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行道隔离带用集雨式综合绿化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1555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10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行道隔离带用集雨式综合绿化带,位于双向车行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绿化带包括集水面、原土层和绿化带;所述集水面为车行道,用沥青或混凝土铺就,集水面坡向向绿化带倾斜,倾斜坡度范围为0.6—1.0%;所述绿化带由绿篱种植带、花坛和乔木树池组成,绿化带内绿篱种植带、花坛和乔木树池间隔排列,绿化带底部与原土层连接;集水面与绿化带交界处安装有硬路肩,硬路肩底部为单向式排水板。该绿化带设计巧妙,能有效地收集城市降雨,从而保证行车安全,美化环境,节约大量绿化用水,提高绿化成活率;同时可使绿地土壤保持较高的湿度,草木生长旺盛;多余的水分可以及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恢复城市自然环境水分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城市绿化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特别涉及一种车行道隔离带用集雨式综合绿化带
技术介绍
城市是人们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改造自然环境最为彻底的地域,也是人口和经济高度密集的聚居地,是具有自然地理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作为一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正常生产与消费时,会产生大量的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余热和噪音。城市生态系统和自然系统一样,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自我维持能力,这种能力虽不及自然生态系统的抵抗能力和维持能力强,但城市生态系统仍能够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来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这一能力很大程度是来自城市绿地的生态效应。城市绿地具有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减弱和消除等综合生态效应,能使城市环境优美、洁净、舒适和安全,投资环境得到改善,而且城市绿地在发挥其生态效应的同时,又满足了随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提高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高要求。目前,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城市绿地生态用水量逐年递增,城市“资源型”缺水日益突出。20世纪是人类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1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4倍,工业生产总值增加了50多倍,但水资源的消耗却增加了100多倍。严重缺水是这个世纪的基本事实。在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50%以上的属于缺水型城市,水资源的紧缺严重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伴随着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城市生态用水量也逐年递增,城市生态用水成为与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城市用水类型,构成了与城市生活、工业用水相竞争的用水主体。这就使得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加严重,出现了城市生态耗水量增加与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新矛盾。雨水作为水资源的一个重要存在阶段和存在形式,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生存,农业发展的最主要水源。雨水利用历史悠久,从无意识到自然利用,到现代的开发高效利用,经历了4000多年的漫长时间。在这漫长的雨水利用过程中,人类不断克服困难,创造各种雨水利用技术措施,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目前雨水利用已从单纯的生活用水发展到农业用水,生态用水等。城市雨水是城市区域内自产的水源,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相对于大规模修建水库引水、调水工程投资要少,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补充涵养土壤水、地下水、增加城市备用水源,实现水资源补给与调节,以丰补歉,减缓水资源危机等具有事半功倍长远发展的意义。但是,从城市绿化工程来看,城市绿地多高出硬化地面、或是绿化地面周围被路缘石围起来,从而使硬化地面的降雨径流从城市排水系统白白流走。总的来说,城市雨水利用率不到10%,还具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行道隔离带用集雨式综合绿化带,该绿化带设计巧妙,适用范围广,能有效地收集城市降雨,从而保证行车安全,美化环境,节约大量的绿化用水,提高绿化成活率;同时可使绿地土壤保持较高的湿度,草木生长旺盛;多余的水分可以及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恢复城市自然环境的水分循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行道隔离带用集雨式综合绿化带,位于双向车行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绿化带包括集水面、原土层和绿化带;所述集水面为靠近绿化带的双向各半幅车行道,以车行道中间部为界,用沥青或混凝土铺就,集水面坡向向绿化带倾斜,倾斜坡度范围为0.6—1.0%;所述绿化带由绿篱种植带、花坛和乔木树池组成,绿化带内绿篱种植带、花坛和乔木树池间隔排列,绿化带底部与原土层连接;集水面与绿化带交界处安装有硬路肩,硬路肩底部为单向式排水板;所述单向式排水板与硬路肩通过销连接方式连接,硬路肩底部设置有阻挡板,使单向式排水板只能向绿化带方向开启。进一步地,所述绿化带内绿篱种植带、花坛和乔木树池以面积比20:4:1的比例间隔排列。进一步地,所述集水面坡向向绿化带倾斜的坡度为0.8%。进一步地,所述绿化带的宽度在1.5—2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集水面坡向向绿化带倾斜的坡度范围为0.6—1.0%,有利于将降水迅速排到乔木树池中,达到即能快速收集城市降雨,又能排干车行道,便于行车安全的目的;(2)绿化带内绿篱种植带、花坛和乔木树池间隔排列,不仅有利于对存在于不同土壤中水分的快速利用,加快对降水的吸纳作用,而且能美化景观。(3)绿化带底部与原土层连接,这样可以将收集的雨水储存于原土层中,可使绿地土壤保持较高的湿度,保证草木生长旺盛;多余的水分可以及时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恢复城市自然环境的水分循环;(4)集水面与绿化带交界处安装有硬路肩,硬路肩底部为单向式排水板,有利于排水和道路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综合绿化带;2、集水面;3、原土层;4、绿化带;5、绿篱种植带;6、花坛;7、乔木树池;8、硬路肩;9、单向式排水板;10、坡度;11、行车道中间部;12、植物;13、销连接;14、阻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如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所示:一种车行道隔离带用集雨式综合绿化带,位于双向车行道之间,所述综合绿化带1包括集水面2、原土层3和绿化带4;所述集水面2为靠近绿化带4的双向各半幅车行道,以车行道中间部11为界,用沥青或混凝土铺就,集水面2坡向向绿化带4倾斜,倾斜坡度10范围为0.8%;所述绿化带4宽度2米,绿化带4由绿篱种植带5、花坛6和乔木树池7组成,绿化带4内绿篱种植带5、花坛6和乔木树池7以面积比20:4:1的比例间隔排列,绿化带4内部种植植物12,底部与原土层3连接;集水面2与绿化带4交界处安装有硬路肩8,硬路肩8底部为单向式排水板9;所述单向式排水板9与硬路肩8通过销连接13方式连接,硬路肩8底部设置有阻挡板14,使单向式排水板9只能向绿化带4方向开启。集雨效果计算:(1)单位集雨面年集雨量单位集水面积上一年可收集的雨量为: W 0 = E 0 R 0 1000 ]]>式中:W0–一定降水保证率的年单位集水面积可集水量,m3/m2;E0–集流面集流效率,以小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行道隔离带用集雨式综合绿化带,位于双向车行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绿化带(1)包括集水面(2)、原土层(3)和绿化带(4);所述集水面(2)为靠近绿化带(4)的双向各半幅车行道,以车行道中间部(11)为界,用沥青或混凝土铺就,集水面(2)坡向向绿化带(4)倾斜,倾斜坡度(10)范围为0.6—1.0%;所述绿化带(4)由绿篱种植带(5)、花坛(6)和乔木树池(7)组成,绿化带(4)内绿篱种植带(5)、花坛(6)和乔木树池(7)间隔排列,绿化带底部与原土层(3)连接;集水面(2)与绿化带(4)交界处安装有硬路肩(8),硬路肩底部为单向式排水板(9);所述单向式排水板(9)与硬路肩(8)通过销连接(13)方式连接,硬路肩(8)底部设置有阻挡板(14),使单向式排水板(9)只能向绿化带(4)方向开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行道隔离带用集雨式综合绿化带,位于双向车行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
述综合绿化带(1)包括集水面(2)、原土层(3)和绿化带(4);所述集水面(2)为
靠近绿化带(4)的双向各半幅车行道,以车行道中间部(11)为界,用沥青或混凝土铺
就,集水面(2)坡向向绿化带(4)倾斜,倾斜坡度(10)范围为0.6—1.0%;所述绿化
带(4)由绿篱种植带(5)、花坛(6)和乔木树池(7)组成,绿化带(4)内绿篱种植
带(5)、花坛(6)和乔木树池(7)间隔排列,绿化带底部与原土层(3)连接;集水
面(2)与绿化带(4)交界处安装有硬路肩(8),硬路肩底部为单向式排水板(9);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利玉苏德荣田媛孙玉泉苏世平白星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