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更换探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128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3 0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包括安装座、光纤探头和锥形座,锥形座内部纵向设有安装孔,光纤探头自下而上卡装于该安装孔内,锥形座在柱面部分偏下部位开有两个横向向内渐缩的中心孔,中心孔由内至外安装钢珠、弹簧及顶丝,中心孔的最小孔径小于钢珠的直径;光纤探头轴向由外向内依次为连一体的光纤探头座、光纤保护管及光纤,光纤探头座外径尺寸与锥形座的中心孔配合,其上部与锥形座两个横向长孔对位处设计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探头结构简单,通过锥形座与光纤探头配合组成的可更换探头结构设计,实现了光纤探头耗材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学探测
,涉及一种用于手持式近红外脑血肿检伤装置中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中使用的可更换探头结构
技术介绍
在战时、训练、事故、灾害等战现场,不可避免地存在由于爆炸、跌落及冲击等力学因素,作用于人体大脑形成损伤出血,导致形成致命的颅内血肿。据统计,战争中死亡的战士有近50%是因为头部受伤所导致。而在平时,因事故、车祸、灾害造成的颅脑损伤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占第二位导致死亡的病因。外伤性脑血肿的救治关键在于及时准确检测、对症处置并快速后送。尤其是在伤后l小时的黄金时间段。然而,由于缺乏能在现场进行的客观可靠的检测脑血肿手段,不能有针对性地对脑血肿伤员进行救治及后送,使许多伤员丧失了最佳的救治时机。能够对脑血肿进行准确检测的是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被称为诊断颅内血肿的“金标准”。另一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的便携式脑血肿检测仪器是基于近红外光可轻易穿透皮肤、颅骨等组织及其对颅内出血的敏感性原理设计的,其中需要在安装近红外光源和近红外探测器,光源发出的近红外光在颅内从脑组织中散射返回,用探测器检测该光信号后根据信号变化判断颅内损伤情况。这里,光源和探测器中均需要安装光纤探头形成可以抵顶头部测量的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通常光纤探头和光源或探测器均是固定装配,而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均为一次性使用耗材,作为耗材不仅携带量受限,使用后抛弃使耗材成本增加,而且浪费资源,不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大大节省耗材成本的可更换探头结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包括安装座和光纤探头,在安装座的底端还固定有锥形座,锥形座内部纵向设有安装孔,光纤探头自下而上卡装于该安装孔内。以上所述可更换探头的结构,锥形座在柱面部分偏下部位开有两个横向向内渐缩的中心孔,中心孔由内至外安装钢珠、弹簧及顶丝,中心孔的最小孔径小于钢珠的直径。所述光纤探头轴向由外向内依次为连一体的光纤探头座、光纤保护管及光纤。光纤探头座外径尺寸与锥形座的中心孔配合,其上部与锥形座两个横向长孔对位处设计有凹槽。光纤与人体接触的端面为半球面。光纤保护管由金属材料制成,套装在光纤外,光纤的半球面端面暴露于光纤保护管之外。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源探头,利用所述的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在安装座内由上至下装设有LD光源模块和准直透镜,准直透镜与LD光源模块下端的距离为1-4mm。本技术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探测器探头,利用所述的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在安装座内由上至下装配有精密光电二极管和滤光片,光纤探头的上端与滤光片紧贴安装。本技术还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近红外脑血肿检测仪,包括有检测仪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检测仪本体前端的底座上安装有向下伸出的前述的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所述近红外脑血肿检测仪,光源探头和探测器探头的两光纤探头尖端之间距离为3-5cm。采用以上设计,本技术探头结构简单,通过锥形座与光纤探头配合组成的可更换探头结构设计,实现了光纤探头耗材的更换,且光源探头和检测器探头中的光纤探头完全相同,更换时无需区分,可以互换。另外,作为耗材的探头体积质量微小,方便作为低价耗材大量携带。附图说明图1显示近红外脑血肿检测仪中探头位置图。图2A为本技术中可更换探头结构的构成示意图。图2B为锥形安装座结构示意图。图2C为光纤探头与锥形安装座配合安装结构图。图2D为本技术中光纤探头结构图。图3A显示光源探头的构成。图3B显示探测器探头的构成。具体实施方式近红外手持式脑血肿检伤仪主要用于院前、战现场等无CT情况下使用,可早期快速检测外伤性脑血肿,包括额叶、颞叶、顶叶及枕叶颅脑部位硬膜内、硬膜下、蛛网膜及脑皮质血肿,使脑血肿伤员得到及时的救治。其技术原理:波长600-900nm的近红外光对皮肤、颅骨有良好的穿透性,基于颅内血肿与非血肿部位对近红外光吸收系数差异(通常达10倍以上),通过比较伤员脑部对称部位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判定颅内血肿风险。ΔOD=log10(INIH)]]>其中,ΔOD为两侧光密度差,IN为正常侧光密度,IH为血肿侧光密度。常用的近红外脑血肿检测仪包括有检测仪本体1,在检测仪本体1前端的底座上安装有向下伸出的光源探头18和探测器探头19(结合图1所示),光源探头18用于发出近红外光,探测器探头19用于接收颅内返回近红外光并转换为电信号;两光纤探头尖端之间距离为3-5cm。光源探头18和探测器探头19有类似的探头结构,参见图2A,均包括安装座2、锥形座4和光纤探头5。其中:针对光源器探头18,安装座2里面装设LD光源模块6和准直透镜8(参见图3A),针对探测器探头19(参见图3B),装座内装配有精密光电二极管7和滤光片9。结合图2A、图2B、图2C及图2D所示,显示了本技术可更换探头的结构,主要包括安装座2、锥形座4和光纤探头5。其中:锥形座4通过粘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在安装座2的底端,图2B显示锥形座4内部纵向设有通孔,作为光纤探头5的光纤探头5的安装孔45,安装方向为自下而上(图2C显示安装过程)。锥形座4在柱面部分偏下部位开有两个横向向内渐缩的中心孔41,中心孔41内分别由内至外安装钢珠43、弹簧44及顶丝42三个部件,中心孔41的最小孔径设计小于钢珠43的直径,用顶丝42预紧后钢珠43在中心孔41内可弹性突出一部分。光纤探头5穿插在安装孔45中。继续结合图2D所示,本技术中光纤探头5由三部分组成,轴向由外向内依次为光纤探头座51、光纤保护管52及光纤53,三部分粘接为一体或一次成型,可整体作为耗材便于更换。光纤保护管52为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可对光纤53进行有效的保护,并防止光线在两探头之间直接传播,导致测量失败;光纤53与人体接触部分(最底端)设计为半球面以减少与人头部皮肤接触时的不舒适感;光纤探头座51外径尺寸与锥形座4的中心孔41配合,其上部与锥形座4两个横向长孔对位处设计有凹槽54用于容纳钢柱43的突出部分。该设计的光纤探头5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且制造成本与工艺难度很低,保证了其成为可抛弃的低值耗材。光纤探头5与锥形座配合使用,光纤探头5插入时,其上部设计的凹槽54可与可与锥形座4的中心孔41中弹性突出的钢珠43配合,使光纤探头5位置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包括安装座和光纤探头,其特征在于:在安装座的底端还固定有锥形座,锥形座内部纵向设有安装孔,光纤探头自下而上卡装于该安装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包括安装座和光纤探头,其特征在于:在安装
座的底端还固定有锥形座,锥形座内部纵向设有安装孔,光纤探头自下而上卡装
于该安装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锥形座在柱面部
分偏下部位开有两个横向向内渐缩的中心孔,中心孔由内至外安装钢珠、弹簧及
顶丝,中心孔的最小孔径小于钢珠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探
头轴向由外向内依次为连一体的光纤探头座、光纤保护管及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光纤探头座外径
尺寸与锥形座的中心孔配合,其上部与锥形座两个横向长孔对位处设计有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可更换探头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光纤与人体接触
的端面为半球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可更换探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军孙秋明马军孙景工高万玉胡名玺王济虎田涛孙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天津锐马兰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