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6533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1 0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它包括充电输入转接端口、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模块;充电输入转接端口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的充电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为电压转换模块、控制模块和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提供工作电源;电压转换模块的充电输出端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直流电源触头连接;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的使能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和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实现同时对多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同时能对不同充电电压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转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短缺问题日益加剧和温室效应危害逐年加大,传统汽车的节能和减排潜力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电动汽车因为效率高、排放低,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降低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排放,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展电动汽车技术研发,尤其是在核心的供电系统、驱动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研宄,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当前环境下新能源汽车正日渐被人们所接受,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汽车逐渐增多。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电动汽车供电系统需要解决大容量储能、快速充能、降低成本等问题,目前市场上虽出现了一些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存在以下缺点:(I)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大多是一对一的,不能对多辆电动汽车同时进行充电,充电效率低,影响了电动汽车的推广;(2)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电压并不统一,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只能使用某一固定电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从成本和通用型上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实现同时对多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同时能对不同充电电压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设置在充电系统充电输出端与被充电设备充电输入接口之间,它包括与所述的充电系统充电输出端相适配的充电输入转接端口、N个与所述的被充电设备充电输入接口相适配的充电输出转接端口、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的充电输入转接端口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的充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出端分别与电压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出端还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低压辅助电源触头连接,电源模块的使能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连接,电源模块的通讯端与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所述的电压转换模块的使能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通讯端与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充电输出端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直流电源触头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通讯端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充电通信触头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和第一 DCDC直流变换器。所述的蓄电池的充电输入端与第一 DCDC直流变换器的充电输出端连接,蓄电池的工作电源输出端分别与第一 DCDC直流变换器、电压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的工作电源输出端还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低压辅助电源触头连接。所述的第一 D⑶C直流变换器的充电输入端与充电输入转接端口连接,第一 D⑶C直流变换器的使能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连接,第一 DCDC直流变换器的通讯端与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所述的电压转换模块包括N个第二 DCDC直流变换器。所述的N个第二 D⑶C直流变换器的充电输入端均与充电输入转接端口连接,N个第二 DCDC直流变换器的工作电源输入端均与电源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出端连接,N个第二DCDC直流变换器的使能输入端均与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连接,N个第二 DCDC直流变换器的通讯端均与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N个第二DCDC直流变换器的充电输出端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直流电源触头一一对应连接。进一步的,它还包括高压继电器,高压继电器的输入端与充电输入转接端口连接,高压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的充电输入端连接,高压继电器的使能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所述的第一 D⑶C直流变换器为降压变换器。所述的第二 D⑶C直流变换器为升压变换器。所述的第二 D⑶C直流变换器为输出电压可变的D⑶C直流变换器。所述的控制模块包括主控芯片、继电器驱动子模块和通讯子模块。所述的主控芯片的通讯端通过通讯子模块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充电通信触头连接,主控芯片的通讯端还通过通讯子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的通讯端连接,主控芯片的使能输出端通过继电器驱动子模块与高压继电器的使能输入端连接,主控芯片的使能输出端还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的使能输入端连接,主控芯片的工作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的通讯子模块为CAN通讯子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包括多个作为升压变换器的第二 Drac直流变换器和多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可以实现同时对多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2)第二 ECDC直流变换器为输出电压可变的D⑶C直流变换器,满足不同充电电压的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3 )主控芯片对充电电流进行监控,充电电流过大或过小时断开高压继电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的总体框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的具体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中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示意图;图中,1-第二充电连接确认触头,2-第一充电连接确认触头,3-充电通信触头的CAN —H端,4-直流电源触头的正极,5-低压辅助电源触头的正极,6-低压辅助电源触头的负极A-,7-保护接地端,8-直流电源触头的负极,9-充电通信触头的CAN — L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设置在充电系统充电输出端与被充电设备充电输入接口之间,它包括与所述的充电系统充电输出端相适配的充电输入转接端口、5个与所述的被充电设备充电输入接口相适配的充电输出转接端口、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的充电输入转接端口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的充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出端分别与电压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出端还分别与5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低压辅助电源触头连接,电源模块的使能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连接,电源模块的通讯端与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为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模块供电,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电源模块通过充电输出转接端口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电源辅助,即向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充电。所述的电压转换模块的使能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通讯端与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充电输出端分别与5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直流电源触头连接。电压转换模块将充电系统输送过来的电流的电压进行转化,以匹配电动汽车的充电电压。所述的控制模块的通讯端分别与5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充电通信触头连接。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控制模块根据电动汽车通过充电输出转接端口传输过来的电压信息,调整电压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蓄电池和第一 D⑶C直流变换器。所述的蓄电池的充电输入端与第一 DCDC直流变换器的充电输出端连接,蓄电池的工作电源输出端分别与第一 DCDC直流变换器、电压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的工作电源输出端还分别与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移动充电系统充电转接装置,设置在充电系统充电输出端与被充电设备充电输入接口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所述的充电系统充电输出端相适配的充电输入转接端口、N个与所述的被充电设备充电输入接口相适配的充电输出转接端口、控制模块、电压转换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的充电输入转接端口分别与电源模块和电压转换模块的充电输入端连接;所述的电源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出端分别与电压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源模块的工作电源输出端还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低压辅助电源触头连接,电源模块的使能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连接,电源模块的通讯端与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所述的电压转换模块的使能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使能输出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通讯端与控制模块的通讯端连接,电压转换模块的充电输出端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直流电源触头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的通讯端分别与N个充电输出转接端口的充电通信触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唐浩黄得铭徐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云科新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