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电极层以及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7169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5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以及触摸屏,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触控电极之间的沟槽规律性的反光而导致的消影问题。该触控电极层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且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分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圆形或椭圆形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分与包裹其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用于触摸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电极层以及触摸屏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摸屏(Touch Panel)技术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触摸屏按照结构可分为:外置式触摸屏(on cell Touch Panel)和嵌入式触摸屏(In Cell TouchPanel)。其中,外置式触摸屏是将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外侧,内嵌式触摸屏是将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显示面板里面。以液晶型触摸屏为例,所述触控电极层可以设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和偏光片之间。其制备过程可以是:当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形成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后,在彩膜基板的表面沉积一层透明导电薄膜,并经一次构图工艺处理形成如图1a或图1b所示的第一触控电极101以及第二触控电极102。然而,由于触控电极之间需要绝缘,因此在刻蚀过程中,需在触控电极之间刻蚀出沟槽30。其中,由于受到透明导电薄膜的材料、厚度及产线工艺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沟槽30的宽度多在6um以上。基于此如图2所示,当显示基板在不点亮或者低灰阶点亮时,在反射光照射下,不同位置处的沟槽30规律性的反射光,宏观上可产生明显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导致严重的消影问题,而该消影问题很难通过刻蚀工艺的调整来彻底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以及触摸屏,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触控电极之间的沟槽规律性的反光而导致的消影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且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分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圆形或椭圆形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分与包裹其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间隙各处等间距。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通过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开口处的所述第二部分相连;其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所述开口,且在所述开口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第二间隙呈弧形。进一步优选的,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两两相邻设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沿第二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具有第四间隙,且所述第三间隙位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中间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不同的方向。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设置在所述第四间隙之间。基于上述,优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且同层的第一触控电极走线以及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且同层的第二触控电极走线。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触控电极层。优选的,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进一步可选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与上偏光片之间;其中,所述触摸屏还包括设置在靠近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下偏光片、以及设置在靠近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上偏光片。可选的,所述触摸屏还包括保护玻璃;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在所述保护玻璃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所述触控电极层与所述保护玻璃接触。可选的,所述触摸屏还包括保护玻璃;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薄膜上,设置有所述触控电极层的薄膜设置在所述保护玻璃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以及触摸屏,该触控电极层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且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分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圆形或椭圆形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分与包裹其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由于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分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因此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第一间隙的内侧也是闭合或近似闭合的圆形或椭圆形,因而当光照射到第一间隙的内侧时可使反射回来的光不具有规律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现有技术中由于触控电极之间的沟槽规律性反光而导致的消影问题。此外,采用上述的包裹方式设计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对现有技术可大大增加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相对面积,从而可有效提高触控信号量,增加触控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以及二者间的沟槽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b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以及二者间的沟槽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2为在图1a或图1b的基础上在光照射下不同位置处的沟槽规律性反光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层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层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三;图8为基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电极层在光照射下无方向性反光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触控电极层;101-第一触控电极;101a_第一部分;101b_第二部分;101c_第三部分;102-第二触控电极;102a-开口 ;103_第一间隙;104_第二间隙;105_第三间隙;106-第四间隙;201_第一触控电极走线;202_第二触控电极走线;30_沟槽;40_阵列基板;50-彩膜基板;60_液晶层;70_上偏光片;80_下偏光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层10,如图3-7所示,该触控电极层10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的第一触控电极101和第二触控电极102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2包裹,且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2包裹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部分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圆形或椭圆形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部分与包裹其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2之间具有第一间隙103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2同层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如图4-6所示,所述第一触控电极101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2包裹,可以是第一触控电极101的一部分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102包裹。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触控电极层以及触摸屏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电极层,包括透明导电材料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且被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裹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分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圆形或椭圆形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部分与包裹其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佩芝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