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3644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6 0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性连接两块电路板的连接器领域,提供了一种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及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墙,所述第二侧墙顶面中部向下设置有凹槽;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三本体及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三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上对应所述凹槽位置设有与所述凹槽对接配合的凸耳;所述第二端子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多个接触臂;上述结构不仅结构紧凑、能有效防止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出现的误插及错插现象,而且还能为电路板之间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两夹层印制板之间的高速数据传送的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板对板连接器是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内部的连接器,用来实现两电路板之间的信号传输。通常,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分别通过其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焊接于对应的电路板上,以使连接器分别与对应的电路板彼此固定。当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时,即可达成两电路板间的电性连接。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频率越来越高,传输速率越来越快,但电子设备的外形结构却越来越趋于小型化,板对板连接器中用于传输信号的关键元件(导电端子)也逐渐趋于小型化。此时,传统的连接器已经无法解决由于高频信号在高速线路中传输时所带来的串扰、衰减、阻抗匹配等一系列问题,无论是从数据传输性能方面还是连接器小型化发展等方面考虑,传统连接器已无法满足新一代信息化的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具有高速传输性能的连接器。而国内高速连接器设计研宄又以高速板对板连接器显得尤为或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旨在其不仅结构紧凑、能有效防止误插和错插现象,而且还能为电路板之间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速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及若干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墙,所述第二侧墙顶面中部向下设置有凹槽;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三本体及若干容置于所述第三本体内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三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上对应所述凹槽位置设有与所述凹槽对接配合的凸耳;所述第二端子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多个接触臂。进一步地,前述的第一本体具有一呈扁平矩形板状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四周垂直凸设有两较长的纵长状的第一侧墙,所述第二侧墙与所述第一侧墙垂直连接,且所述第一侧墙比所述第二侧墙长;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墙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侧墙的下表面靠近所述第二侧墙的位置分别向下延伸有凸勾。进一步地,前述的基板上开设有若干竖直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端子孔,所述第一端子的尾端贯穿所述第一端子孔并与锡球焊接。进一步地,前述的插头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具有一扁平板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四周垂直设有两较长的纵长状的第一侧边及垂直连接第一侧边的两较短的第二侧边,所述主体部上对应所述第一端子孔的位置开设有收容孔,所述第一端子的尾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贯穿所述收容孔并与所述锡球焊接。进一步地,前述的第一侧边上间隔设有多个凸条,相邻两凸条之间设置有缺口,所述凸勾对应卡扣在所述缺口上。进一步地,前述的第三本体具有一呈扁平矩形板状的基板,所述基板的一侧四周垂直设有两较长的纵长状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侧部垂直连接,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若干竖直贯穿所述基板的上、下表面的第二端子孔。进一步地,前述的第二端子由优质铜合金材料采用五金模冲压成型而成,其具有一基部、及从该基部的两端分别向上、下两侧延伸而出的固定部及接触部;所述基部为一中间开口的竖直板状结构,且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接触部连接在所述基部的上端,其具有大致呈四边形的环绕臂,所述环绕臂与所述多个接触臂连接。进一步地,前述的固定部末端为竖直状的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水平连接有连接脚,所述固定部的两相对竖直侧边上靠近所述基部的位置分别水平向外延伸出固定脚;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焊接部在水平方向上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前述的接触臂为四个,其中三个由所述环绕臂的其中三边向下倾斜延伸而出,另一个由所述基部的开口内侧向所述三个接触臂的方向倾斜延伸而出,所述四个接触臂围绕形成四个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接触点,此四个接触点之间形成一空间,此空间的面积小于所述环绕臂形成的空间的面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通过在所述插头连接器上设置凹槽结构,在所述插座连接器上对应设置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耳结构,结构紧凑,且能有效防止所述插头连接器与所述插座连接器在对接时出现的误插和错插现象;另外,插座连接器的端子设置成呈环状的四个接触臂结构,从而保证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之间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与外部电路板之间均采用表面焊接方式进行焊接,从而实现电路板之间高速、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速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中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所得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中的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沿图7的VII1-VIII线所得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100用于两块电路板之间的高速信号传输,其包括一插头连接器I及一可插入并与所述插头连接器I连接的插座连接器2。其中,所述两连接器1、2分别焊接固定于相应的电路板(未图示)上,当两连接器1、2插接时,即可实现两电路板间的信号传输。请接合参阅图3至图5所示,所述插头连接器I包括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一本体10扣合的第二本体11、收容于第一本体10及第二本体11中的若干第一端子12及焊接于所述第一端子12尾端并与所述电路板相焊接的锡球(未标号)。所述第一本体10具有一呈扁平矩形板状的基板101,所述基板101的一侧四周垂直凸设有两较长的纵长状的第一侧墙102及垂直连接在第一侧墙102两端的两较短的第二侧墙103。所述基板101上开设有若干竖直贯穿所述基板101的上、下表面的第一端子孔1010,所述第一端子12的尾端贯穿所述第一端子孔1010并与所述锡球焊接。所述第二侧墙10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104,所述第一侧墙102的下表面靠近所述第二侧墙103的位置分别向下延伸有凸勾105。所述第二本体11具有一扁平板状的主体部110,所述主体部110的一侧四周垂直设有两较长的纵长状的第一侧边111及垂直连接第一侧边111的两较短的第二侧边112。所述主体部I1上对应所述第一端子孔1010的位置开设有收容孔1100,所述第一端子12的尾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贯穿所述收容孔1100并与所述锡球焊接。所述第一侧边111上间隔设有多个凸条113,相邻两凸条113之间设置有缺口(未标号),所述凸勾105对应卡扣于靠近所述第二侧边112的缺口上,从而将所述第一本体10与所述第二本体11卡扣在一起。所述第一端子12整体呈针状结构,并采用表面镀金处理,以增加其良好的接触效果。所述第一端子12上端具有与所述插座的第二端子24接触的第一接触部(未标号),其下端与所述锡球焊接在一起。所述插头连接器I组合时,先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板对板连接器组件,包括相互插接的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本体及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墙,所述第二侧墙顶面中部向下设置有凹槽;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一第三本体及容置于所述第三本体内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三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上对应所述凹槽位置设有与所述凹槽对接配合的凸耳;所述第二端子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端子接触的多个接触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磊钱志良胥进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通茂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