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陶瓷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611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8 09:30
一种仿古陶瓷瓦,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包括瓦体,特点:瓦体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瓦体的长度方向构成有阶梯状瓦峰和阶梯状瓦谷,在对应于阶梯状瓦谷背离阶梯状瓦峰的一侧的长度方向依次构成有挡水凸缘、接口泄水槽和挡水边,而在对应于阶梯状瓦峰背离阶梯状瓦谷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瓦翼,在使用状态下,该瓦翼与相邻的瓦体上的接口泄水槽相配合。由于在瓦体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瓦体的长度方向构成有阶梯状瓦峰和阶梯状瓦谷,因而使瓦体具有小青瓦的鳞次栉比的效果,使建筑降既隐含古典气息又不失现代韵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仿古陶瓷瓦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业界对瓦的设计思路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使瓦体现应有的遮风挡雨和对室内的隔热保温效果而藉以发挥瓦的基本功能作用;二是尽可能在不失强度的前提下合理减轻重量而藉以减轻建筑物屋面的承重负荷并且节约资源和运输成本;三是增强瓦的耐候性而藉以延长瓦的使用寿命并且避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诸如剥落、龟裂之类的现象;四是使瓦具有良好的观瞻性而藉以提升建筑物的整体美感,例如对陶瓷瓦赋予各种色彩。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瓦的技术信息,如CN20238064U (新型单波瓦)、CN202483085U (一种皇冠双曲瓦)、CN203270953U (—种直式平板瓦)、CN203441001U (四方进财陶瓷瓦)、CN203462658U (斜角陶瓷花檐瓦)、CN203462659U (双缺角陶瓷花檐瓦)和CN203462657U (新型平板瓦结构),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方案介绍的瓦虽然各自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但是当这种瓦铺置于屋面上后易使建筑物屋面表现出千篇一律、万部一腔而有失韵律的单调气氛,限制了建筑物的标新立异。然而,如果为了使建筑物体现古朴典雅而不俗的气息,将通常属于古建筑用的小青瓦应用于面广量大的城乡建筑,那么又会产生以下困惑:其一,由于小青瓦的单枚面积较小,因而不论是给制造还是铺设施工均会产生工效低成本大的问题;其二,由于小青瓦的材质以及制备工艺均与陶瓷瓦不同,因而无法采用陶瓷瓦那样的连续化高效率生产方式;其三,由于小青瓦的强度较为脆弱,因而对诸如包装、运输、仓储等环节具有挑剔性;其四,由于制造过程长、价格高,因而导致建筑物的整体成本显著增大而有失经济性。如果在前述的小青瓦与目前普遍使用的陶瓷瓦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而藉以使两者共扬其长同抑其短则不失为是一种良好的思路,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小青瓦元素融入陶瓷瓦而藉以使建筑物既可隐含古朴典雅气息又能展示现代韵律的仿古陶瓷瓦。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仿古陶瓷瓦,包括瓦体,特点是:该瓦体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瓦体的长度方向构成有阶梯状瓦峰和阶梯状瓦谷,在对应于阶梯状瓦谷背离阶梯状瓦峰的一侧的长度方向依次构成有挡水凸缘、接口泄水槽和挡水边,而在对应于阶梯状瓦峰背离阶梯状瓦谷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瓦翼,在使用状态下,该瓦翼与相邻的瓦体上的接口泄水槽相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阶梯状瓦峰的横截面形状呈拱形;所述的阶梯状瓦谷的横截面形状呈〔形。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接口泄水槽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瓦体上并且位于所述阶梯状瓦峰的左端后侧的位置构成有一榫合让位缺口,而在所述的阶梯状瓦谷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阶梯状瓦峰的右端前侧的位置构成有凸起于阶梯状瓦谷的表面的钉孔防水凸台。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钉孔防水凸台的数量为一个或一对并且开设有一钉孔。 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挡水边的长度方向的右端构成有一让位凹腔。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瓦体使用状态下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钉孔防水凸台的背部的位置构成有一椽子配合腔。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对应于所述椽子配合腔的端部构成有一挂瓦凸台。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椽子配合腔的形状呈矩形。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瓦体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瓦体的长度方向构成有阶梯状瓦峰和阶梯状瓦谷,因而使瓦体具有小青瓦的鳞次栉比的效果,使建筑降既隐含古典气息又不失现代韵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图1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概念均是针对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的特殊限定。请参见图1,在图1中示出了材质为陶瓷的瓦体1,瓦体I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即朝向外的一侧并且沿着瓦体I的长度方向构成有阶梯状瓦峰11和阶梯状瓦谷12,在对应于阶梯状瓦谷12背离阶梯状瓦峰1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即在对应于阶梯状瓦谷12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的位置依次构成有挡水凸缘13、接口泄水槽14和挡水边15,而在对应于阶梯状瓦峰11背离阶梯状瓦谷1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即在对应于阶梯状瓦峰11的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构成有一瓦翼16,在使用状态下,该瓦翼16与相邻的瓦体I上的接口泄水槽14相配入口 ο在本实施例中,阶梯状瓦峰11以及阶梯状瓦谷12各有五个梯级,从而产生犹如六枚小青顶瓦以及六枚小青瓦底瓦以鳞次栉比排列的效果,然而在整体上却仅有一块瓦体I。当然前述阶梯状瓦峰11以及阶梯状瓦谷12的梯级数量并不受到图示数量的制约。由图1所示,前述的阶梯状瓦峰11的横截面形状呈拱形;前述的阶梯状瓦谷12的横截面形状呈〔形(半个中括号的形状);前述的接口泄水槽14的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形。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瓦体I上并且位于前述阶梯状瓦峰11的左端后侧的位置构成有一榫合让位缺口 17,而在前述的阶梯状瓦谷12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阶梯状瓦峰11的右端前侧的位置构成有凸起于阶梯状瓦谷12的表面的钉孔防水凸台121,该钉孔防水凸台121的数量为一对并且均开设有一钉孔1211。当然,钉孔防水凸台121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在前述的挡水边15的长度方向的右端构成有一让位凹腔151。请参见图2,该图2是图1的底部结构即图1的仰视图,由该图所示,在前述的瓦体I使用状态下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钉孔防水凸台121的背部的位置构成有一椽子配合腔18,在对应于该椽子配合腔18的端部构成有一挂瓦凸台181。优选地,前述的椽子配合腔18的形状呈矩形。使用本技术时,将瓦体I搁置在木质的椽子上,具体而言,瓦体I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搁置在纵向固定于屋面的椽子上,将椽子配合腔18搁置在横向固定于屋面上的椽子上,并且由挂瓦凸台181限定,再采用工具将钉子在对应于钉孔1211的位置钉入至椽子上,将相邻的瓦体I的瓦翼16与前一枚瓦体I的接口泄水槽14相配合。由于前述的榫合让位缺口 17以及让位凹腔151的功用是供相邻瓦体I的首尾连接的并且属于公知常识,例如可参见上面提及的 CN203441001U、CN203462659U、CN202483085U 和 CN203462658U 等的说明,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专利技术任务,并且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主权项】1.一种仿古陶瓷瓦,包括瓦体(I),其特征在于:该瓦体(I)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瓦体(I)的长度方向构成有阶梯状瓦峰(11)和阶梯状瓦谷(12),在对应于阶梯状瓦谷(12)背离阶梯状瓦峰(1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依次构成有挡水凸缘(13)、接口泄水槽(14)和挡水边(15),而在对应于阶梯状瓦峰(11)背离阶梯状瓦谷(1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瓦翼(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仿古陶瓷瓦,包括瓦体(1),其特征在于:该瓦体(1)在使用状态下朝向上的一侧并且沿着瓦体(1)的长度方向构成有阶梯状瓦峰(11)和阶梯状瓦谷(12),在对应于阶梯状瓦谷(12)背离阶梯状瓦峰(11)的一侧的长度方向依次构成有挡水凸缘(13)、接口泄水槽(14)和挡水边(15),而在对应于阶梯状瓦峰(11)背离阶梯状瓦谷(1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构成有一瓦翼(16),在使用状态下,该瓦翼(16)与相邻的瓦体(1)上的接口泄水槽(14)相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刘建秋周连根陆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大象建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