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永军专利>正文

一种油库至油站装卸防混油设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5029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9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种油库至油站装卸防混油设备系统,包括:上发油定位器包括连接圈I和连接圈I上的凸起I;上装口限位器包括连接圈II和连接圈II内的连接片I,连接片I上设有凹槽I和接头通孔;下装口限位器包括连接片II和限位通孔,限位通孔设置在连接片II上;下发油定位器包括连接圈III和连接圈III上的定位柱I,定位柱I和限位通孔配合设置;进油定位装置包括连接圈IV和设置在连接圈IV上的定位柱II;出油定位装置为凸起II,凸起II设置在输油软管快速接头内壁上;接油限位装置为凹槽II,凹槽II设置在油站的接油快速接头外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更换原有设备,成本低,通用性强,操作简单,防混油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装卸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库至油站装卸防混油设备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在液态石油产品的生产及销售领域,物流有很大一部分通过铁路槽车或汽车罐车进行输送。运输工具油罐车多是分隔了两个以上的仓室,用于在运输过程中同时运输相同或不同的产品。在具备一定规模的石油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使用汽车将油品从油库运输至油站的比例较大,考虑到设备的通用性、安全性和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在油库、油站及油罐车等各个装卸环节,往往选用型号标准统一,耐用、稳定的管线接头设备,连接成品油的输送环节。现在基本采用人为辩识的方法来确认装卸车的品种。例如在成品汽柴油的运输上,一辆油罐车可能同时要运输两个或多个品号的油品。在装车和卸车环节,均需要人工在装卸的环节中,多次确认油品品种、相应的仓位、接卸的管线接头。在此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混油事故,每次混油都会给企业带来少则数万元,多则几十、上百万元的损失。而确认环节的单据错误、人为操作错误、照明条件、人的生理状况等等因素,均可能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伏笔。油品销售企业,因为车辆在装卸油过程中发生混油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造成了混合后的油品报废,还给机器或车辆使用混合油品、引发次生机械故障和事故带来次生损失,甚至给企业和个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在油价不断攀升、安全生产要求不断提高、社会舆论影响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接卸油环节的混油事故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油库至油站装卸防混油设备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从油库装到油到油罐车中,再从油罐车卸到油站过程中容易发生混油的缺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库至油站装卸防混油设备系统,包括:上发油定位器、上装口限位器、下装口限位器、下发油定位器、进油定位装置、出油定位装置和接油限位装置,上发油定位器包括连接圈I和设置在连接圈I上的凸起I;上装口限位器包括连接圈II和设置在连接圈II内的连接片I,连接片I上设有与凸起I配合的凹槽I和接头通孔,不同油品的上发油定位器上的凸起I和上装口限位器上的凹槽I在数量、距离和形状中至少一个不同;下装口限位器包括连接片II和限位通孔,限位通孔设置在连接片II上;下发油定位器包括连接圈III和设置在连接圈III上的定位柱I,定位柱I和限位通孔配合设置,不同油品的下装口限位器上的限位通孔和下发油定位器上的定位柱在数量、距离和形状中至少一个不同;进油定位装置包括连接圈IV和设置在连接圈IV上的定位柱II ;出油定位装置为凸起II,凸起II设置在输油软管快速接头内壁上;接油限位装置为凹槽II,凹槽II设置在油站的接油快速接头外部上,凹槽II与凸起II配合设置,不同油品的出油定位装置的凸起II和接油限位装置的凹槽II在数量、距离和形状中至少一个不同。进一步,所述连接圈II为两个半圈铰接而成,所述连接片I为两个半片,两个半片分别连接在两个半圈上。进一步,所述半圈上设有螺栓孔。进一步,所述出油定位装置还包括出油定位连接头,出油定位连接头一端与输油软管快速接头对接,所述凸起II设置在出油定位连接头另一端的内壁上。进一步,所述接油限位装置还包括接油限位连接头,接油限位连接头的一端与接油快速接头对接,凹槽II设置在接油限位连接头另一端的外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加装上发油定位器、上装口限位器、下装口限位器、下发油定位器、进油定位装置、出油定位装置和接油限位装置,结构简单,不需要更换原有设备,成本低,通用性强;油品相同时,从油库至油站的中转过程中使用的上发油定位器、上装口限位器、下装口限位器、下发油定位器、进油定位装置、出油定位装置和接油限位装置能相应对接,油品不同时,无法对接,操作简单,不需要人工辩识,通过硬件是否能正常对接就能起到防误防混的目的,避免发生混油状况,给企业节省了混油带来的损失,且避免了混合后的油加入到机器或车辆上带来安全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上发油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下发油定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上装口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种结构的上装口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下装口限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接油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进油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出油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9,一种油库至油站装卸防混油设备系统,包括上发油定位器1、上装口限位器3、下装口限位器4、下发油定位器2、进油定位装置6、出油定位装置7和接油限位装置5,上发油定位器I包括连接圈Ill和设置在连接圈Ill上的凸起112 ;上装口限位器3包括连接圈1131和设置在连接圈1131内的连接片132,连接片132上设有与凸起112配合的凹槽133和接头通孔34,不同油品的上发油定位器I上的凸起112和上装口限位器3上的凹槽133在数量、距离和形状中至少一个不同;下装口限位器4包括连接片1141和限位通孔42,限位通孔42设置在连接片1141上;下发油定位器2包括连接圈III21和设置在连接圈III21上的定位柱122,定位柱122和限位通孔42配合设置,不同油品的下装口限位器4上的限位通孔42和下发油定位器2上的定位柱122在数量、距离和形状中至少一个不同;进油定位装置6包括连接圈IV61和设置在连接圈IV61上的定位柱1162 ;出油定位装置7为凸起1171,凸起1171设置在输油软管快速接头内壁上;接油限位装置5为凹槽1151,凹槽1151设置在油站的接油快速接头外部上,凹槽1151与凸起1171配合设置,不同油品的出油定位装置7的凸起1171和接油限位装置5的凹槽1151在数量、距离和形状中至少一个不同。连接圈Ill和连接圈1131可以通过过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库至油站装卸防混油设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发油定位器(1),包括连接圈I(11)和设置在连接圈I(11)上的凸起I(12);上装口限位器(3),包括连接圈II(31)和设置在连接圈II(31)内的连接片I(32),连接片I(32)上设有与凸起I(12)配合的凹槽I(33)和接头通孔(34),不同油品的上发油定位器(1)上的凸起I(12)和上装口限位器(3)上的凹槽I(33)在数量、距离和形状中至少一个不同;下装口限位器(4),包括连接片II(41)和限位通孔(42),限位通孔(42)设置在连接片II(41)上;下发油定位器(2),包括连接圈III(21)和设置在连接圈III(21)上的定位柱I(22),定位柱I(22)和限位通孔(42)配合设置,不同油品的下装口限位器(4)上的限位通孔(42)和下发油定位器(2)上的定位柱II(22)在数量、距离和形状中至少一个不同;进油定位装置(6),包括连接圈IV(61)和设置在连接圈IV(61)上的定位柱II(62);出油定位装置(7)为凸起II(71),凸起II(71)设置在输油软管快速接头内壁上;接油限位装置(5)为凹槽II(51),凹槽II(51)设置在油站的接油快速接头外部上,凹槽II(51)与凸起II(71)配合设置,不同油品的出油定位装置(7)的凸起II(71)和接油限位装置(5)的凹槽II(51)在数量、距离和形状中至少一个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军陈永武
申请(专利权)人:陈永军陈永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