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载式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071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承载式车身结构,包括器材箱左总成与器材箱右总成,所述器材箱左总成与器材箱右总成通过器材箱前总成器材箱后总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配置上述承载式车身结构,可以使消防车变得结构紧凑、防腐性能优越、重量轻,使常规主战消防车可以达到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灭火救援工作,抢夺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载式车身结构
本技术涉及消防器材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承载式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火险抢救中,消防车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消防车的优越性,可以联系到每一个在火险当中等待救援的生命,现有的消防车虽然可以出色的完成救援工作,但是在性能上仍然需要改进,尤其是其结构臃肿的问题,不易进入狭小的空间进行抢险工作。 所以,研制出一种结构简洁的承载式车身结构,是业内人士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承载式车身结构,能够使消防车变得结构小巧、防腐性能优越。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承载式车身结构,包括若干隔板,若干隔板之间互相连接构成内部存在置物空间的器材箱,所述器材箱包括器材箱左总成与器材箱右总成,所述器材箱左总成与器材箱右总成通过器材箱前总成器材箱后总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器材箱前总成包括前舱上连接板,所述前舱上连接板的一端设有前部竖板连接板,所述前部竖板连接板的一端设有前中蒙板,所述前舱上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前封板挡板,并且所述前舱上连接板与所述前封板挡板的一端连接呈直角。 进一步的,所述器材箱后总成包括水罐后部上口下板,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的上端设有卷筒横板,所述卷筒横板上端设有后部顶板;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的下端与水罐后部下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水罐后部下封板的另一端与水罐后部封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水罐后部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蒙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与水罐后部下封板、水罐后部下封板与水罐后部封板、水罐后部封板与水泵蒙板均连接呈直角;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的后端设有后翻门上板,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与后翻门上板通过设置在后翻门上板左右两端的泵房左侧竖板和泵房右侧竖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器材箱左总成包括底部蜂窝板以及位于所述底部蜂窝板上方的左顶板,所述底部蜂窝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左第二纵板,所述左第二纵板一侧的两端设有左第一纵板和左第三纵板,所述左第一纵板上设有前部吊块,所述左第二纵板另一侧设有上下排布的左中舱上隔板和左中舱下隔板,所述左中舱上隔板和左中舱下隔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左第一横板和左第二横板,所述左第一横板和左第二横板的上端设有左横板顶板支撑座,所述左横板顶板支撑座上设有左横板顶板支撑板;所述左第一横板的外侧通过左前舱隔板连接有左前竖板,所述左前竖板的外侧设有竖板嵌板;所述左第二横板的外侧通过上下排布的左后舱上隔板和左后舱下隔板连接有左第三横板,所述左第三横板的外侧通过第三横板加强筋连接有左后竖板,所述左后竖板上设有左后吊块;所述左前竖板和左第三横板的外侧连接有左侧顶板下板,所述左侧顶板下板上设有器材厢灯长板,所述器材厢灯长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器材厢灯前支座和器材厢灯后支座;所述左前竖板、左前舱隔板、左第一横板、左第二横板、左第三横板、左后竖板、左横板支撑座、左第一纵板、左第二纵板和左第三纵板固定在所述底部蜂窝板上,并且所述底部蜂窝板通过左前竖板、左前舱隔板、左第三横板、左后竖板、左横板支撑座、左第一纵板、左第二纵板和左第三纵板与所述左顶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器材箱右总成包括右侧底部蜂窝板以及位于所述右侧底部蜂窝板上方的右顶板,所述右侧底部蜂窝板上设有右第二纵板,所述右第二纵板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右第一纵板和右第三纵板,所述右第一纵板上设有右侧前部吊块,所述右第二纵板的另一侧设有上下排布的右中舱上隔板和右中舱下隔板,所述右中舱上隔板和右中舱下隔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右第一横板和右第二横板,所述右第一横板和右第二横板通过顶板支撑板连接有右侧器材厢灯长板,所述右侧器材厢灯长板上设有右侧顶板下板,并且所述右侧器材厢灯长板两端分别设有右侧厢灯板前支座和右侧厢灯板后支座;所述右第一横板通过右前舱隔板与右前竖板相连,所述右前竖板上设有右侧竖板嵌板;所述右第二横板通过上下排布的右后舱上隔板和右后舱下隔板与所述右后竖板相连,所述右后竖板的外侧设有右后包板,并且内侧设有右后包板内板,所述右后包板上设有右侧后部吊块;所述顶板支撑板、右前竖板、右第一纵板、右第二纵板、右第三纵板、右后竖板、右后包板、右侧第一横板和右侧第二横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右侧底部蜂窝板上,并且所述右侧底部蜂窝板通过所述顶板支撑板、右前竖板、右第一纵板、右第二纵板、右第三纵板、右后竖板和右后包板连接所述右顶板。 进一步的,所述前部竖板连接板和前中蒙板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左前竖板和右前竖板连接,所述前舱上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左第一纵板和右前第一纵板连接,所述前封板挡板分别与所述左第一横板和右第一横板连接,所述卷筒横板分别与所述左第三横板和右第三横板连接,所述泵房左侧竖板和水泵蒙板分别与所述底部蜂窝板连接,所述泵房右侧竖板和水泵蒙板分别与所述右侧底部蜂窝板连接,所述水罐后封板分别与所述左后隔舱上隔板和右后隔舱上隔板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配置上述承载式车身结构,可以使消防车变得结构紧凑、防腐性能优越、重量轻,使常规主战消防车可以达到不易到达的地方进行灭火救援工作,抢夺救援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器材箱前总成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器材箱后总成结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器材箱左总成结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器材箱右总成结构爆炸图。 图中: 1、前中蒙板;2、前舱上连接板;3、前封板挡板;4、前部竖板连接板;5、泵房左侧竖板;6、卷筒横板;7、水罐后部封板;8、水罐后部下封板;9、水罐后部上口下板;10、泵房右侧竖板;11、后翻门上板;12、后部顶板;13、水泵蒙板;14、底部蜂窝板;15、左前竖板;16、竖板嵌板;17、左第一纵板;18、左第二纵板;19、和左第三纵板;20、左第一横板;21、左第二横板;22、左第三横板;23、左后竖板;24、第三横板加强筋;25、左前舱隔板;26、左中舱上隔板;27、左中舱下隔板;28、左后舱上隔板;29、左后舱下隔板;30、左横板顶板支撑座;31、左顶板;32、左横板顶板支撑板;33、左后吊块;34、器材厢灯长板;35、器材厢灯前支座;36、器材厢灯后支座;37、左侧顶板下板;38、前部吊块;39、右侧底部蜂窝板;40、右前竖板;41、右第一纵板;42、右第二纵板;43、右第三纵板;44、右第一横板;45、右第二横板;46、右后竖板;47、右后包板;48、右后包板内板;49、右顶板;50、顶板支撑板;51、右侧顶板下板;52、右侧厢灯板前支座;53、右侧厢灯板后支座;54、右侧器材厢灯长板;55、右前舱隔板;56、右中舱上隔板;57、右中舱下隔板;58、右后舱上隔板;59、右后舱下隔板;60、右侧竖板嵌板;61、右侧前部吊块;62、右侧后部吊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隔板,若干隔板之间互相连接构成内部存在置物空间的器材箱,所述器材箱包括器材箱左总成与器材箱右总成,所述器材箱左总成与器材箱右总成通过器材箱前总成器材箱后总成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载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隔板,若干隔板之间互相连接构成内部存在置物空间的器材箱,所述器材箱包括器材箱左总成与器材箱右总成,所述器材箱左总成与器材箱右总成通过器材箱前总成器材箱后总成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材箱前总成包括前舱上连接板(2),所述前舱上连接板(2)的一端设有前部竖板连接板(4),所述前部竖板连接板(4)的一端设有前中蒙板(1),所述前舱上连接板(2)的另一端设有前封板挡板(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材箱后总成包括水罐后部上口下板(9),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9)的上端设有卷筒横板(6),所述卷筒横板(6)上端设有后部顶板(12);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9)的下端与水罐后部下封板(8)的一端连接,所述水鍾后部下封板(8)的另一端与水鍾后部封板(7)的一端连接,所述水鍾后部封板(7)的另一端与所述水泵蒙板(13)的一端连接,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9)与水罐后部下封板(8 )、水罐后部下封板(8 )与水罐后部封板(7 )、水罐后部封板(7 )与水泵蒙板(13 )均连接呈直角;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9)的后端设有后翻门上板(11),所述水罐后部上口下板(9)与后翻门上板(11)通过设置在后翻门上板(11)左右两端的泵房左侧竖板(5)和泵房右侧竖板(10)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载式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器材箱左总成包括底部蜂窝板(14)以及位于所述底部蜂窝板(14)上方的左顶板(31),所述底部蜂窝板(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左第二纵板(18),所述左第二纵板(18)—侧的两端设有左第一纵板(17)和左第三纵板(19),所述左第一纵板(17)上设有前部吊块(38),所述左第二纵板(18)另一侧设有上下排布的左中舱上隔板(26)和左中舱下隔板(27),所述左中舱上隔板(26)和左中舱下隔板(27)的两端分别设有左第一横板(20)和左第二横板(21),所述左第一横板(20)和左第二横板(21)的上端设有左横板顶板支撑座(30),所述左横板顶板支撑座(30)上设有左横板顶板支撑板(32);所述左第一横板(20)的外侧通过左前舱隔板(25)连接有左前竖板(15),所述左前竖板(15)的外侧设有竖板嵌板(16);所述左第二横板(21)的外侧通过上下排布的左后舱上隔板(28)和左后舱下隔板(29)连接有左第三横板(22),所述左第三横板(22)的外侧通过第三横板加强筋(24)连接有左后竖板(23),所述左后竖板(23)上设有左后吊块(33);所述左前竖板(15)和左第三横板(22)的外侧连接有左侧顶板下板(37),所述左侧顶板下板(37)上设有器材厢灯长板(34),所述器材厢灯长板(34)的两端分别设有器材厢灯前支座(35)和器材厢灯后支座(36);所述左前竖板(15)、左前舱隔板(25)、左第一横板(20)、左第二横板(21)、左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冠军谢玉峰邹凯何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盾特种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