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闭消锤衬氟立式止回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6601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5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闭消锤衬氟立式止回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以及阀球芯,所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介质通道,所述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第二介质通道相互导通并呈同轴,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对应第一阀体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对应第二阀体一端的内径,所述阀球芯沿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移动时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至少分布有三条弹性凸肋,所述弹性凸肋的内侧端之间空间构成所述阀球芯的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的内径由对应第二阀体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缓闭消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缓闭消锤衬氟立式止回阀
技术介绍
立式止回阀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石油和化工等一些具有较强腐蚀行业管路的泵出口位置。主要用来阻止管路中介质倒流,防止泵及其驱动电机反转以及容器内介质的泄放。普通的立式止回阀虽然在承压方面能保证,但不能起到耐腐蚀性介质作用;由于止回阀在大多数实际使用中,定性地被确定用于快速关闭,而在止回阀关闭瞬间,介质是反向流动的,随着阀瓣的关闭,介质从最大倒流速度迅速降至零,而压力则迅速升高,即产生可能对管路系统有破坏作用的“水锤”现象。所以水锤现象是整个管路系统的一个制命约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缓闭消锤的衬氟立式止回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闭消锤衬氟立式止回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以及阀球芯,所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介质通道,所述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第二介质通道相互导通并呈同轴,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对应第一阀体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对应第二阀体一端的内径,所述阀球芯沿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移动时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至少分布有三条弹性凸肋,所述弹性凸肋的内侧端之间空间构成所述阀球芯的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的内径由对应第二阀体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介质流出的第一阀体上设置弹性凸肋,当介质从流进的第二阀体进入第一阀体时,阀球芯在介质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弹性凸肋至移动轨道内径最小处,介质顺着弹性凸肋之间间隙流出阀门,同时也是阀门处于全开位置,当泵停止工作时,介质反作用力推动阀球芯沿弹性凸肋向第二阀体运动形成密封压力,直至阀球芯和第二阀体完全闭合达到密封。弹性凸肋除了对阀球芯启闭有更好的导向作用外,最重要的作用使阀球芯在关闭时缓冲关闭时间,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止回阀的“水锤”压力。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所述阀球芯由聚四氟乙烯材料构成。球型止回阀最致命约束就是阀球芯在使用当中,介质中杂质不断冲刷阀球芯,导致阀球芯变形,圆度降低,失去密封性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阀球芯耐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及各种溶剂外,而且还能耐王水,还有很好的润滑性能,并且又得到耐压强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密封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的内壁覆盖有氟塑料内衬层,第二阀体对应第二介质通道上端的氟塑料内衬层设置有与所述阀球芯配合的圆弧形密封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氟塑料内衬层能够有效地提高隔膜阀的抗腐蚀性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并且取消了现有技术中与阀球芯密封配合的橡胶密封圈以及对橡胶密封圈进行压紧的压圈,氟塑料内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橡胶密封圈的刚性较强,因此密封面窄,接近线密封,在相同的介质工作压力下,线密封比面密封的密封比压大,因此达到了完好的密封效果。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阀体对应第一阀体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阀体相连接的连接顶壁,所述连接顶壁与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二介质通道的内壁通过圆弧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顶壁与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二介质通道的内壁直接通过圆弧过渡,而取消了现有技术中连接顶壁与所述第二阀体的第二介质通道的内壁之间设置的用于安装橡胶密封圈与压圈的凹进台阶,从而阀门开启时,介质直接顺着弹性凸肋之间间隙流出阀门,加快了阀门开启速度。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所述氟塑料内衬层设置有分别延伸至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的外壁的延伸端,所述延伸端设置有凸筋,所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延伸端的凸筋相配合的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氟塑料内衬层的凸筋与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外壁的燕尾槽配合固定,有效防止了氟塑料内衬层与第一阀体以及第二阀体发生脱离。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本技术公开的缓闭消锤衬氟立式止回阀,包括第一阀体1、第二阀体2以及阀球芯3,所述第一阀体I与第二阀体2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I内设置有第一介质通道101,所述第二阀体2内设置有第二介质通道201,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01与第二介质通道201相互导通并呈同轴,所述第二介质通道201对应第一阀体I 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01对应第二阀体2 —端的内径,所述阀球芯3沿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01内移动时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二介质通道201,所述第一介质通道101内至少分布有三条弹性凸肋4,所述弹性凸肋4的内侧端之间空间构成所述阀球芯3的移动轨道401,所述移动轨道401的内径由对应第二阀体2 —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介质流出的第一阀体I上设置弹性凸肋4,当介质从流进的第二阀体2进入第一阀体I时,阀球芯3在介质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弹性凸肋4至移动轨道401内径最小处,介质顺着弹性凸肋4之间间隙流出阀门,同时也是阀门处于全开位置,当泵停止工作时,介质反作用力推动阀球芯3沿弹性凸肋4向第二阀体2运动形成密封压力,直至阀球芯3和第二阀体2完全闭合达到密封。弹性凸肋4除了对阀球芯3启闭有更好的导向作用外,最重要的作用使阀球芯3在关闭时缓冲关闭时间,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止回阀的“水锤”压力。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阀球芯3由聚四氟乙烯材料构成。球型止回阀最致命约束就是阀球芯3在使用当中,介质中杂质不断冲刷阀球芯3,导致阀球芯3变形,圆度降低,失去密封性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阀球芯3耐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及各种溶剂外,而且还能耐王水,还有很好的润滑性能,并且又得到耐压强度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密封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阀体I与第二阀体2的内壁覆盖有氟塑料内衬层5,第二阀体2对应第二介质通道201上端的氟塑料内衬层5设置有与所述阀球芯3配合的圆弧形密封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氟塑料内衬层5能够有效地提高隔膜阀的抗腐蚀性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并且取消了现有技术中与阀球芯3密封配合的橡胶密封圈以及对橡胶密封圈进行压紧的压圈,氟塑料内衬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橡胶密封圈的刚性较强,因此密封面窄,接近线密封,在相同的介质工作压力下,线密封比面密封的密封比压大,因此达到了完好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阀体2对应第一阀体I 一端设置有与第一阀体I相连接的连接顶壁202,所述连接顶壁202与所述第二阀体2的第二介质通道201的内壁203通过圆弧过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顶壁202与所述第二阀体2的第二介质通道201的内壁203直接通过圆弧过渡,而取消了现有技术中连接顶壁202与所述第二阀体2的第二介质通道201的内壁203之间设置的用于安装橡胶密封圈与压圈的凹进台阶,从而阀门开启时,介质直接顺着弹性凸肋4之间间隙流出阀门,加快了阀门开启速度。本实施例进一步设置:所述氟塑料内衬层5设置有分别延伸至第一阀体I与第二阀体2的外壁的延伸端501,所述延伸端501设置有凸筋5011,所述第一阀体I与第二阀体2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延伸端501的凸筋5011相配合的燕尾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氟塑料内衬层5的凸筋5011与第一阀体I与第二阀体2外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闭消锤衬氟立式止回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以及阀球芯,所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第一介质通道,所述第二阀体内设置有第二介质通道,所述第一介质通道与第二介质通道相互导通并呈同轴,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对应第一阀体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对应第二阀体一端的内径,所述阀球芯沿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移动时关闭或开启所述第二介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质通道内至少分布有三条弹性凸肋,所述弹性凸肋的内侧端之间空间构成所述阀球芯的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的内径由对应第二阀体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伯通卢冰徐金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佰通防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