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间防盗监测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694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夜间防盗监测电路,包括微波探测电路、遥控电路、逻辑开关电路、语音报警电路、功率放大报警电路、无线发射电路和电源电路;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变电站电缆沟附近设备支柱上安装外部监测器,将监测器太阳能板面朝向阳方向,将信号接收器放在主控室,值班人员可及时了解监控情况;夜间若有人进入监测器防卫区域,扩音器可立即出“有人入侵”的警报声以惊吓不法分子,同时微波信号传输至主控室信号接收器内,提醒工作人员有人闯入,及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确保站内设备安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公司变电站内安装后,可有效防止电缆被盗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电站监测
,涉及一种夜间防盗监测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变电站夜间防盗仪的监测器安放在变电站外设备区,一般变电站的面积大概在1.5公顷,每个监测器的监控直径范围为4m。受此限制,变电站夜间防盗仪只是安放在容易丢失电缆的电缆沟附近,每个变电站安放10个左右监测器。这就造成如果不法分子从监控器盲区进入变电站内部或在盲区之外的范围内进行违法行为,导致变电站夜间防盗仪不能起到监控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覆盖整个变电站区域、能自动报警、连续阴天情况下不会出现断电情况的夜间防盗监测电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夜间防盗监测电路,包括微波探测电路、遥控电路、逻辑开关电路、语音报警电路、功率放大报警电路、无线发射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模块U4、太阳能帆板J8、应急充电接口 J6、开关S1、二极管D7-D11、电容C8-C9、电阻R15和发光二极管LED2 ;所述微波探测电路包括第一至第三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1-J3、二极管D1-D3和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 ;所述遥控电路包括无线接收控制器J5、第一扬声器LS1、三极管Ql和电阻Rl ;所述逻辑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1、电阻R2-R7、电容Cl、二极管D4-D6和发光二极管LEDl ;所述语音报警电路包括语音存储器YP、电阻R8-R9、电容C2-C3和变阻器RP ;所述功率放大报警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U3、电阻R10-R13、电容C4-C7和第二扬声器LS2 ;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三极管Q2、电阻R14、续流二极管D12、双刀双掷继电器Kl、LED指示灯J7、无线发射模块J4和天线E ; 所述二极管D7-D10构成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所述应急充电接口 J6与所述开关SI串联后接在所述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之间; 所述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I脚;所述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接地; 所述太阳能帆板J8与所述二极管Dll串联后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I脚与地之间; 所述电阻R15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串联后接在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I脚; 所述电容CS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I脚与地之间; 所述电容C9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出端3脚与地之间; 所述稳压模块U4的2脚接地;所述第一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l的信号输出端2脚经所述二极管Dl接所述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 ;所述第二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2的信号输出端2脚经所述二极管D2接所述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 ;所述第三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3的信号输出端2脚经所述二极管D3接所述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 ;所述第一至第三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1-J3的信号输入端3脚分别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I脚;所述第一至第三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1-J3的接地端I脚分别接地; 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信号输入端2脚经所述电阻Rl接所述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第一扬声器LSl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出端3脚与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信号输入端I脚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出端3脚;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3脚接地; 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l的I脚经所述电阻R5接所述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 ;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l的2脚经所述电阻R2接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信号输出端5脚;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l的3脚分别接其5脚和6脚; 所述电阻R4接在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l的I脚与地之间; 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l的4脚依次经所述二极管D4、电阻R7接所述语音存储器YP的信号输入端I脚; 所述二极管D5接在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信号输入端6脚和所述二极管D4与电阻R7的节点之间; 所述电阻R6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l串联后接在所述二极管D4与电阻R7的节点和地之间; 所述二极管D6接在所述二极管D4与电阻R7的节点和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8脚之间; 所述电阻R3与电容Cl并联后接在所述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8脚与地之间; 所述电容C2与变阻器RP串联后接在所述语音存储器YP的信号输出端8脚和地之间;所述变阻器RP的动臂经所述电容C3接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I脚; 所述电阻R8接在所述语音存储器YP的信号输出端8脚与地之间; 所述电阻R9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I脚与地之间; 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输出端4脚依次经所述电容C7、第二扬声器LS2接地; 所述电容C6与电阻RlO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扬声器LS2的两端; 所述电阻Rll与电容C5串联后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4脚之间; 所述电阻R12与电阻R13串联后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输出端4脚与地之间; 所述电容C4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2脚和所述电阻R12与电阻R13的节点之间; 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5脚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I脚; 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3脚接地; 所述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8脚接9脚;所述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10脚分别接其12脚和13脚;所述电阻R14接在所述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11脚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 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l的线圈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I脚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续流二极管D12反向并联在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l的线圈两端; 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l的第一动臂I脚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I脚;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l的第二动臂2脚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J4的信号输入端2脚;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l的第四静触点6脚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J4的信号输入端I脚;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l的第三静触点5脚接所述无线发射模块J4的信号输入端3脚;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l的第一静触点3脚接所述LED指示灯J7的电源端I脚;所述LED指示灯J7的接地端2脚接地;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l的第二静触点4脚悬空; 所述无线发射模块J4的电源端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I脚;所述无线发射模块J4的接地端接地;所述无线发射模块J4的天线的接所述天线E。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专利技术在变电站电缆沟附近设备支柱上安装外部监测器,将监测器太阳能板面朝向阳方向,将信号接收器放在主控室,值班人员可及时了解监控情况;(2)夜间若有人进入监测器防卫区域,扩音器可立即出“有人入侵”的警报声以惊吓不法分子,同时微波信号传输至主控室信号接收器内,提醒工作人员有人闯入,及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确保站内设备安全;(3)本专利技术在公司变电站内安装后,可有效防止电缆被盗情况出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微波探测电路、遥控电路、逻辑开关电路、语音报警电路、功率放大报警电路和无线发射电路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源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2所示的实施例可知,它包括微波探测电路、遥控电路、逻辑开关电路、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夜间防盗监测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夜间防盗监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波探测电路、遥控电路、逻辑开关电路、语音报警电路、功率放大报警电路、无线发射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模块U4、太阳能帆板J8、应急充电接口J6、开关S1、二极管D7‑D11、电容C8‑C9、电阻R15和发光二极管LED2;所述微波探测电路包括第一至第三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1‑J3、二极管D1‑D3和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所述遥控电路包括无线接收控制器J5、第一扬声器LS1、三极管Q1和电阻R1;所述逻辑开关电路包括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1、电阻R2‑R7、电容C1、二极管D4‑D6和发光二极管LED1;所述语音报警电路包括语音存储器YP、电阻R8‑R9、电容C2‑C3和变阻器RP;所述功率放大报警电路包括功率放大器U3、电阻R10‑R13、电容C4‑C7和第二扬声器LS2;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三极管Q2、电阻R14、续流二极管D12、双刀双掷继电器K1、LED指示灯J7、无线发射模块J4和天线E;所述二极管D7‑D10构成桥式全波整流电路;所述应急充电接口J6与所述开关S1串联后接在所述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两个输入端之间;所述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1脚;所述桥式全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接地;所述太阳能帆板J8与所述二极管D11串联后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1脚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15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2串联后接在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1脚;所述电容C8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1脚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9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出端3脚与地之间;所述稳压模块U4的2脚接地;所述第一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1的信号输出端2脚经所述二极管D1接所述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所述第二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2的信号输出端2脚经所述二极管D2接所述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所述第三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3的信号输出端2脚经所述二极管D3接所述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所述第一至第三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1‑J3的信号输入端3脚分别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1脚;所述第一至第三人体感应微波探测器J1‑J3的接地端1脚分别接地;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信号输入端2脚经所述电阻R1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第一扬声器LS1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出端3脚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信号输入端1脚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出端3脚;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3脚接地;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1的1脚经所述电阻R5接所述微波探测单元输出端O;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1的2脚经所述电阻R2接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信号输出端5脚;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1的3脚分别接其5脚和6脚;所述电阻R4接在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1的1脚与地之间;所述第一与非门集成芯片U1的4脚依次经所述二极管D4、电阻R7接所述语音存储器YP的信号输入端1脚;所述二极管D5接在所述无线接收控制器J5的信号输入端6脚和所述二极管D4与电阻R7的节点之间;所述电阻R6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后接在所述二极管D4与电阻R7的节点和地之间;所述二极管D6接在所述二极管D4与电阻R7的节点和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8脚之间;所述电阻R3与电容C1并联后接在所述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8脚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2与变阻器RP串联后接在所述语音存储器YP的信号输出端8脚和地之间;所述变阻器RP的动臂经所述电容C3接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1脚;所述电阻R8接在所述语音存储器YP的信号输出端8脚与地之间;所述电阻R9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1脚与地之间;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输出端4脚依次经所述电容C7、第二扬声器LS2接地;所述电容C6与电阻R10串联后并联在所述第二扬声器LS2的两端;所述电阻R11与电容C5串联后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2脚与输出端4脚之间;所述电阻R12与电阻R13串联后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输出端4脚与地之间;所述电容C4接在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2脚和所述电阻R12与电阻R13的节点之间;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5脚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1脚;所述功率放大器U3的3脚接地;所述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8脚接9脚;所述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10脚分别接其12脚和13脚;所述电阻R14接在所述第二与非门集成芯片U2的11脚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之间;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1的线圈接在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1脚与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续流二极管D12反向并联在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双刀双掷继电器K1的第一动臂1脚接所述稳压模块U4的输入端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月王建辉李江龙付炜平贾荣正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