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阵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4762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3: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阵列装置,包括排成阵列的光伏组件,所述排成阵列的光伏组件中,各个光伏组件的倾角为θ;迎着太阳的前后相邻两排的光伏组件中,前排光伏组件的后端与后排光伏组件的前端的间距为D,且D=Rh;R为日照间距系数;h为前排光伏组件最高端与后排光伏组件最低端的高度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降低场地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设及新能源
,尤其设及一种光伏阵列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伏阵列装置对优化能源结 构、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光伏技术的进步W及光伏发电 成本的下降,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光伏电站正在建设和筹 划中。在光伏电站的建设中,除光伏发电技术外,光伏电站的场地选择、安装方式最优化设 计等对光能利用及电能的输出也非常重要。 例如,现在的光伏阵列装置多数集中在山地,但由于山地形式不同,坡度各异,地 形复杂,导致了山地光伏阵列装置的建设成本过高,建设周期较长,安装容量和发电效率都 大大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我国光伏发电在山地地形中的建设。另外,在有些人字形屋顶的 朝北坡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目前,光伏发电站的选址不合理、阵列设计不够优化,会造成发电量损失和降低整 体发电效益。无论大型地面电站还是屋顶电站,选址均希望地势平坦或坡面朝南向阳。但 在光伏电站实际选址和规划中,难免会遇到北坡场地或屋面是人字形的建筑物导致一半坡 面朝向北方的情况。因此,如何高效率、高收益、低成本地利用场地面积,是本领域亟需解决 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阵列装置,W提高光伏发电的 效率,降低场地成本。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该样实现的: 一种光伏阵列装置,包括排成阵列的光伏组件,[000引所述排成阵列的光伏组件中,各个光伏组件的倾角为0 ; 迎着太阳的前后相邻两排的光伏组件中,前排光伏组件的后端与后排光伏组件的 前端的间距为D,且D=化; R为日照间距系数; h为前排光伏组件最高端与后排光伏组件最低端的高度差。 优选的,在所述光伏阵列装置设置在水平面上时:[001引所述h=Isin0 ;其中1为前排光伏组件的斜面长度; 所述R=cosP/tan曰, 所述P为太阳方位角,P=arcsin(cos5sin?/cosa); 所述a为太阳高度角,a=arcsin(sin9sin5 +COS9COS8COSCO); 所述9为该光伏阵列装置所在地的绅度;[001引所述5为太阳赤绅角; 所述《为太阳时角。 优选的,在所述光伏阵列装置设置在正北坡平整场地上时:[002U所述h=Isin0 +值+1COS0 )i,其中i为该正北坡的坡度系数,1为前排光伏组件 的斜面长度;所述D = (Isin 0+ilcos日)R/(1-iR);所述R=cos0 /tan曰;所述P为太阳方位角,P = arcsin(cos 5 sin?/cos a );[002引 所述a为太阳高度角,a=arcsin(sin9sin5 +COS(pCOS8COS03); 所述9为该光伏阵列装置所在地的绅度; 所述5为太阳赤绅角;[002引所述《为太阳时角。 优选的,在所述光伏阵列装置设置在斜北坡平整场地上时: 所述h=Isin0 +值+lcos0 )i,其中i为该斜北坡的坡度系数,1为前排光伏组件 的斜面长度;所述D = (Isin 0+ilcos 0 ) R/(1-iR);所述R = cos ( P - P 0)/tan a ;所述P为太阳方位角,P = arcsin(cos 5 sin?/cos a ); 所述e0为该斜北坡平整场地所属建筑物的方位角;[003引 所述a为太阳高度角,a=arcsin(sin9sinS+COSQCOS8COS0)); 所述9为该光伏阵列装置所在地的绅度; 所述5为太阳赤绅角;[003引所述《为太阳时角。 优选的,如果所述斜北坡平整场地所属建筑物的方位为南偏东,则所述太阳方位 角0W9点的太阳时角《来确定;如果所述斜北坡平整场地所属建筑物的方位为南偏西, 则所述太阳方位角0W15点的太阳时角《来确定。 优选的,所述5为冬至日的太阳赤绅角;和/或,所述《为9点的太阳时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通过对光伏阵列装置中的光伏组件的安装间距 进行优化,根据日照间距系数R和前排光伏组件最高端与后排光伏组件最低端的高度差h, 来确定迎着太阳的前后相邻两排的光伏组件中,前排光伏组件的后端与后排光伏组件的前 端的间距为D。由此确定的排成阵列的光伏组件中,前后两排的光伏组件可W适合多数建筑 物坡度和山地坡度、也适合多数山地朝向光伏阵列的安装,使得各个光伏组件的阴影遮挡 率大幅减少,大大提高了发电系统的容量,节省了投资和项目用地成本,提高了光伏发电的 效率。【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光伏阵列装置在水平面场地的一种实施例的前后光伏组 件的间距布局的切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述前后光伏组件间距布局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所述光伏阵列装置在某屋顶北坡平整场地上的一种实施例的 前后光伏组件的间距布局的切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技术所述的光伏阵列装置,包括排成阵列的光伏组件。但是与现有技术不 同的是,本技术的光伏组件阵列需要考虑前、后排的阴影遮挡问题,因此本技术中 所述光伏组件中,各排光伏组件之间的间距需要有特殊的设计。 图1为本技术所述光伏阵列装置在水平面场地的一种实施例的前后光伏组 件的间距布局的切面示意图;图2为图1所述前后光伏组件间距布局的立体图。如图1和 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光伏阵列装置包括排成阵列的光伏组件。所述排成阵列的光伏 组件中,各个光伏组件的倾角为0。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都W迎着太阳射线的方向作为 前后参考方向。在迎着太阳的前后任意相邻两排的光伏组件中,前排光伏组件10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阵列装置,包括排成阵列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成阵列的光伏组件中,各个光伏组件的倾角为θ;迎着太阳的前后相邻两排的光伏组件中,前排光伏组件的后端与后排光伏组件的前端的间距为D,且D=Rh;R为日照间距系数;h为前排光伏组件最高端与后排光伏组件最低端的高度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淦于金辉张宏伟高连生谢霞凌薛建凯梁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