构于该热管管体内局部设置。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可借由所述薄化的编织网毛细结构来增加与管体内壁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编织网毛细结构在薄化的情况下,由未压扁前的点接触改善成压扁后的面接触,能更佳地与管体内壁贴平,进而减少接触热阻与减小孔洞而增大毛细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其可在压扁编织网毛细结构后进一步强化结构强度,使所述薄化的编织网毛细结构可因结构上的强度较好,而更容易置入管体内作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编织网置入热管管体内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根据图1的编织网的局部放大详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置于管体内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置于管体内的剖视示意图。图中: 现有技术中: Ia-管体; 1a-底壁;I Ia-顶壁; 12a-侧壁; 2a_毛细结构; 20a-金属线; 本专利技术中: 1-编织网毛细结构; 10编织线;10’ -编织线; 11交接段;11’-交接段; 110表面;110’ -表面; 111交接面;ill’-交接面; 12连接段;12’-连接段; 13支撑毛细结构; 2管体; 20底壁;21顶壁; 22侧壁;23蒸气流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请参阅图3及图4,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及局部剖面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及其超薄热管结构,该编织网毛细结构I由多个编织线10、10’分别以两个可相交接的方向编织而成;在本专利技术所举实施例中,第一编织线10以第一方向、而第二编织线10’则以第二方向,且所述第一、二方向为两个可相交接的方向,以使各第一、二编织线10、10’可相交接而编织构成。所述编织线10、10’可为金属丝,例如以铜材质制成的金属丝者。承上所述,各编织线10、10’均为具有多个间隔的交接段11、11’,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两相邻交接段11、11’间的多个连接段12、12’而构成的条状体,在其编织成型后,再通过如压制等手段将该编织网毛细结构I予以压扁,以于各编织线10、10’的交接段11、11’上形成一受压制而呈扁平状的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薄热管的扁状薄化编织网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多个编织线编织而成,且各该编织线均具有多个间隔的交接段、以及分别串接于任两相邻所述交接段间的多个连接段;其中,该多个编织线的交接段的断面形状呈一扁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豪
申请(专利权)人:白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