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648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灌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液设备,包括注液装置和密封腔体,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杯、注液泵、注液阀、注液针和真空减压装置,注液泵经过设置有加液阀的管道与注液杯连接,注液阀位于注液杯和注液针之间,真空减压装置的一端通过真空管与注液杯连接,真空减压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真空接头与密封腔体连接,注液针伸入密封腔体内。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压差注液并且压差可控,减少了压差不稳定的现象的发生。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压差注液,因此液体在注液针内壁的残留会很少,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挂液导致的污渍坏品等现象的出现,提升注液品质;而且可以大大加快注液的速度,进而有效地提升了注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灌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注液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注液设备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注液泵10、堵针气缸20、堵针30、注液杯40和注液针50,堵针30的一端与堵针气缸20连接,堵针30的另一端插入注液杯40内,注液针50的一端插入注液杯40的下端口,注液泵10通过管道60与注液杯40的上端连接,管道60上设置有加液阀601。其中,注液杯40的大部分和注液针50的全部均位于密封腔体70内。注液时,先进行加液:先将加液阀601打开,然后注液泵启动,使液体从注液泵10中流入到注液杯40内,加液完成时,注液泵停止动作,加液阀601随即关闭;然后进行注液:首先,堵针气缸20打开,然后开始计时,此时,液体依靠自身重力从注液针50流出,注液时间到时,堵针气缸20关闭,停止注液。其中,为了避免残液的流出,密封腔体70内一般还设有托残液机构。使用该注液设备进行注液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由于注液杯40的大部分和注液针50都是在密封的真空腔体内,因此需要依靠堵针30与注液针50上表面进行密封,但是,受装配精度和加工精度以及长期使用磨损的影响,实际注液过程中会经常性的出现由于密封不严导致的污渍、注液量不合格等品质问题;第二,由于注液杯40的大部分和注液针50都是在密封的真空腔体内,因此不方便维护;第三,由于注液杯40和密封腔体是直接相连的,液体只能完全靠重力落下进入需注液的产品中,注液速度慢,大大影响了注液效率。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注液设备,其可以大大减少密封不严导致的污渍、注液量不合格等品质问题,而且便于维护,更为重要的是,其可以加快注液速度,提高注液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注液设备,其可以大大减少密封不严导致的污渍、注液量不合格等品质问题,而且便于维护,更为重要的是,其可以加快注液速度,提高注液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注液设备,包括注液装置和密封腔体,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杯、注液泵、注液阀、注液针和真空减压装置,注液泵经过设置有加液阀的管道与注液杯连接,注液阀位于注液杯和注液针之间,真空减压装置的一端通过真空管与注液杯上部连接,真空减压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真空接头与密封腔体连接,注液针伸入密封腔体内。作为本技术注液设备的一种改进,真空减压装置设置为真空减压阀。作为本技术注液设备的一种改进,注液杯包括杯体和杯盖,杯体和杯盖形成一个密封的用于盛装液体的容置空间,杯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管道和真空管分别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伸入容置空间内。作为本技术注液设备的一种改进,管道和第一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真空管和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作为本技术注液设备的一种改进,注液杯位于注液针的上方,注液杯的最底部位于密封腔体的上方,注液针的下端伸入密封腔体内。作为本技术注液设备的一种改进,注液设备还包括升降托板,升降托板固定于密封腔体的顶盖上,并且注液针的下端依次穿过升降托板和密封腔体的顶盖之后伸入密封腔体内,真空接头设置于升降托板上且与密封腔体的内部相通。作为本技术注液设备的一种改进,注液阀和升降托板之间还设置有调压阀,并且调压阀设置于注液针的外围且与注液针相通。作为本技术注液设备的一种改进,密封腔体通过抽真空管连接有抽真空机,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真空源。作为本技术注液设备的一种改进,注液针包括与注液阀连接的连接段、用于将液体滴落至待注液产品上的滴液段和用于连接连接段与滴液段的过渡段,过渡段的直径小于连接段的直径,滴液段的直径从与过渡段连接的一端向着另一端逐渐减小。作为本技术注液设备的一种改进,注液装置设置为八个,八个所述注液装置以每四个一排的方式排列设置在密封腔体上。当然,注液装置为独立的单体,其数量根据设备要求设置,排列顺序不限,但均在所述的密封腔体内或腔体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设置真空减压装置,使得注液杯与密封腔体的真空分两路连通:一路依次通过注液阀和注液针与密封腔体连通,使得注液杯下端的真空与密封腔体真空相同,另一路依次通过真空管、真空减压装置和真空接头与密封腔体连通,由于真空减压装置的真空减压作用,使得注液杯内的真空度较小(小于密封腔体的真空度),如此,当注液阀打开时,注液杯内的液体就能在一个压差的作用下迅速经注液针流入待注液产品中,从而很好的实现了压差注液。由于本技术能够实现压差注液,因此液体在注液针内壁的残留会很少,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挂液导致的污渍坏品等现象的出现,提升注液品质。而且,由于压差的存在,从而可以大大加快注液的速度,进而有效地提升了注液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注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注液泵,601-加液阀,20-堵针气缸,30-堵针,40-注液杯,50-注液针,60-管道,70-密封腔体。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真空减压装置)。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注液泵和管道)。图4为图3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注液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注液装置的主体部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注液装置,11-注液杯,111-杯体,112-杯盖,12-注液泵,13-注液阀,14-注液针,141-连接段,142-滴落段,143-过渡段,15-真空减压装置,16-加液阀,17-管道,18-真空管,19-真空接头,110-升降托板,113-容置空间,114-调压阀;2-密封腔体,21-顶盖;3-抽真空管;4-抽真空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2至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注液设备,包括注液装置I和密封腔体2,注液装置I包括注液杯11、注液泵12、注液阀13、注液针14和真空减压装置15,注液泵12经过设置有加液阀16的管道17与注液杯11连接,注液阀13位于注液杯11和注液针14之间,真空减压装置15的一端通过真空管18与注液杯11连接,真空减压装置15的另一端通过真空接头19与密封腔体2连接,注液针14伸入密封腔体2内。真空接头19和真空减压装置15也通过真空管18连接。真空减压装置15的设置,使得注液杯11与密封腔体2的真空分两路连通:一路依次通过注液阀13和注液针14与密封腔体2连通,使得注液杯11下端的真空与密封腔体2真空相同,另一路依次通过真空管18、真空减压装置15和真空接头19与密封腔体2连通,由于真空减压装置15的真空减压作用,使得注液杯11内的真空度较小(小于密封腔体2的真空度,两个真空度之间的差值,即压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如此,当注液阀13打开时,注液杯11内的液体就能在一个压差的作用下迅速经注液针14流入待注液产品中,从而很好的实现了压差注液(该压差可以通过真空减压阀进行调整)。由于本技术能够实现压差注液,因此液体在注液针14内壁的残留会很少,从而有效避免了由于挂液导致的污渍坏品等现象的出现,提升注液品质。此外,由于注液针14内壁残留的液体很少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注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注液装置和密封腔体,所述注液装置包括注液杯、注液泵、注液阀、注液针和真空减压装置,所述注液泵经过设置有加液阀的管道与所述注液杯连接,所述注液阀位于所述注液杯和所述注液针之间,所述真空减压装置的一端通过真空管与所述注液杯连接,所述真空减压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真空接头与所述密封腔体连接,所述注液针伸入所述密封腔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心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