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定位株间距的集成式条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95088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1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定位株间距的集成式条播装置,包括机架、牵引杆、滚轮、地轮,所述机架的后部设置滚轴,所述地轮设置于滚轴的两端,所述滚轴轴向间隔设置容种穴;所述机架的前部上方横向间隔设置排种装置,所述排种装置包括连接板和套筒,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连接板另一端设置套筒,所述套筒贴合套装于滚轴的外部,所述套筒上径向对称设置落种孔,所述落种孔与滚轴上设置的容种穴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套筒上部的落种孔连接有储种囊,所述储种囊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机架的前部下方还间隔设置有开沟器,所述开沟器的设置位置与排种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保证了植株间距,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能自动定位株间距的集成式条播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关乎国计民生,维持国家命脉。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也在飞速发展,农业技术的发展体现在从人工生产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然而机械化生产适应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而在我国广大的山区,由于农地分害J、丘陵化较为严重,机械化设备无法顺利到达,因此不适用机械化操作。播种作为非常重要的耕种环节,能否拨好种与能否有好收成息息相关。目前我国田间作物的播种方式一般为穴播、撒播和移栽,而现有的播种机械结构复杂、成本高、重量大,不适宜在小型田块上操作,而且在质地松软的耕地上播种时容易下陷;同时不能有效呢保证植株间距,提高农作物种植水平,也不能根据待播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调整播种间距。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播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能自动定位株间距的集成式条播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前部的牵引杆、设置在机架前部下方的滚轮、设置在机架后部的地轮,所述机架的后部设置滚轴,所述地轮设置于滚轴的两端,所述滚轴轴向间隔设置容种穴;所述机架的前部上方横向间隔设置排种装置,所述排种装置包括连接板和套筒,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连接板另一端设置套筒,所述套筒贴合套装于滚轴的外部,所述套筒上径向对称设置落种孔,所述落种孔与滚轴上设置的容种穴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套筒上部的落种孔连接有储种囊,所述储种囊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机架的前部下方还间隔设置有开沟器,所述开沟器的设置位置与排种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本技术先将待播种子放置在储种囊中,然后通过螺纹连接将储种囊固定在排种装置上,播种人员拉动牵引杆,驱动设置在机架下方的滚轮和地轮运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和带动开沟器在土壤上开沟,当转轴上设置的容种穴运动到与排种装置的套筒上部设置的落种孔位于同一中心线时,待播种子从储种囊中落下,暂时存放于容种穴中,当转轴上设置的容种穴携带种子运动到与排种装置的套筒下部设置的落种孔位于同一中心线时,种子从容种穴落下,落入土壤中,完成一次播种。本技术中的排种装置的套筒贴合套装于滚轴外部,有效的确保待播种子准确的进入滚轴上设置的容种穴中;储种囊采用透明材料制作,便于播种人员实时观察储种囊中的剩余种子量,当某个储种囊中的种子播完时,及时的停止播种,往储种囊中补给种子,有效的避免由于储种囊中没有种子而出现的漏播现象;同时储种囊沿机架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植株间距,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水平。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宜在质地松软的耕地上应用,易于推广普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观察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排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牵引杆、3-滚轮、4-地轮、5-滚轴、6_容种穴、7_排种装置、8_储种囊、9-开沟器、10-连接板、11-套筒、12-落种孔、13-螺纹连接管、14-覆土装置、15-支撑件、16-轴承、17-摩擦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4所不,本技术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I前部的牵引杆2、设置在机架I前部下方的滚轮3、设置在机架I后部的地轮4,所述地轮4上设置有摩擦齿17。所述机架I的后部设置滚轴5,所述地轮4设置于滚轴5的两端,所述滚轴5轴向间隔设置容种穴6 ;所述机架I的前部上方横向间隔设置排种装置7,所述排种装置7包括连接板10和套筒11,所述连接板10的一端固定在机架I上,所述连接板10另一端设置套筒11,所述套筒11贴合套装于滚轴5的外部,所述套筒11上径向对称设置落种孔12,所述落种孔12与滚轴5上设置的容种穴6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套筒11上部的落种孔12连接有储种囊8,所述储种囊8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机架I的前部下方还间隔设置有开沟器9,所述开沟器9的设置位置与排种装置7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位于套筒11上部的落种孔12连接有螺纹连接管13,所述储种囊8与螺纹连接管13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机架I的后部还设置有覆土装置14,设置有覆土装置14的播种装置能够实现一边播种一边用土壤将种子覆盖,适合于需要覆土的农作物的播种。如图6所示,所述机架I的后部设置3组覆土装置14,所述的覆土装置14呈品字形排列,在保证覆土质量的同时,所需的牵引力较小,减轻播种人员的工作负担;所述机架I的前部下方还间隔设置有支撑件15,所述支撑件15的自由端设置轴承16,所述轴承16与滚轴5滚动配合,所述支撑件15对滚轴5起到支撑作用,进一步保证播种精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先将待播种子放置在储种囊8中,然后通过螺纹连接将储种囊8固定在排种装置7上,播种人员拉动牵引杆2,驱动设置在机架I下方的滚轮3和地轮4运动,从而带动转轴5转动和带动开沟器9在土壤上开沟,当转轴5上设置的容种穴6运动到与排种装置7的套筒11上部设置的落种孔12位于同一中心线时,待播种子从储种囊8中落下,暂时存放于容种穴6中,当转轴5上设置的容种穴6携带种子运动到与排种装置7的套筒11下部设置的落种孔12位于同一中心线时,种子从容种穴6落下,落入土壤中,完成一次播种。本技术中的排种装置7的套筒11贴合套装于滚轴5外部,有效的确保待播种子准确的进入滚轴5上设置的容种穴6中,确保播种精度;储种囊8采用透明材料制作,也可以直接使用废弃矿泉水瓶作为储种囊8,实现废物利用。透明的储种囊8便于播种人员实时观察储种囊8中的剩余种子量,当某个储种囊8中的种子播完时,及时的停止播种,往储种囊8中补给种子,有效的避免由于储种囊8中没有种子而出现的漏播现象;同时储种囊8沿机架I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效的保证了植株间距,提高了农作物种植水平。本技术设置的覆土装置14实现了一边播种一边用土壤将种子覆盖,适合于需要覆土的农作物的播种。本技术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直径的地轮4,调整排种装置7之间的间隔距离以满足不同待播农作物的株间距要求,适用性非常广。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适宜在质地松软的耕地上应用,易于推广普及。【主权项】1.一种自动定位株间距的集成式条播装置,包括机架(I )、设置在机架(I)前部的牵引杆(2)、设置在机架(I)前部下方的滚轮(3)、设置在机架(I)后部的地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I)的后部设置滚轴(5 ),所述地轮(4 )设置于滚轴(5 )的两端,所述滚轴(5 )轴向间隔设置容种穴(6 );所述机架(I)的前部上方横向间隔设置排种装置(7 ),所述排种装置(7 )包括连接板(10 )和套筒(11 ),所述连接板(10 )的一端固定在机架(I)上,所述连接板(10 )另一端设置套筒(11),所述套筒(11)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定位株间距的集成式条播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前部的牵引杆(2)、设置在机架(1)前部下方的滚轮(3)、设置在机架(1)后部的地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后部设置滚轴(5),所述地轮(4)设置于滚轴(5)的两端,所述滚轴(5)轴向间隔设置容种穴(6);所述机架(1)的前部上方横向间隔设置排种装置(7),所述排种装置(7)包括连接板(10)和套筒(11),所述连接板(10)的一端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连接板(10)另一端设置套筒(11),所述套筒(11)贴合套装于滚轴(5)的外部,所述套筒(11)上径向对称设置落种孔(12),所述落种孔(12)与滚轴(5)上设置的容种穴(6)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套筒(11)上部的落种孔(12)连接有储种囊(8);所述机架(1)的前部下方还间隔设置有开沟器(9),所述开沟器(9)的设置位置与排种装置(7)的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青
申请(专利权)人:祥云泰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