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闵署成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6404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5 1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布线装置,它包括布线管道和布线机器人,布线管道包括管壁和设置在管壁内壁上的置线架、进线架,管壁内侧上端设有通道,通道上端设有电源线;布线机器人包括主体、驱动装置、驱动轮、进线手臂和取线手臂,主体滑动的设置在通道内,主体的上下两侧对称地设有多个与通道内壁抵接并可转动的驱动轮,主体的内部设有驱动装置,主体上端设有取电臂,取电臂与电源线滑动连接,主体下端设有千斤螺杆,千斤螺杆下端分别设有进线手臂和取线手臂,进线手臂的末端和取线手臂的末端分别设有进线手掌和取线手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布线机器人匹配特定布线管道进行无人布线,具有布线效率高、布线数量多、可反复使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布线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布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所有大中小城市的上空都布满了各种线路,像蜘蛛网一样,影响市容市貌,有的甚至断掉在树枝上、建筑物上,维修极其不便。因为长时间在空中日晒夜露、风吹雨淋,时间长了就会腐蚀氧化造成线路断裂,引发安全隐患。近几年城市化建设迅猛发展,但是地下放线工程还是跟不上城镇化的脚步。目前地下管道工程有五大特点:一、人工大,二、时间长,三、物料繁,四、资金大,五、反复开挖地面次数多。有的城市甚至每年在一个路面开挖三至四次,还是达不到长期的效果,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城镇的线路布置由空中转化为地下涵管人工布置,涵管内空间狭窄,效益低,空气不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使用全自动穿线管减少成本、消除安全隐患,完全可以代替人工来完成。根据调查,目前地下管道布线基本上都是人工进行穿线布置,尚无取代人工的全自动布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布线效率高、布线数量多、可反复使用的自动布线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布线装置,它包括布线管道和布线机器人,所述布线管道包括管壁和设置在管壁内壁上的置线架、进线架,所述管壁内侧上端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上端设有电源线;所述布线机器人包括主体、驱动装置、驱动轮、进线手臂和取线手臂,所述主体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通道内,所述主体的上下两侧对称地设有多个与所述通道内壁抵接并可转动的所述驱动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所述主体上端设有取电臂,所述取电臂与所述电源线滑动连接,所述主体下端设有千斤螺杆,所述千斤螺杆下端分别设有进线手臂和取线手臂,所述进线手臂的末端和取线手臂的末端分别设有进线手掌和取线手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反复开凿路面,只需一次开挖布置管道,数十年内可以反复使用。不需人工进行地下布线,通过布线机器人将线缆先放入进线架,然后引入各个置线架中,这样既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布线,又可以防止管道内的各条线路缠绕在一起,同时也节省了管道内的空间,使管道内可以布置更多的线缆,并分类将这些线缆布置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主体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设有多个从动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布线机器人移动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通道的不平整或线缆在进线架内产生的阻力导致主体偏斜,这时通过从动轮可以使主体回到原有位置,防止主体的磨损或卡死在通道内。进一步,所述进线架由多个滚动轴组成。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线缆进入进线架或者线缆由进线架引出至置线架时,由于线缆跟进线架之间的阻力,可能会妨碍到线缆的移动,将进线架的各边均设为滚动轴,可以减小阻力,使进线、置线过程更顺畅。进一步,所述进线手臂和取线手臂上分别设有用于调节长度和角度的连接件。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线手臂和取线手臂在连接线缆头的时候可能不便于操作,通过连接件调节进线手臂和取线手臂的长度和伸展角度可以便于接线。此夕卜,对于线径不同、用途不同的线缆,取线手臂需要将其放置在不同的置线架上,连接件的调节长度和角度的功能可以实现这一要求。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可由遥控器控制其正反转。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只有“正转/关/反转”三个档位的电源开关,但实际操作中人工对驱动装置的控制势必降低工作效率。遥控的控制方式使得驱动装置可以加入更多的功能,为后续功能的完善和丰富提供了控制基础。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电机和一个备用电机。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布置线径较大、质量较大的线缆时,一个电机驱动可能功率不足以克服布线过程中产生的阻力,因此增加一个备用电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管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布线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主体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主体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管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管壁,2、置线架,3、进线架,4、通道,41、电源线,5、主体,61、进线手臂,62、取线手臂,71、进线手掌,72、取线手掌,8、连接件,91、驱动轮,92、从动轮,10、取电臂,11、千斤螺杆,12、驱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所示,一种自动布线装置,它包括布线管道和布线机器人,所述布线管道包括管壁I和设置在管壁I内壁上的置线架2、进线架3,所述管壁I内侧上端设有通道4,所述通道4上端设有电源线41 ;所述布线机器人包括主体5、驱动装置12、驱动轮91、进线手臂61和取线手臂62,所述主体5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通道4内,所述主体5的上下两侧对称地设有多个与所述通道4内壁抵接并可转动的所述驱动轮91,所述驱动装置12设置在所述主体5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12的输出端驱动所述驱动轮91转动,所述主体5上端设有取电臂10,所述取电臂10与所述电源线41滑动连接,所述主体5下端设有千斤螺杆11,所述千斤螺杆11下端分别设有进线手臂61和取线手臂62,所述进线手臂61的末端和取线手臂62的末端分别设有进线手掌71和取线手掌72。所述主体5的左右两侧对称的设有多个与所述通道4内壁抵接并可转动的从动轮92ο所述进线架3由多个滚动轴组成。所述进线手臂61和取线手臂62上分别设有用于调节长度和角度的连接件8。所述驱动装置12可由遥控器控制,使所述驱动轮91正转或反转。所述驱动装置12包括一个电机和一个备用电机。本技术的工作过程:首先在布线管道的一端(视为入口 )将布线机器人设置在通道4内,使取电手臂10与电源线41接触良好,为电源线41通电。将线缆的一端连接在进线手臂61上,控制驱动装置12使其朝布线管道的另一端移动,移动过程中带动线缆逐步进入进线架3。当布线机器人到达布线管道的另一端时,将线缆头从进线手臂61的手掌71上取下,连接到取线手臂62的取线手掌72上,同时调整取线手臂62的长度和角度,使取线手掌72正好伸到某个置线架2上,然后用遥控控制驱动装置12,使其驱动布线机器人反向运动,直到回到布线管道的入口一端。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取线手掌72带动已经在进线架3内的线缆移动到对应的置线架2上,实现了布线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自动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布线管道和布线机器人,所述布线管道包括管壁⑴和设置在管壁⑴内壁上的置线架(2)、进线架(3),所述管壁⑴内侧上端设有通道(4),所述通道(4)上端设有电源线(41); 所述布线机器人包括主体(5)、驱动装置(12)、驱动轮(91)、进线手臂(61)和取线手臂(62),所述主体(5)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通道(4)内,所述主体(5)的上下两侧对称地设有多个与所述通道(4)内壁抵接并可转动的所述驱动轮(91),所述驱动装置(12)设置在所述主体(5)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布线管道和布线机器人,所述布线管道包括管壁(1)和设置在管壁(1)内壁上的置线架(2)、进线架(3),所述管壁(1)内侧上端设有通道(4),所述通道(4)上端设有电源线(41);所述布线机器人包括主体(5)、驱动装置(12)、驱动轮(91)、进线手臂(61)和取线手臂(62),所述主体(5)滑动的设置在所述通道(4)内,所述主体(5)的上下两侧对称地设有多个与所述通道(4)内壁抵接并可转动的所述驱动轮(91),所述驱动装置(12)设置在所述主体(5)的内部,所述驱动装置(12)的输出端驱动所述驱动轮(91)转动,所述主体(5)上端设有取电臂(10),所述取电臂(10)与所述电源线(41)滑动连接,所述主体(5)下端设有千斤螺杆(11),所述千斤螺杆(11)下端分别设有进线手臂(61)和取线手臂(62),所述进线手臂(61)的末端和取线手臂(62)的末端分别设有进线手掌(71)和取线手掌(7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署成
申请(专利权)人:闵署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