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叠型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754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堆叠型燃料电池,其包括多个发电模块、至少二个阴极流道板,以及至少一个阳极共用流道板。各发电模块包括阳极集电层、阴极集电层、位于阳极集电层与阴极集电层之间的膜电极组、燃料均匀层及阴极保湿层。燃料均匀层与阴极保湿层分别位于膜电极组两侧,阳极集电层位于燃料均匀层与膜电极组之间,且阴极集电层位于阴极保湿层与膜电极组之间。此外,阳极共用流道板位于相邻二个发电模块中的二个燃料均匀层之间,阳极共用流道板及位于阳极共用流道板两侧的发电模块夹于阴极流道板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且特别是一种堆叠型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进步,传统能源如煤、石油及天然气的消耗量持续升高,由于天然能源的存量有限,因此必须研发新的替代能源以取代传统能源,而燃料电池便是一种重要且具实用价值的选择。简单来说,燃料电池基本上是一种利用水电解的逆反应而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来说,其主要是由膜电极组(membrane electrodeassembly,简称MEA)及二个电极板所构成。膜电极组通常是由质子传导膜(protonexchange membrane)、阳极触媒层、阴极触媒层、阳极气体扩散层(gas diffus1n layer,GDL)以及阴极气体扩散层所构成。其中,上述的阳极触媒层与阴极触媒层分别配置于质子传导膜的两侧,阳极气体扩散层与阴极气体扩散层分别设置在阳极触媒层与阴极触媒层之上。另外,二个电极板包括阳极与阴极,其分别配置于阳极气体扩散层与阴极气体扩散层之上。目前业界常见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Fuel Cell,简称DMFC),其是直接使用甲醇水溶液当作燃料供给来源,并经由甲醇与氧的相关电极反应来产生电流。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反应式如下:阳极:CH30H+H20— C02+6H++6e-阴极:3/ 202+6H++6e- — 3H20反应时,阳极的甲醇与水必须维持适当浓度,理论上是I摩尔:I摩尔,但因受限于膜电极组(MEA)无法阻挡如此高浓度的甲醇水溶液扩散(crossover)至阴极,因此在传统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会使用冷凝器于阴极端收集阴极水,再将所收集到的阴极水送回阳极端的燃料混合槽,并且搭配燃料浓度检测器、燃料循环泵浦与高浓度甲醇补充泵浦等元件,将阳极端的甲醇水溶液控制在2?6%的浓度范围。此类型的燃料电池系统称为主动式回水的燃料电池系统。近年来,已逐渐发展出被动式回水的燃料电池系统,主要是通过控制阴极湿度,营造阴、阳极水浓度梯度的差异,使阴极水经由膜电极组(MEA)渗回阳极再利用的方式,此技术已被证实为可行。在被动式回水的燃料电池系统中,阴极端不需要冷凝器等回收水元件,阳极端也不需燃料混合槽等复杂元件,仅需使用微量泵浦,适时适量的供应阳极端高浓度甲醇,以较简单的结构配置达成燃料电池系统稳定运作的目的。然而,被动式回水的燃料电池系统所需供应的阳极燃料浓度极高,一般均大于50%以上,而且提供至阳极的燃料并不循环再使用,因此燃料的供应流量很低,大约每平方公分的反应面积仅有0.5μ L / min左右的流量,如此少量的燃料必须均匀的分布至所有反应面积,特别是在较大输出功率的多模块系统中更显得困难。另外,在被动式回水的燃料电池系统中,为了使阳极燃料分布均匀与阴极回水顺利,增设了许多层不同特性的材料,多层材料的组合使得被动式回水的燃料电池系统在增加发电模块时,组装过程过于繁琐,空间无法有效利用,也妨碍了被动式回水的燃料电池系统在较大输出功率方面的应用。传统的燃料电池本体多采用双极板堆叠式设计,即流道板本身除了担任阴、阳极燃料的流道以外,尚担负导电串联的工作,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用极小的空间完成多片膜电极组(MEA)的组装。但是,在被动式回水的燃料电池系统里,设计有许多不导电的材料层,使膜电极组(MEA)无法在堆叠方向直接串联,并且在堆叠方向上的多个阳极燃料流道,还存在着极低流量的阳极液态燃料无法顺利分流的问题,因此被动式回水的燃料电池系统无法采用传统的双极板堆叠方式设计。被动式回水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结构多是以平面式排列多片膜电极组(MEA)的方式设计(如W02008105272以及TW201228085所揭露的),通过流道设计将阳极燃料均匀分布在反应平面,这样的做法仅解决了单一反应平面的燃料电池设计,对于较大输出功率需求的燃料电池系统而言,除了必须耗费更大空间来容纳多组单一反应平面的结构之外,如何将流量甚低的燃料均匀传送至多组阳极燃料流道中,仍未有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阳极共用流道板的堆叠型燃料电池。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堆叠型燃料电池,其包括至少两个发电模块、至少二阴极流道板以及至少一阳极共用流道板。各发电模块包括阳极集电层、阴极集电层、位于阳极集电层与阴极集电层之间的膜电极组、燃料均匀层以及阴极保湿层。燃料均匀层与阴极保湿层分别位于膜电极组两侧,而阳极集电层位于燃料均匀层与膜电极组之间,且阴极集电层位于阴极保湿层与膜电极组之间。此外,阳极共用流道板位于相邻二发电模块中的二燃料均匀层之间,阳极共用流道板以及位于阳极共用流道板两侧的发电模块夹于阴极流道板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叠型燃料电池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叠型燃料电池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叠型燃料电池的立体示意图;图4A至图4C为本专利技术的各种阳极共用流道板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堆叠型燃料电池110:发电模块111:膜电极组112:阳极集电层113:阴极集电层114:燃料均匀层115:阴极保湿层120:阴极流道板130:阳极共用流道板132:第一材料层134:第二材料层136:填充材料140:燃料供应单元142:燃料储存槽144:泵浦146:主流道148:填充材料150:锁固构件160:散热器CH:图案化流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叠型燃料电池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叠型燃料电池的爆炸示意图,而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堆叠型燃料电池的立体示意图。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堆叠型燃料电池100包括多个发电模块110、至少二个阴极流道板120以及至少一个阳极共用流道板130。堆叠型燃料电池100中的各个发电模块110包括阳极集电层112、阴极集电层113、位于阳极集电层112与阴极集电层113之间的膜电极组111、燃料均匀层114以及阴极保湿层115。燃料均匀层114与阴极保湿层115分别位于膜电极组111两侧,而阳极集电层112位于燃料均匀层114与膜电极组111之间,且阴极集电层113位于阴极保湿层115与膜电极组111之间。此外,阳极共用流道板130位于相邻二发电模块110中的二燃料均匀层114之间,阳极共用流道板130以及位于阳极共用流道板130两侧的发电模块110夹于二相邻的阴极流道板120之间。燃料均匀层114的材质例如是织布、不织布、纸类、泡绵、发泡PE、发泡PU等材质,具有可吸附燃料且不导电的特性,其目的在于将阳极共用流道板130出口的燃料进一步扩散均匀,可以解决阳极共用流道板130出口过少的问题。阴极保湿层115的主要作用是在于控制反应后阴极侧所产生水的蒸发速率,其材质可为高分子聚合物或金属等可作开孔加工的阻气材料。阴极保湿层115的厚度例如是介于ΙΟμπι?2mm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阴极保湿层115的厚度例如约为10 μ m?500 μ m之间。阴极保湿层115具有至少一个开孔(未绘出),以控制气体透气量,整体的开孔率介于0.5%?30%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堆叠型燃料电池,包括:多个发电模块,各该发电模块包括:阳极集电层;阴极集电层;膜电极组,位于该阳极集电层与该阴极集电层之间;燃料均匀层;阴极保湿层,其中该燃料均匀层与该阴极保湿层分别位于该膜电极组两侧,而该阳极集电层位于该燃料均匀层与该膜电极组之间,且该阴极集电层位于该阴极保湿层与该膜电极组之间;至少二个阴极流道板;以及至少一个阳极共用流道板,位于相邻二个发电模块中的二个燃料均匀层之间,其中该阳极共用流道板以及位于该阳极共用流道板两侧的发电模块夹于所述阴极流道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丽端刘静蓉戴椿河康顾严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