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0147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可有效解决帮助查找PCB板短路故障位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和电源,电路板上装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电路,壳体上分别装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探针和液晶显示器,电源上装有伸出壳体的激励源正极引线和激励源负极引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可有效解决PCB板短路检测工作量大,设备操作性差的问题,使用方便,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PCB板故障检测设备,特别是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
技术介绍
PCB板是大多数电子电器设备的硬件基础,包括基板、铜箔以及安装元器件的焊盘或过孔,焊接完成的PCB板还包括大量电子元器件。在制作PCB板以及焊接元器件的过程中,会发生PCB板上不同网络之间的短路故障,致使无法调试或使用,例如电源网络与地网络的短路现象。查找短路点常用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割线法和拆元件法。所谓观察法,即用肉眼直接看PCB板的铜箔走线及元器件焊盘,查找有无短路点。此法有一定偶然性,不一定能找到故障所在;割线法是采用割断铜箔走线的方法,逐一使故障网络的支路与故障网络分开,当断开某一支路后,若故障消除,则说明故障在该支路。该方法造成了PCB板的损伤,会降低板子的使用寿命;拆元件法多用在焊接完成后发现短路故障的情况下,即逐一拆去如贴片IC等可能造成短路的元器件,如拆去某一元件后故障消失,则说明短路发生在该器件的一些引脚之间。这种方法对焊接水平要求较高,工作量大且可能造成元器件损坏。除上述常规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专利号为201320838954.0公开了一种基于霍尔传感器阵列的PCB短路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霍尔列阵固定板、多个霍尔传感器、旋转轮、步进电机、上位分析机、激励信号源产生器;其中,检测台与霍尔列阵固定板通过固定支架连接;霍尔列阵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网格,每一网格交点都固定一个由传送带连接成一行的旋转轮,旋转轮上固定有霍尔传感器,多个霍尔传感器组成霍尔传感器列阵;步进电机与传送带连接,固定在霍尔列阵固定板上;上位分析机与霍尔传感器列阵上各霍尔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激励信号源产生器与所述检测台连接。该方案在批量检测时可提高效率,但机构较复杂,设计成本高,同时体积大,不便于携带及少量PCB板的调试或维修工作,可操作性不好。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可有效解决帮助查找PCB板短路故障位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和电源,电路板上装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电路,壳体上分别装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探针和液晶显示器,电源上装有伸出壳体的激励源正极引线和激励源负极引线。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7和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与探针的输出端相连,反向输入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1上装有外接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经电阻R4分别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输入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9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9与电阻R10的共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3的反向输入端分别接电位器R2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8的调节触点相连,电位器R8的两端分别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位器R2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运算放大器U5的同相输入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4的另一端、运算放大器U4的输出端和反向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5的反向输入端分别接电位器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电位器R15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与电位器R15的调节触点相连,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6的同向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6的反向输入端分别接电阻R17的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18的一端和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20的调节触点相连,电位器R20的两端分别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U6的输出端和单片机U7的2脚相连,单片机U7的5脚分别接电容C8的一端和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单片机U7的15脚分别接晶振Y的一端和电容C7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和单片机U7的17脚相连,共端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接晶振Y的另一端和单片机U7的16脚,单片机U7的41脚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本技术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可有效解决PCB板短路检测工作量大,设备操作性差的问题,使用方便,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连接框式图。图4为本技术故障网络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4给出,本技术包括壳体6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8和电源5,电路板8上装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电路,壳体6上分别装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探针7和液晶显示器3,电源5上装有伸出壳体的激励源正极引线2和激励源负极引线1。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U7和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与探针7的输出端相连,反向输入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1上装有外接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经电阻R4分别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输入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9接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9与电阻R10的共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器U3的反向输入端分别接电位器R2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8的调节触点相连,电位器R8的两端分别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位器R2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运算放大器U5的同相输入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5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包括壳体(6)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8)和电源(5),其特征在于,电路板(8)上装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电路,壳体(6)上分别装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探针(7)和液晶显示器(3),电源(5)上装有伸出壳体的激励源正极引线(2)和激励源负极引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包括壳体(6)和装在壳体内的电路板(8)和电源(5),
其特征在于,电路板(8)上装有与电源相连的控制电路,壳体(6)上分别装有与控制电路
相连的探针(7)和液晶显示器(3),电源(5)上装有伸出壳体的激励源正极引线(2)和激
励源负极引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短路故障助检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单
片机U7和运算放大器,运算放大器U1的同向输入端与探针(7)的输出端相连,反向输入端
接地,运算放大器U1上装有外接电阻R1,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经电阻R4分别接电阻R3
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U2的同向输入端和电容C2的
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反向输入端经电阻R9接电阻R10的一端,电
阻R9与电阻R10的共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10的
另一端和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相连,运算放大
器U3的反向输入端分别接电位器R2的一端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接电阻
R5的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8的调节触
点相连,电位器R8的两端分别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电位器R2的另一端分别接运算放大器
的输出端、电阻R1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4的一端和电
阻R14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运算放大器U5的同相输入端和电容C5的一端,电容
C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接电容C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方刘峻辰周梦哲赵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