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74761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10 06:53
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包括机体、轴承座、穿接在轴承座内的蜗杆、将蜗杆枢接在轴承座内的轴承以及安装于机体内并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轴承座活动的穿设于机体内,轴承座内壁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的顶压部;机体内壁设置有用于防止蜗杆向下移动的突出部;机体内壁还设置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上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座外表面的弹性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不需要过多地拆装其他零件从而达到调整蜗轮与蜗杆之间的间隙,简单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蜗轮与蜗杆配合使用过程中,会因为摩擦而产生间隙,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产生的间隙会越来越大,如果不调整蜗轮与蜗杆二者之间的间隙,则蜗杆不能正常使蜗轮转动,其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都会降低。一般的蜗轮蜗杆机构之间因磨损而产生的间隙是需手动拆装很多零件来调整并消除间隙,这种方式操作过程繁琐,且会影响蜗轮与蜗杆之间的配合度,从而影响整个机构的运转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不需要过多地拆装其他零件从而达到调整蜗轮与蜗杆之间的间隙,简单快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包括机体、轴承座、穿接在轴承座内的蜗杆、将蜗杆枢接在轴承座内的轴承以及安装于机体内并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轴承座活动的穿设于机体内,轴承座内壁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的顶压部;机体内壁设置有用于防止蜗杆向下移动的突出部;机体内壁还设置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上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座外表面的弹性部件。优选的,轴承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台阶面,弹性部件夹持于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优选的,弹性部件为蝶形弹簧。优选的,蜗杆上螺接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内圈上端面的第一锁紧螺母以及用于向上顶压轴承内圈下端面的第二锁紧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通过在轴承座与机体之间设置的弹性部件达到调整并消除蜗轮与蜗杆之间的因摩擦产生的间隙,无需手动调节。另外,在蜗轮与蜗杆之间的间隙较大时,也只需适当调节锁紧螺母即可达到调整间隙的效果,操作简单快捷,且不会影响蜗轮与蜗杆之间的配合度,保证整个装置的运转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0、机体;11、蜗轮;20、轴承座;30、蜗杆;31、第一锁紧螺母;40、轴承;50、弹性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的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包括轴承座20、蜗杆30、蜗轮11以及轴承40,轴承座20与蜗轮11都是安装在机体10内部的,当然,轴承座20在机体10内是可活动的;而该轴承座20里面安装有蜗杆30,轴承40将蜗杆30枢接在轴承座20内,使整个蜗杆30正常运转;由于蜗杆30安装在轴承座20内,且轴承座20在机体10内是可活动的,故为了防止蜗杆30与机体10脱尚,在机体10内设置有突出部,该结构限制蜗杆30向下掉落,具体的突出部可以为台阶面;另外,安装在机体10内的蜗轮11则是与蜗杆30啮合,蜗轮11与蜗杆30相互配合转动,达到对工件加工的目的,在蜗轮11与蜗杆30配合运转的过程中,会因不停的摩擦导致两者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导致不能正常运转,故需调整二者之间的间隙,具体通过在机体10内设置便于安装弹性部件50的第一台阶面,让弹性部件50的下端向下顶压轴承座20外表面,即给轴承座20提供了向下的弹性应力,而在轴承座20内壁设置向下顶压轴承40的顶压部,在轴承座20受向下的弹力时,顶压部便可以向下顶压轴承40,进而使安装在轴承座20内的蜗杆30能够11的位置得以调整。优选的,为了加大弹性部件50与轴承座20的接触面积,使其更好的顶压轴承座20,具体的,可在轴承座外表面10设置第二台阶面,使得弹性部件50的下端抵顶于第二台阶面,即弹性部件50被夹持在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弹性部件50作用于轴承座20的同时也作用于安装在轴承座20的蜗杆30上。具体的,此处描述的弹性部件50可以为弹簧,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蝶形弹簧,会使弹簧与轴承座和机体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调整效果更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部件可以为其他带有弹性的部件,如橡胶块,柔性垫圈之类的物件。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蜗杆30的正常运转,需对安装在蜗杆30上的轴承40先进行预紧,具体可以在蜗杆30上螺接第一锁紧螺母31以及第二锁紧螺母,第一锁紧螺母31抵顶在轴承40内圈的上端面,第二锁紧螺母抵顶在轴承40内圈的下端面,使整个装置预紧;而在蜗杆30与蜗轮11配合运转的过程中,二者因摩擦产生的间隙随着运转时间的加长而越来越大,此时可通过手动旋转锁紧在轴承40内圈上端面的第一锁紧螺母31进行调整,进而调节与其啮合的蜗轮11之间的间隙,使整个配合机构正常运转。在具体工作状态中,当蜗轮11蜗杆30刚开始运转时,蜗轮11与蜗杆30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间隙会相对较小,此时夹持在轴承座20与机体10之间的弹性部件50可对轴承座20提供一个弹性应力,轴承座20在弹力的作用下,可以使安装在其内部蜗杆30齿面与安装在机体10内的蜗轮11齿面自动贴合,达到消除间隙的效果,从而不需要进行手动的调整。另外在蜗轮11蜗杆30持续处于工作状态时,蜗轮11与蜗杆30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间隙会越来越大,或会达到弹性部件50提供的弹性应力不足以调整二者之间的间隙的状态,而此时为保证蜗轮11蜗杆30继续正常运转,则需要手动消除蜗轮11蜗杆20 二者之间的间隙,但也只需要对锁紧在轴承40上端面的第一锁紧螺母31进行调整即可,不需要过多地拆装其他零件,非常方便,从而保证了蜗轮蜗杆机构的传动精度和效率。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包括机体、轴承座、穿接在轴承座内的蜗杆、将蜗杆枢接在轴承座内的轴承以及安装于机体内并与蜗杆啮合的蜗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活动的穿设于机体内,轴承座内壁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的顶压部;机体内壁设置有用于防止蜗杆向下移动的突出部;机体内壁还设置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上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座外表面的弹性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台阶面,弹性部件夹持于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弹性部件为蝶形弹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蜗杆上螺接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内圈上端面的第一锁紧螺母以及用于向上顶压轴承内圈下端面的第二锁紧螺母。【专利摘要】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包括机体、轴承座、穿接在轴承座内的蜗杆、将蜗杆枢接在轴承座内的轴承以及安装于机体内并与蜗杆啮合的蜗轮,轴承座活动的穿设于机体内,轴承座内壁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的顶压部;机体内壁设置有用于防止蜗杆向下移动的突出部;机体内壁还设置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上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座外表面的弹性部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不需要过多地拆装其他零件从而达到调整蜗轮与蜗杆之间的间隙,简单快捷。【IPC分类】F16H55-24【公开号】CN204387256【申请号】CN201420858046【专利技术人】汤秀清, 唐洪春 【申请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整蜗轮蜗杆间隙的结构,包括机体、轴承座、穿接在轴承座内的蜗杆、将蜗杆枢接在轴承座内的轴承以及安装于机体内并与蜗杆啮合的蜗轮,其特征在于,轴承座活动的穿设于机体内,轴承座内壁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的顶压部;机体内壁设置有用于防止蜗杆向下移动的突出部;机体内壁还设置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上设置有用于向下顶压轴承座外表面的弹性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秀清唐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