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缠绕的耳机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0203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3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包括耳机插头、主线、左分线、右分线、左耳塞及右耳塞,耳机插头连接于主线一端,主线另一端则分成前述左分线和右分线,左、右耳塞分别对应连接于左、右分线的延伸末端;左、右分线上设置有可沿左、右分线滑动的合线器,合线器具有下端合线凹腔和上端卡槽;左、右分线沿合线凹腔的前、后端开口一同穿过合线凹腔;耳机插头包括有插接柱和连接于插接柱与主线之间的绝缘套,插接柱自绝缘套一端伸出,绝缘套另一端形成有限位卡块,限位卡块自卡槽的上端开口可拆卸式嵌于卡槽内;藉此,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耳机线缠绕成一团的问题,其方便实用,且有利于延长耳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
技术介绍
随着各类便携电子通讯设备的发展与普及,MP4、IPAD、手机等几乎成为人们的必备用品,通常这些电子产品配备有耳机供使用者听音乐、语音通话等,因此,耳机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普遍。通常,耳机线包括有耳机插头、主线、左听筒线、右听筒线、左听筒及右听筒,在使用过程中耳机线常常会缠成一团甚至打结,再次使用时需要用很长时间去仔细理顺,给使用带来了不便;尤其是,耳机插头与主线的连接部位、听筒与分线的连接部位更是容易在缠绕、理顺过程中,被拉扯出现折损,影响了耳机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研宄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其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耳机线缠绕成一团的问题,方便实用,且有利于延长耳机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包括有耳机插头、耳机线缆、左耳塞及右耳塞,该耳机线缆包括有主线、左分线和右分线,该耳机插头连接于主线一端,主线另一端则分成前述左分线和右分线,该左、右耳塞分别对应连接于左、右分线的延伸末端;该左、右分线上设置有可沿左、右分线滑动的合线器,该合线器具有下端合线凹腔和上端卡槽,该合线凹腔具有下端开口、前端开口及后端开口,该卡槽具有上端开、前端开口及后端开口 ;该左、右分线沿合线凹腔的前、后端开口一同穿过合线凹腔;该耳机插头包括有插接柱和连接于插接柱与主线之间的绝缘套,该插接柱自绝缘套一端伸出,该绝缘套另一端一体连接有限位卡块,该限位卡块自卡槽的上端开口可拆卸式嵌于卡槽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分线上沿线同向延伸形成有收容腔,该收容腔的开口呈渐收状,在合线器作用下,前述右分线嵌入左分线的收容腔内合并成一根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分线截面呈椭圆形结构,所述右分线截面呈圆形结构,所述收容腔截面呈C形结构,所述合线凹腔截面呈圆形结构,其下端开口宽度小于其本身圆形直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槽截面呈C形结构,其上端开口呈渐收状;所述限位卡块截面呈圆形结构,并限位卡块前、后端自中段部位起呈渐大之结构,该限位卡块的前、后端分别抵于卡槽的前、后端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合线器上对应卡槽的前、后端面处分别形成有便于拔出限位卡块的让位空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线上设置有SR档。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合线器、限位卡块的设置,使得耳机在收卷状态下,其合线器滑到靠近左、右耳塞位置处,耳机插头也通过限位卡块固定于合线器上,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耳机线缠绕成一团的问题,其操作简单、方便实用,且很好地保护了耳机插头与主线间、耳塞与分线间的关键易损部位,有利于延长耳机的使用寿命。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耳机的收卷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2中M-M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合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沿N-N作截面所示合线器与限位卡块的结构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耳机插头11、插接柱12、绝缘套20、耳机线缆21、主线22、左分线221、收容腔23、右分线31、左耳塞32、右耳塞40、SR 档50、合线器51、合线凹腔52、卡槽53、让位空间60、限位卡块70、扎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耳机包括有耳机插头10、耳机线缆20、左耳塞31及右耳塞32,该耳机线缆20包括有主线21、左分线22和右分线23,该主线21上设置有SR档40 ;该耳机插头10连接于主线21 —端,主线21另一端则分成前述左分线22和右分线23,该左耳塞31及右耳塞32分别对应连接于左分线22和右分线23的延伸末端。该左分线22和右分线23上设置有可沿左分线22和右分线23滑动的合线器50,该合线器50具有下端合线凹腔51和上端卡槽52,该合线凹腔51具有下端开口、前端开口及后端开口,该卡槽52具有上端开、前端开口及后端开口 ;该左分线22和右分线23沿合线凹腔51的前、后端开口一同穿过合线凹腔51 ;该耳机插头10包括有插接柱11和连接于插接柱11与主线21之间的绝缘套12,该插接柱11自绝缘套12 —端伸出,该绝缘套12另一端一体连接式形成有限位卡块60,该限位卡块60自卡槽52的上端开口可拆卸式嵌于卡槽52内。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左分线22上沿线同向延伸形成有收容腔221,该收容腔221的开口呈渐收状,在合线器40作用下,前述右分线23嵌入左分线22的收容腔221内合并成一根线;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分线22截面呈椭圆形结构,所述右分线23截面呈圆形结构,所述收容腔221截面呈C形结构,所述合线凹腔51截面呈圆形结构,其下端开口宽度小于其本身圆形直径;所述卡槽52截面呈C形结构,其上端开口呈渐收状;如图5所示,所述限位卡块60截面呈圆形结构,并限位卡块60前、后端自中段部位起呈渐大之结构,该限位卡块60的前、后端分别抵于卡槽52的前、后端面,以及,所述合线器50上对应卡槽52的前、后端面处分别形成有便于拔出限位卡块60的让位空间53。如图2所示,其显示了耳机的收卷状态;在不需使用耳机时,先将合线器50沿线滑动,以将左分线22和右分线23合并成一体形成一根线,再将耳机线叠绕至合适,通过限位卡块60将耳机插头10固定于合线器50上,为了更好地整理耳机线缆20,也可以通过扎带70将叠绕于一起的耳机线缆20捆绑。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合线器、限位卡块的设置,使得耳机在收卷状态下,其合线器滑到靠近左、右耳塞位置处,耳机插头也通过限位卡块固定于合线器上,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中耳机线缠绕成一团的问题,其操作简单、方便实用,且很好地保护了耳机插头与主线间、耳塞与分线间的关键易损部位,有利于延长耳机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包括有耳机插头、耳机线缆、左耳塞及右耳塞,该耳机线缆包括有主线、左分线和右分线,该耳机插头连接于主线一端,主线另一端则分成前述左分线和右分线,该左、右耳塞分别对应连接于左、右分线的延伸末端,其特征在于: 该左、右分线上设置有可沿左、右分线滑动的合线器,该合线器具有下端合线凹腔和上端卡槽,该合线凹腔具有下端开口、前端开口及后端开口,该卡槽具有上端开、前端开口及后端开口 ;该左、右分线沿合线凹腔的前、后端开口一同穿过合线凹腔;该耳机插头包括有插接柱和连接于插接柱与主线之间的绝缘套,该插接柱自绝缘套一端伸出,该绝缘套另一端一体连接有限位卡块,该限位卡块自卡槽的上端开口可拆卸式嵌于卡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绕的耳机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分线上沿线同向延伸形成有收容腔,该收容腔的开口呈渐收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缠绕的耳机线,包括有耳机插头、耳机线缆、左耳塞及右耳塞,该耳机线缆包括有主线、左分线和右分线,该耳机插头连接于主线一端,主线另一端则分成前述左分线和右分线,该左、右耳塞分别对应连接于左、右分线的延伸末端,其特征在于:该左、右分线上设置有可沿左、右分线滑动的合线器,该合线器具有下端合线凹腔和上端卡槽,该合线凹腔具有下端开口、前端开口及后端开口,该卡槽具有上端开、前端开口及后端开口;该左、右分线沿合线凹腔的前、后端开口一同穿过合线凹腔;该耳机插头包括有插接柱和连接于插接柱与主线之间的绝缘套,该插接柱自绝缘套一端伸出,该绝缘套另一端一体连接有限位卡块,该限位卡块自卡槽的上端开口可拆卸式嵌于卡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庆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朝阳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