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705792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供热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一次侧管路、二次侧管路和一次水加热装置,吸收式热泵以一次侧管路内的一次水为驱动热源,且一次侧管路内的一次水加热二次侧管路内的二次水,其中,一次水进入吸收式热泵前在一次水加热装置中被加热且一次水吸收的热量中至少部分为地热水的热量,压缩式热泵用于回收流经吸收式热泵后的一次水的热量。该地热供热系统在降低高品位能源消耗的同时能高效回收利用地热水的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热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据预测,在距离地表2000m范围内,约有相当于137亿吨标准煤的地热资源量。目前全国已发现地热点2000多处,以低于150°C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地热供暖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已经获得成熟应用。供热方式已由直接供热向间接供热(利用换热器)、地板供热、热泵技术等多种方式发展。参见天津大学崔俊奎的2009年的博士学位论文《分布式地热系统双循环发电效率分析与梯级供热试验研宄》,其中公开了一种用于采暖的地热供热系统。该地热供热系统中,通过潜水泵抽出的80?150°C的地热水首先与采暖热水进行换热,温度降至40?50°C。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热,再采用电动热泵对换热后的地热水进一步提取热量,使得地热尾水温度进一步降低至10?20°C,然后通过潜水泵回灌至地下。以上现有技术的地热供热系统,因高温的地热水直接通过换热器与采暖热水换热,换热温差达到30°C以上,高温的地热水的能量品位损失较大。同时,该地热供热系统利用电动热泵对换热后的地热水提取热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因此,现有技术的地热供热系统在能效与经济性上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热供热系统,该地热供热系统在降低高品位能源消耗的同时能高效回收利用地热水的热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热供热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一次侧管路、二次侧管路和一次水加热装置,所述吸收式热泵以所述一次侧管路内的一次水为驱动热源,且所述一次侧管路内的一次水加热所述二次侧管路内的二次水,其中,所述一次水进入所述吸收式热泵前在所述一次水加热装置中被加热且所述一次水吸收的热量中至少部分为地热水的热量,所述压缩式热泵用于回收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后的所述一次水的热量。进一步地,所述地热供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换热器,所述吸收式热泵包括发生器、吸收式热泵冷凝器、吸收器和吸收式热泵蒸发器,所述压缩式热泵包括压缩式热泵蒸发器和压缩式热泵冷凝器,所述一次侧管路仅与所述发生器和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中的所述发生器连接,所述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式热泵蒸发器和所述一次水加热装置而形成闭合回路。进一步地,所述一次水加热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和地热管路,所述地热管路内流通地热水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其中,所述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式热泵蒸发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而形成闭合回路。进一步地,所述一次水加热装置包括第二换热器、地热管路和锅炉,所述地热管路内流通地热水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其中,所述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式热泵蒸发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锅炉而形成闭合回路。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内的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进一步地,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的所述部分二次水再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内的至少部分二次水流经所述压缩式制冷机冷凝器。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包括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器和所述吸收式热泵冷凝器。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还包括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吸收器的二次水进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支管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吸收式热泵蒸发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二次侧管路还包括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吸收器的二次水进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支管上连接有所述压缩式热泵冷凝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级换热器和第二级换热器,所述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所述第一级换热器、所述第二级换热器、所述压缩式热泵蒸发器和所述一次水加热装置而形成闭合回路,所述二次侧管路还包括直联支管,所述直联支管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压缩式热泵冷凝器的二次水进口端的所述第三支管连接,所述直联支管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和所述第二级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支管连接。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冷凝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分别与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端和位于所述压缩式热泵冷凝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三支管的第二端连接。进一步地,沿水流方向所述二次侧管路上先连接有所述压缩式热泵冷凝器后再分支为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级换热器和第二级换热器,所述一次侧管路沿水流方向顺次串接所述发生器、所述第一级换热器、所述第二级换热器、所述压缩式热泵蒸发器和所述一次水加热装置而形成闭合回路,所述二次侧管路还包括直联支管,所述直联支管的第一端与位于所述压缩式热泵冷凝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二次侧管路连接,所述直联支管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第一级换热器和第二级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二支管连接。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吸收式热泵冷凝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一支管的第二端与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二次水出口端的所述第二支管的第二端连接。基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热供热系统,包括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一次侧管路、二次侧管路和一次水加热装置,吸收式热泵以一次侧管路内的一次水为驱动热源,且一次侧管路内的一次水加热二次侧管路内的二次水,一次水进入吸收式热泵前在一次水加热装置中被加热且一次水吸收的热量中至少部分为地热水的热量,压缩式热泵用于回收流经吸收式热泵后的一次水的热量。与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完全利用电动热泵对换热后的地热水提取热量的以上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地热供热系统采用吸收式热泵和压缩式热泵相结合,以吸收了地热水的低品位热能的一次水驱动吸收式热泵,再以压缩式热泵对离开吸收式热泵的一次水进行热量回收,该吸收式热泵部分取代了现有技术中以电能驱动的电动热泵,该压缩式热泵尽可能高效地回收利用地热水的热量,因此,该地热供热系统在降低高品位能源消耗的同时能高效回收利用地热水的热量。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地热供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地热供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地热供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地热供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地热供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地热供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地热供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地热供热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1至图8中,各附图标记分别代表:10、吸收式热泵;11、发生器;12、吸收式热泵冷凝器;13、吸收器;14、吸收式热泵蒸发器;20、压缩式热泵;21、压缩式热泵蒸发器;22、压缩式热泵冷凝器;30、第一换热器;31、第一级换热器;32、第二级换热器;[0当前第1页1 2 3 4 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热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式热泵(10)、压缩式热泵(20)、一次侧管路(40)、二次侧管路(50)和一次水加热装置,所述吸收式热泵(10)以所述一次侧管路(40)内的一次水为驱动热源,且所述一次侧管路(40)内的一次水加热所述二次侧管路(40)内的二次水,其中,所述一次水进入所述吸收式热泵(10)前在所述一次水加热装置中被加热且所述一次水吸收的热量中至少部分为地热水的热量,所述压缩式热泵(20)用于回收流经所述吸收式热泵(10)后的所述一次水的热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王升刘华张治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