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136216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和用户设备。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包括:由用户设备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一传输块;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第一传输块;从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二传输块;以及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第二传输块,并且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第二软缓冲区。上述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和用户设备既能减少基站端速率匹配和用户设备端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又能在传输块小时增加HARQ处理的总数量,使其高于最小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以下简称为HARQ)存储空间管理,特别是有关于用于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以下简称为LTE)移动通信网络中载波聚合的HARQ存储空间管理。
技术介绍
LTE系统通过简单的网络架构,提供高峰数据速率(highpeakdatarate)、低延迟、更好的系统容量和较低的营运成本(operatingcost)。LTE系统还提供对较旧无线网络(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简称为GSM)、码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简称为CDMA)、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简称为UMTS))的无缝整合。LTE系统中,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网(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简称为E-UTRAN)包括与多个移动台(意指用户设备)通信的多个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B,简称为eNodeB或eNB)。业界致力于改进LTE系统以至少满足高级国际移动通信(Internation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Advanced,简称为IMT-Advanced)第四代(fourthgeneration,简称为4G)标准。对LTE系统的主要改进之一在于支持高达100MHz的带宽并且反向兼容现存无线网络系统。载波聚合被引入来提高系统吞吐量(systemthroughput)。利用载波聚合,增强的LTE系统(LTE-advancesystem)能够支持超过1Gbps的下行链路峰值目标数据率和超过500Mbps的上行链路峰值目标数据率。因为此种技术允许运营商将几个较小的连续或非连续的分量载波(componentcarrier,简称为CC)聚合来提供更高的系统带宽,并且此种技术允许现有用户通过使用一个分量载波来存取系统从而提供反向兼容,所以此种技术很具有吸引力。一种名为HARQ的技术可以用于检错和纠错。在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RepeatRequest)的方法中,检错比特是添加在数据上来传输。HARQ中,还添加纠错比特。当接收器接收到数据传输时,接收器使用检错比特来决定是否有数据丢失。如果有,则接收器能够使用纠错比特来恢复(解码)丢失的数据。如果接收器不能够使用纠错比特来恢复丢失的数据,则接收器可以使用二次传输所携带的附加信息(包括更多的纠错信息)来恢复数据。HARQ的机制通过将来自初次传输的信息和随后至少一次重传的附加信息组合起来执行纠错。为执行HARQ,需要一定量的HARQ存储空间来储存数据。此外,需要多个HARQ处理(HARQprocess)来检测和恢复多个错误的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对于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简称为FDD)中的LTE系统来说,HARQ存储空间被平分,用于不具有空间多工(spatialmultiplexing)的传输模式(transmissionmode)的8个HARQ处理,或者平分用于具有空间多工的16个HARQ处理。对于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ing,简称为TDD)中的LTE系统来说,所需的HARQ处理的数量基于时分双工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而改变。每一HARQ处理的缓冲区大小是传输块大小的最大值计算所得。基于用户设备类别(UEcategory)和传输模式,为每一HARQ处理设计全缓冲区大小或者有限缓冲速率匹配(LimitedBufferRateMatching,简称为LBRM)。在LTE第8版/第9版协议(Rel-8/9)中,因为规定的HARQ处理的最小需求数量小于最大所需数量,所以已经出现了用户设备缺乏HARQ处理的情况。如果网络使用保守的调度方法,则这种情况会影响峰值系统吞吐量。使用载波聚合时,因为反向兼容,所以对于用户设备类型1-5不会考虑载波聚合行为来增加HARQ存储空间。在载波聚合方案中,用于每一HARQ处理的缓冲区大小仍是在多个服务小区(servingcells)间平分,可能使得接收到的编码比特大于其缓冲区大小。对于用户设备类型6-7,虽然增加了全部软通道比特(softchannelbits)缓冲区大小,但是其被设计为反向兼容用户设备类型4。以上的讨论表示软通道比特缓冲区可能小于演进型基站所假定的大小。在LTE第10版协议(Rel-10)中,演进型基站的速率匹配原则保持不变,但额外定义了在用户设备端丢弃溢出编码比特的规则。因此,演进型基站的速率匹配和用户设备的软比特储存空间大小在频分双工和时分双工两种模式下都可能出现不匹配的情况,并且可以预期会出现性能下降。在LTE第11版协议(Rel-11)中支持多个聚合的小区间不同的时分双工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既然不同服务小区所需的HARQ处理的最大数量可能不同,可以预期不同服务小区间的HARQ性能也可能不同。本专利技术致力于寻找一种解决方案来提供一种智能的HARQ软缓冲区管理,以在活动的HARQ处理的总数量小时减少演进型基站端速率匹配和用户设备端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在传输块小时增加HARQ处理的总数量,使其高于最小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包括:由用户设备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一传输块;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HARQ处理,用以储存第一传输块;从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二传输块;以及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HARQ处理,用以储存第二传输块。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第二软缓冲区,第一软缓冲区中保留的缓冲区空间满足最小系统需求,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所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器、解码器和HARQ控制器。接收器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解码器解码第一传输块和第二传输块为错误的传输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控制器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HARQ处理,用以储存第一传输块。HARQ控制器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HARQ处理,用以储存第二传输块。其中第一软缓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第二软缓冲区,第一软缓冲区中保留的缓冲区空间满足最小系统需求,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所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在活动的HARQ处理的总数量小时减少演进型基站端速率匹配和用户设备端软缓冲区储存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在传输块小时增加HARQ处理的总数量,使其高于最小需求。附图说明图1A为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用户设备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一传输块;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该第一传输块;从该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二传输块;以及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该第二传输块,并且其中该第一软缓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该第二软缓冲区。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11 US 14/052,6191.一种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用户设备从多载波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一传输块;分配具有第一缓冲区大小的第一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一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该第一传输块;从该基站接收并解码错误的第二传输块;以及分配具有第二缓冲区大小的第二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二软缓冲区相关于第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用以储存该第二传输块,并且其中该第一软缓冲区的至少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该第二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一软缓冲区中保留的缓冲区空间满足最小系统需求,该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所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设备操作于具有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并且其中每一分量载波具有用于每一对应分量载波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专属缓冲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用户设备操作于具有多个分量载波的载波聚合,并且其中所有分量载波共享用于所有分量载波的所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共用缓冲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区大小等于该基站所使用的固定速率匹配大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缓冲区大小的分配发生于所需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错误传输块数量小于一预定数量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缓冲区大小的分配发生于所需要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错误传输块数量大于一预定数量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缓冲区大小小于该第一缓冲区大小,并且该预定数量是取决于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最小所需数量和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数量。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该第一传输块的大小动态决定该第一缓冲区大小。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决定该第二缓冲区大小以满足最小系统需求,该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所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总数量以及聚合的分量载波数量。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软缓冲区是循环缓冲区,并且其中该用户设备首先释放具有对应在该循环缓冲区中的已接收的比特中较高指数的比特。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传输块具有比其他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传输块更小的传输块大小时,选择该第一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以释放该第一软缓冲区的一部分。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区分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选择相关于一第三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处理的第三软缓冲区,其中该第三软缓冲区的一部分被释放以待分配作为该第二软缓冲区,并且其中该第三软缓冲区中保留的缓冲区空间满足最小系统需求,该最小系统需求取决于相应分量载波的所需混合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家豪陈儒雅陈义昇
申请(专利权)人: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