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技术

技术编号:11416727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6 17:19
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中,通过在像素电路中增设串联电阻,降低电源线压降及漏电流对显示效果的影响,从而提高显示均匀性,而且所述像素电路的漏电流路径仅为一条,该条漏电流路径由多个薄膜晶体管串联组成,能够进一步减少漏电流,由此,采用所述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不但可以减弱暗态时的微亮点,提高对比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显示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板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
技术介绍
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英文全称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ing Emitting Display,简称AMOLED)能够自行发光,不像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英文全称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TFT-LCD)需要背光系统(backlight system)才能点亮,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更高,而且更轻薄。目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被誉为可以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新一代显示器。在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中,每个像素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ing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和用于驱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像素电路。每个像素的亮度由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决定,而流经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但由其对应的像素电路控制,还会受到电源线压降的影响而改变。由于每个像素的电源线走线各不相同,因此在每条电源线上的压降也各不相同,如此造成每个像素的亮度与预想值出现差异。各个像素响应同一数据信号却产生具有不同亮度的光,从而很难显示具有均匀亮度的图像。而且,显示处于暗态时非常容易出现微亮点现象。例如,在全黑(0灰阶)状态时,部分像素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因流经的电流较高而发出肉眼可辨的光。此外,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通常由薄膜晶体管(英文全称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搭建而成,由于受到薄膜晶体管的漏电流的不利因素的影响,会进一步加重微亮点现象,造成对比度低。请参考图1,其为现有技术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的像素电路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所常用的像素电路10由6个薄膜晶体管(T31至T36)和1个电容(C)搭建而成,所述像素电路10分别与电源正压VDD和电源负压VSS连接,并接收第一扫描线scan[n-1]和第二扫描线scan[n]提供的扫描信号以及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DATA.。然而,当显示处于暗态时第三薄膜晶体管T3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34存在漏电流,使得N2节点的电压降低,造成驱动薄膜晶体管T31的电流升高,因此流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电流会增大,进而加重微亮点现象。目前,常用的像素电路一般都存在漏电流问题,而且漏电流路径比较多(两条以上),每条漏电流路径的漏电流也比较大。例如,如图1所示的像素电路10就存在2条漏电流路径,2条漏电流路径均为单个薄膜晶体管,分别是第三薄膜晶体管T33和第四薄膜晶体管T34。基此,如何提高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显示均匀性,同时改善微亮点现象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以解决现有的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的显示均匀性差、存在微亮点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用于与电源、扫描线和数据线连接,所述电源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所述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第四扫描线,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三节点与第三电源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三扫描线;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在数据线与第一节点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四扫描线;第三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一节点与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其栅极接到第二节点;第四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三节点与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二扫描线;第五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一节点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第六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第七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二扫描线;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一节点与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第一电容,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二节点之间;第二电容,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可选的,在所述的像素电路中,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用作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源,所述第三电源用于提供初始化电平。可选的,在所述的像素电路中,还包括第八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八薄膜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三电源之间,所述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第三扫描线。可选的,在所述的像素电路中,还包括第八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八薄膜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所述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第三扫描线。可选的,在所述的像素电路中,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之间。可选的,在所述的像素电路中,还包括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二节点与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之间。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所述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包括:扫描周期分为第一时间段、第二时间段和第三时间段,其中,在第一时间段,第二扫描线和第三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均为低电平,打开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七薄膜晶体管、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八薄膜晶体管,通过第三电源将第二节点的电压初始化为低电平;在第二时间段,第二扫描线和第四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均为低电平,第三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为高电平,关闭第一薄膜晶体管和第八薄膜晶体管,打开第二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和第七薄膜晶体管,将数据信号分别写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在第三时间段,第一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为低电平,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第四扫描线提供的扫描信号均为高电平,打开第五薄膜晶体管和第六薄膜晶体管,驱动电流沿第一电源经第五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路径流到第二电源,致使有机发光二极管点亮发光。可选的,在所述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中,所述扫描周期还包括用于避免时序冲突的切换时间段,所述切换时间段设置于所述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之间。相应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所述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像素电路。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中,通过在像素电路中增设串联电阻,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用于与电源、扫描线和数据线连接,所述电源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所述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第四扫描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三节点与第三电源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三扫描线;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在数据线与第一节点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四扫描线;第三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一节点与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其栅极接到第二节点;第四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三节点与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二扫描线;第五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一节点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第六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第七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二扫描线;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一节点与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之间;第一电容,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二节点之间;第二电容,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所述像素电路用于与电源、扫描线和数据线连接,所述
电源包括第一电源、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所述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
扫描线、第三扫描线和第四扫描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
第一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三节点与第三电源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三扫
描线;
第二薄膜晶体管,连接在数据线与第一节点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四扫描
线;
第三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一节点与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其栅极
接到第二节点;
第四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三节点与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其栅极
连接到第二扫描线;
第五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一节点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一扫
描线;
第六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
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一扫描线;
第七薄膜晶体管,连接在第二节点与第三节点之间,其栅极连接到第二扫
描线;
第一电阻,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
第二电阻,连接在第一节点与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之间;
第一电容,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二节点之间;
第二电容,连接在第一电源与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源极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
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用作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源,
所述第三电源用于提供初始化电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八薄膜晶体管,
所述第八薄膜晶体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漏极与第三电源之间,所述
第八薄膜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第三扫描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晖胡思明张婷婷杨楠刘周英张小宝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