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通式EGR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5762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旁通式EGR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旁通管和控制进气量的旁通阀,所述冷却器包括两头大中间小式壳体,壳体内设置有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隔气板;所述隔气板上方的冷却气道为进气端,隔气板下方的冷却气道为出气端;所述旁通管竖直设置在隔气板的气体进出端并与隔气板连为一体,旁通管的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旁通阀设置在旁通管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翅片式冷却气道结构,不仅大大缩小了体积、提高了冷却效率,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旁通阀控制需冷却的气体量,实现了冷却效率的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尾气排放再循环系统
,特别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用EGR冷却器。
技术介绍
在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EGR系统)中EGR阀主要用于调节控制再循环废气的流量,电动EGR阀通过内部直流电机控制进气口的开度大小,气动EGR阀则通过真空调节器控制真空度大小,从而间接控制EGR的开度大小以调节废气流量,使废气与新鲜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返回气缸进行再循环,以降低气缸内燃烧温度以及燃烧速度,进一步减少NOda排放量。EGR冷却器用于降低发动机进气温度,从而降低燃烧温度,进一步降低NOx的排放量,同时还可补偿因加装EGR阀而带来的燃油消耗量的增加。目前的EGR冷却器多采用平管式结构,不仅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冷却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成本低廉的EGR冷却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旁通式EGR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旁通管和控制进气量的旁通阀,所述冷却器包括两头大中间小式壳体,壳体内设置有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隔气板;所述隔气板上方的冷却气道为进气端,隔气板下方的冷却气道为出气端;所述旁通管竖直设置在隔气板的气体进出端并与隔气板连为一体,旁通管的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旁通阀设置在旁通管内。上述旁通式EGR冷却器,所述旁通阀设置在冷却器壳体上,为气体驱动式结构;所述旁通阀包括相配装的上盖和下盖,上盖的上方设置有位置传感器;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将腔体分割为上腔和下腔的皮膜,上腔中设置有顶端与上盖连接、底端与皮膜连接的弹簧,下腔中设置有顶端连接皮膜、底端伸入旁通管中的中心杆,位于旁通管中的中心杆端部设置有与旁通管内腔配装的阀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翅片式冷却气道结构,不仅大大缩小了体积、提高了冷却效率,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旁通阀控制需冷却的气体量,实现了冷却效率的精确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_冷却器、5-旁通阀、6-进气端、7-出气端、8-壳体、9-翅片、10-隔气板、11-旁通管、12-进气管、13-进水管、15-位置传感器、16-上盖、17-皮膜、18-下盖、19-弹簧、20-中心杆、21-阀芯、22-旁通管的底端、23-旁通管的上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旁通式EGR冷却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旁通式EGR冷却器包括冷却器4、旁通管11和旁通阀5 ;冷却器采用翅片式结构,比管式冷却器冷却效率高,同时采用旁通阀控制需冷却的气体量,可实现冷却效率的精确控制。冷却器包括壳体8,壳体采用两头大、中间小式结构,可有效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壳体8内设置有冷却气道,壳体外壁上安装有进水管13和出水管。冷却气道采用U型翅片式结构,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隔气板10 ;隔气板10上方的冷却气道为进气端6,隔气板10下方的冷却气道为出气端7。隔气板10的设置,用于实现气体在冷却过程中按U形进行流通;冷却气道采用U型结构,可有效节省空间。冷却气道之间流通有冷却水,用于冷却气体;冷却气道采用翅片式气道,较于管型气道的冷却面积更大,冷却效率更高,在相同冷却效率的条件下,此冷却器体积更小。旁通管11也设置在壳体内,旁通管11竖直设置在隔气板的气体进出端,并与隔气板连为一体;旁通管11的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旁通阀5设置在旁通管11内,旁通阀5用于控制进气管流入的需要冷却的气体量。旁通阀5的主体设置在冷却器壳体8上,为气体驱动式结构,在满足控制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可有效节约成本。旁通阀5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相配装的上盖16和下盖17,上盖16的上方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5。上盖16和下盖17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将腔体分割为上腔和下腔的皮膜17 ;上腔通过气管与真空源连接,上腔中还设置有弹簧19,弹簧19的顶端与上盖16连接、底端与皮膜17连接;下腔中设置有中心杆20,中心杆20的顶端连接皮膜17、底端伸入旁通管11中,位于旁通管11中的中心杆端部设置有与旁通管11内腔配装的阀芯21。旁通式EGR冷却器工作时,当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旁通管11内时,如阀芯21处于旁通管11的底端22,则气体只能经旁通管11的上端23进入翅片式冷却气道的进气端,通过翅片式冷却气道冷却后,通过冷却器的出气端7输出,因通过进入进气管的废气全部冷却,故此状态下气体的冷却效率最大。给旁通阀5抽气,使皮膜与上盖的体积变小,即上腔体积变小,此时弹簧压缩,带动中心杆20和阀芯21在旁通管11内运动,使阀芯21置于旁通管11上端23 ;此时,气体从进气管进入旁通管11后,直接通过旁通管11底端22流入节气门,此时气体未经冷却器冷却,此状态气体的冷却效率最小。当需要调节冷却效率时,调节旁通阀5的抽气量,使弹簧19收缩,即可控制阀芯在旁通管内的位置,从而可以控制气体经过旁通管11上端23和底端22的通过量。旁通阀5上设置的位置传感器15,可以精确控制阀芯21处于旁通管11内的位置,从而实现精确控制冷却效率的目的。【主权项】1.旁通式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4)、旁通管(11)和控制进气量的旁通阀(5),所述冷却器包括两头大中间小式壳体(8),壳体(8)内设置有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隔气板(10);所述隔气板(10)上方的冷却气道为进气端(6),隔气板(10)下方的冷却气道为出气端(7);所述旁通管(11)竖直设置在隔气板的气体进出端并与隔气板连为一体,旁通管的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旁通阀(5)设置在旁通管(1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旁通式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5)设置在冷却器壳体(8)上,为气体驱动式结构;所述旁通阀(5)包括相配装的上盖(16)和下盖(17),上盖(16)的上方设置有位置传感器(15);上盖(16)和下盖(17)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将腔体分割为上腔和下腔的皮膜(17),上腔中设置有顶端与上盖(16)连接、底端与皮膜(17)连接的弹簧(19),下腔中设置有顶端连接皮膜(17)、底端伸入旁通管(11)中的中心杆(20),位于旁通管(11)中的中心杆端部设置有与旁通管(11)内腔配装的阀芯(21)。【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旁通式EGR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旁通管和控制进气量的旁通阀,所述冷却器包括两头大中间小式壳体,壳体内设置有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隔气板;所述隔气板上方的冷却气道为进气端,隔气板下方的冷却气道为出气端;所述旁通管竖直设置在隔气板的气体进出端并与隔气板连为一体,旁通管的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旁通阀设置在旁通管内。本专利技术采用翅片式冷却气道结构,不仅大大缩小了体积、提高了冷却效率,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旁通阀控制需冷却的气体量,实现了冷却效率的精确控制。【IPC分类】F01P7-02, F02M25-07【公开号】CN104747324【申请号】CN201510199749【专利技术人】曾劲平 【申请人】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5年4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旁通式EGR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器(4)、旁通管(11)和控制进气量的旁通阀(5),所述冷却器包括两头大中间小式壳体(8),壳体(8)内设置有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U型翅片式冷却气道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隔气板(10);所述隔气板(10)上方的冷却气道为进气端(6),隔气板(10)下方的冷却气道为出气端(7);所述旁通管(11)竖直设置在隔气板的气体进出端并与隔气板连为一体,旁通管的中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旁通阀(5)设置在旁通管(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劲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