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6238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2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换热器的截面呈U形,由多排换热管上下层叠设置而成,且换热管上套设有翅片;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与第一换热部为一体的第二换热部,第一换热部置于第二换热部的上部,第一换热部的风阻大于第二换热部的风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通过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的风阻大小的不同设置,从而确保了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的风量均匀分布,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一般上下出风的空调结构,风机置于换热器的上方。而换热器多采用立式结构,整体加工,且高度较高,换热器上的翅片间距一致,这样会导致换热器由上而下的风阻不同,风量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确保了换热器由上而下的风量分布均匀,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截面呈U形,由多排换热管上下层叠设置而成,且所述换热管上套设有翅片;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和与所述第一换热部为一体的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上部,所述第一换热部的风阻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风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翅片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翅片间距。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翅片间距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翅片间距的差值范围为0.5毫米?1.0毫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翅片为开缝翅片,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翅片为平直翅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换热管排数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换热管排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换热部的换热管排数比所述第二换热部的换热管排数多一排。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翅片间距与第二换热部的翅片间距相同。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通过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的风阻大小的不同设置,从而确保了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的风量均匀分布,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换热器一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换热器的分量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换热器包括多排换热管和套设在换热管上的翅片,翅片用于增加换热管的外表面积或内表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多排换热管由上而下层叠设置,且换热器的截面呈U形(即图1中的换热器的俯视图呈U形),将换热管弯折形成U形,使得换热管的管程较长,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换热器分为第一换热部I和第二换热部2,且第一换热部I置于第二换热部2的上部。为保证第一换热部I的风量与第二换热部2的风量分布均匀,第一换热部I的风阻大于第二换热部2的风阻。该换热器结构适用于风机组件设置在靠近第一换热部I的情况,由于第一换热部I靠近风机组件,第一换热部I的风量大于第二换热部2的风量。第一换热部I的风阻大于第二换热部2的风阻,实现了第一换热部I和第二换热部2的风量分布均匀,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换热部I的翅片间距SI小于第二换热部2的翅片间距S2,详见图2和图3。即第一换热部的翅片3的密度大于第二换热部的翅片4的密度,从而使得第一换热部I的风阻大于第二换热部2的风阻。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第一换热部I设置在靠近风机组件处,此时第一换热部I的风量大于第二换热部2的风量。由于第一换热部I的风阻大于第二换热部2的风阻,因此,第一换热部I的风量减小,从而达到第一换热部I与第二换热部2的风量分布均匀的目的,消除了风场分布不均匀对换热效果的影响,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优选地,第二换热部2的翅片间距S2与第一换热部I的翅片间距SI的差值的范围为0.5毫米?1.0毫米。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换热部I的换热管排数大于第二换热部2的换热管排数。优选地,第一换热部I的换热管排数比第二换热部2的换热管排数多一排。此实施例中,保持第一换热部I的翅片间距SI等于第二换热部2的翅片间距S2,而通过第一换热部I和第二换热部2的换热管排数不同实现第一换热部I与第二换热部2具有不同的风阻大小。本实施例同样适用于风机组件设置在靠近第一换热部的情况,由于第一换热部I的风量大,换热能力强,因此通过适当的增加第一换热部I的换热管排数,同时,相应的减少第二换热部2的换热管排数,使得第一换热部I和第二换热部2的换热能力均衡,实现第一换热部I与第二换热部2的风量分布均匀的目的。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换热部的翅片3为开缝翅片,第二换热部的翅片4为平直翅片,同时保持第一换热部I的翅片间距等于第二换热部2的翅片间距。本实施例中的开缝翅片可以采用X型开缝翅片或其他开缝翅片。由于开缝翅片相较于平直翅片具有较高的换热效果,因此,第一换热部的翅片3选用开缝翅片可以增大第一换热部I的换热量,使得第一换热部I和第二换热部2的换热效果相当,实现第一换热部I和第二换热部2风量的均匀分布。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为实现第一换热部I与第二换热部2具有不同的风阻大小,还可以采用上述不同实施例的组合方案。如,第一换热部I的翅片间距小于第二换热部2的翅片间距且第一换热部I的换热管排数大于第二换热部2的换热管排数。或者,第一换热部I的翅片间距小于第二换热部2的翅片间距且第一换热部的翅片3为开缝翅片,第二换热部的翅片4为平直翅片。或者,第一换热部I的换热管排数大于第二换热管2的换热管排数且第一换热部的翅片3为开缝翅片,第二换热部的翅片4为平直翅片。如图4所示,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第一换热部I的风量为Q1,第二换热部2的风量为Q2。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第一换热部I的风量Ql基本等于第二换热部2的风量Q2,第一换热部I和第二换热部2的风量分布均勾。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风机组件5和上述任一项的换热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均衡的换热效果,风机组件5位于换热器的上方,即第一换热部I设置在靠近风机组件处,第二换热部2置于在第一换热部I的下方。优选地,风机组件5为轴流风机、贯流风机或离心风机。本技术的换热器及空调器,通过第一换热部与第二换热部的风阻大小的不同设置,从而确保了第一换热部和第二换热部的风量均匀分布,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主权项】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截面呈U形,由多排换热管上下层叠设置而成,且所述换热管上套设有翅片; 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I)和与所述第一换热部(I)为一体的第二换热部(2),所述第一换热部(I)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2)的上部,所述第一换热部(I)的风阻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部(2)的风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部(I)的翅片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换热部(2)的翅片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截面呈U形,由多排换热管上下层叠设置而成,且所述换热管上套设有翅片;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部(1)和与所述第一换热部(1)为一体的第二换热部(2),所述第一换热部(1)置于所述第二换热部(2)的上部,所述第一换热部(1)的风阻大于所述第二换热部(2)的风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