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及耳塞收纳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1896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8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及耳塞收纳盒,所述耳塞包括耳塞主体;耳塞主体的内部设有反馈式麦克风、扬声器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顺次连接的除噪电路、可充电电池和充电电路;耳塞主体的外部设有前馈式麦克风和可导电接触点A,可导电接触点A与充电电路连接;前馈式麦克风、反馈式麦克风和扬声器均与除噪电路连接;所述耳塞收纳盒包括收纳盒主体,收纳盒主体内设有可导电接触点B和与可导电接触点B连接的便携式电源;当耳塞置于收纳盒内时,可导电接触点B与可导电接触点A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消除打鼾噪声,佩戴方便舒适,无需外接电线,避免电线绕颈危害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及耳塞收纳盒,属于耳塞降噪

技术介绍
对于睡觉的人,特别是入睡困难的人,其他人打鼾的噪音往往会降低他们的睡眠质量,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因此,大多数人会选择一些隔音装置来抵挡噪声,但这些隔音装置还是存在以下问题:1、耳盖:覆盖耳朵隔离打鼾噪声,但对低频噪声的隔离效果不佳;2、入耳耳塞:对打鼾噪声中低频噪声的隔离效果不佳,并且佩戴不舒服;3、有源消噪耳机:能够隔离打鼾低频噪声,但需要电线外接笨重的电子控制电路及电池盒,因此佩戴不舒服,可能导致难以入睡,而且电线有扼杀睡梦中用户的风险;4、蓝牙耳塞:具有嵌入的可充电电池,但需要电线往返耳塞的一边到另一边,佩戴不舒服,可能导致难以入睡,而且没有有源消噪,对低频噪声隔离效果不佳。目前,隔音装置还不能兼顾有效抵挡打鼾噪声中的丰富低频噪声分量和佩戴舒服安全这两个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及耳塞收纳盒,耳塞能够有效消除打鼾噪声中的低频噪声,并且佩戴方便舒适,无需外接电线,避免电线绕颈危害人身安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包括耳塞主体;耳塞主体的内部设有反馈式麦克风、扬声器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顺次连接的除噪电路、可充电电池和充电电路;耳塞主体的外部设有前馈式麦克风和可导电接触点A,可导电接触点A与充电电路连接;前馈式麦克风、反馈式麦克风和扬声器均与除噪电路连接;耳塞主体的外部没有设置电线。前述的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中,所述除噪电路包括顺次连接的模拟ANC器、混合器和BTL音频放大器,前馈式麦克风、反馈式麦克风均与模拟ANC器连接,扬声器与BTL音频放大器连接。前述的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中,所述模拟ANC器包括差分输入可变增益放大器A、差分输入可变增益放大器B、相位控制器A和相位控制器B,前馈式麦克风和相位控制器A均与差分输入可变增益放大器A连接,反馈式麦克风和相位控制器B均与差分输入可变增益放大器B连接,相位控制器A和相位控制器B均与混合器连接。前述的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中,所述除噪电路还包括延迟控制模块;延迟控制模块与差分输入可变增益放大器A和差分输入可变增益放大器B连接。前述的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中,所述除噪电路还包括单线数字控制接口和与单线数字控制接口连接的存储装置,存储装置与差分输入可变增益放大器A和差分输入可变增益放大器B连接。前述的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中,所述耳塞主体为半入耳式。一种用于收纳前述的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的收纳盒,包括收纳盒主体,收纳盒主体内设有可导电接触点B和与可导电接触点B连接的便携式电源;当耳塞置于收纳盒内时,可导电接触点B与可导电接触点A连接,利用便携式电源对耳塞内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前述的耳塞收纳盒中,便携式电源上设有充电接口,该充电接口连接电源适配器来对便携式电源进行充电。前述的耳塞收纳盒中,充电接口为micro USB接口。前述的耳塞收纳盒中,收纳盒主体上设有LED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耳塞能够有效消除与打鼾噪声中相关联的所有音频频率,特别是低频噪声;耳塞采用半入耳式,并且外壳由柔软物料制成,使得佩戴方便舒适,又能保护内部电路不受损坏;耳塞内置所有的电子电路和电池,当放置在收纳盒内,耳塞自动充电,无需外接电线、电池盒,避免电线绕颈危害人身安全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左耳塞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右耳塞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耳塞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的除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除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3的除噪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4的收纳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4的收纳盒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4的收纳盒的便携式电源充电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左耳塞主体,10-左反馈式麦克风,11-左扬声器,12-左前馈式麦克风,13-左电路板,14-左除噪电路,15-左可充电电池,16-左充电电路,17-左可导电接触点A,2-右耳塞主体,20-右反馈式麦克风,21-右扬声器,22-右前馈式麦克风,23-右电路板,24-右除噪电路,25-右可充电电池,26-右充电电路,27-右可导电接触点A,3-收纳盒主体,31-便携式电源,32-左可导电接触点B,33-右可导电接触点B,34-充电接口,35-左凹槽,36-右凹槽,37-LED灯,38-电源适配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1:一种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如图3所示,包括半入耳式的左耳塞主体I和右耳塞主体2。如图1所示,左耳塞主体I的内部设有左反馈式麦克风10、左扬声器11和左电路板13,左电路板13上设有顺次连接的左除噪电路14、左可充电电池15和左充电电路16 ;左耳塞主体I的外部设有左前馈式麦克风12和左可导电接触点A17,左可导电接触点A17与左充电电路16连接;左前馈式麦克风12、左反馈式麦克风10和左扬声器11均与左除噪电路14连接;耳塞主体的外部没有设置电线。如图2所示,右耳塞主体2的内部设有右反馈式麦克风20、右扬声器21和右电路板23,右电路板23上设有顺次连接的右除噪电路24、右可充电电池25和右充电电路26 ;右耳塞主体2的外部设有右前馈式麦克风22和右可导电接触点A27,右可导电接触点A27与右充电电路26连接;右前馈式麦克风22、右反馈式麦克风20和右扬声器21均与右除噪电路24连接;耳塞主体的外部没有设置电线。所述左除噪电路14、右除噪电路24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均包括顺次连接的模拟ANC器、混合器和BTL音频放大器,前馈式麦克风、反馈式麦克风均与模拟ANC器连接,扬声器与BTL音频放大器连接。模拟ANC器接收并处理来自前馈式麦克风和反馈式麦克风的噪声信号,将处理后的两个噪声信号输出至混合器的输入端;混合器混合这两个噪声信号,并将混合后的信号输出至所述BTL音频放大器的输入端;BTL音频放大器放大混合后的信号,并驱动扬声器播放所述信号,消除外界的打鼾噪声。本技术的实施例2:—种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包括半入耳式的左耳塞主体I和右耳塞主体2。如图1所示,左耳塞主体I的内部设有左反馈式麦克风10、左扬声器11和左电路板13,左电路板13上设有顺次连接的左除噪电路14、左可充电电池15和左充电电路16 ;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馈与反馈结合式的消除打鼾噪声的耳塞,其特征在于:包括耳塞主体;耳塞主体的内部设有反馈式麦克风、扬声器和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顺次连接的除噪电路、可充电电池和充电电路;耳塞主体的外部设有前馈式麦克风和可导电接触点A,可导电接触点A与充电电路连接;前馈式麦克风、反馈式麦克风和扬声器均与除噪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勋德陈永才陈诺为
申请(专利权)人:安百特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