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铁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323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援铁锹,包括铁锹柄、连接套、铁锹本体、连接件、握手柄、加强筋、一对脚踏条、引水槽、连接通孔、连接柱、升降杆、升降控制器、底座及多个抓地钉;连接套及握手柄设在铁锹柄两端,连接件设在铁锹本体一端,连接件与连接套连接,铁锹本体连在铁锹柄上;加强筋设在铁锹本体上,脚踏条设在铁锹本体上,引水槽设在加强筋上;连接通孔设在铁锹柄端部,连接通孔与连接柱适配连接;升降杆的上端与连接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升降杆的下端与升降控制器连接,升降控制器设在底座上,多个抓地钉均匀分布在底座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快速和轻松的锹走事故现场的泥石,大大节约了体力,且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污水横流,有利于救援行动的展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_种救援铁揪
本技术涉及一种铁锹,尤其涉及一种救援铁锹
技术介绍
近些年,自然灾害的频发,泥石流、地震等已经成为了伤害最大、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在事故的救援现场,需要挖掘机等设备进行挖掘救援。在伤害较小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铁锹先自行救援,但现有技术的铁锹只有铲的功能,不利于现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救援铁锹,能在救援现场快速的锹走泥沙石,确保救援的有序进行,可在空间狭小的地方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救援铁锹,包括铁锹柄、连接套、铁锹本体、连接件、握手柄、加强筋、一对脚踏条、引水槽、连接通孔、连接柱、升降杆、升降控制器、底座及多个抓地钉;所述的连接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的一端,所述的握手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的另一端,所述的握手柄上设有防滑纹;所述的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一端,所述的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的连接套适配连接,使所述的铁锹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铁锹柄上,所述的铁锹本体的前端呈半椭圆形结构;所述的加强筋呈鱼骨状且所述的加强筋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加强筋与所述的铁锹本体是一体结构,所述的加强筋的后端与所述的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一对脚踏条为平面结构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的后端,位于所述的连接件的两侧;所述的引水槽设置在所述的加强筋上,位于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中部,所述的引水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中轴线方向位于一直线上,所述的引水槽的后部为圆形凹槽,所述的引水槽的前部呈长条状凹槽且与所述的圆形凹槽连通;所述的连接通孔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的端部,位于所述的连接套的一侧,所述的连接通孔的纵截面是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所述的连接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的连接柱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的连接柱是上窄下宽的柱形结构,所述的连接通孔与所述的连接柱通过螺纹适配连接;所述的升降杆的上端与所述的连接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杆的下端与所述的升降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升降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多个抓地钉均匀分布在所述的底座的底部。 上述的救援铁锹,其中,所述的铁锹柄呈圆柱形,所述的铁锹柄内设有加强柱,所述的加强柱与所述的铁锹柄同轴设置。 上述的救援铁锹,其中,所述的铁锹柄的中部设有一对拉环,所述的一对拉环上分别连接有拉绳。 上述的救援铁锹,其中,所述的铁锹柄内嵌入安装有电池,所述的铁锹柄上通过连接杆设有照明灯,所述的照明灯位于所述的铁锹柄的中央且所述的照明灯的光线射向铁锹本体的前端中央。 本技术能快速和轻松的锹走事故现场的泥石,大大节约了体力,且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污水横流,有利于救援行动的展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救援铁锹的俯视图。 图2是本技术一种救援铁锹的杠杆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本技术一种救援铁锹的铁锹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救援铁锹,包括铁锹柄1、连接套2、铁锹本体3、连接件4、握手柄5、加强筋6、一对脚踏条7、引水槽8、连接通孔9、连接柱10、升降杆11、升降控制器12、底座13及多个抓地钉14 ;所述的连接套2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I的一端,所述的握手柄5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I的另一端,所述的握手柄5上设有防滑纹15 ;所述的连接件4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3的一端,所述的连接件4的一端与所述的连接套2适配连接,使所述的铁锹本体3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铁锹柄I上,铁锹本体3可更换,所述的铁锹本体3的前端呈半椭圆形结构;所述的加强筋6呈鱼骨状且所述的加强筋6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3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加强筋6与所述的铁锹本体3是一体结构,所述的加强筋6的后端与所述的连接件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一对脚踏条7为平面结构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3的后端,位于所述的连接件4的两侧;所述的引水槽8设置在所述的加强筋6上,位于所述的铁锹本体3的中部,所述的引水槽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铁锹本体3的中轴线方向位于一直线上,所述的引水槽8的后部为圆形凹槽,所述的引水槽8的前部呈长条状凹槽且与所述的圆形凹槽连通;所述的连接通孔9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I的端部,位于所述的连接套2的一侧,所述的连接通孔9的纵截面是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所述的连接通孔9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的连接柱10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的连接柱10是上窄下宽的柱形结构,所述的连接通孔9与所述的连接柱10通过螺纹适配连接;所述的升降杆11的上端与所述的连接柱10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杆11的下端与所述的升降控制器12连接,所述的升降控制器12设置在所述的底座13上,所述的多个抓地钉14均匀分布在所述的底座13的底部。 请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的铁锹柄I呈圆柱形,所述的铁锹柄I内设有加强柱16,所述的加强柱16与所述的铁锹柄I同轴设置,可用于加强铁锹柄I的受力程度,防止断裂。 所述的铁锹柄I的中部设有一对拉环17,所述的一对拉环17上分别连接有拉绳18,可用于将铁锹柄I向两侧或向后拉动,便于铁锹柄I的转向,尤其是在铁锹本体3插入地底下无法动弹时使用,可由其他人在两侧帮忙拔出。 所述的铁锹柄I内嵌入安装有电池19,所述的铁锹柄I上通过连接杆20设有照明灯21,所述的照明灯21位于所述的铁锹柄I的中央且所述的照明灯21的光线射向铁锹本体3的前端中央,可用于在救援过程中照明,便于夜间使用。 使用时,可直接通过铁锹本体3插入泥土或石块堆中进行救援,可用脚向下踩脚踏条7帮助铁锹本体3更深的插入泥土或石块堆中,平面结构的脚踏条7能保护脚掌不受伤,当铁锹本体3上的东西太重抬起比较费力时,可将连接柱10插入连接通孔9内,升降控制器12控制升降杆11的升降,底座13通过抓地钉14稳定的放在地面上形成杠杆结构,利用杠杆的原理向下按压握手柄5,可将铁锹本体3抬起;加强筋6可增强铁锹本体3的横向和纵向受力能力,引水槽8可用于收集铁锹本体3锹起的物体内的水,避免污水滴落而使现场湿滑,影响救援。 综上所述,本技术能快速和轻松的锹走事故现场的泥石,大大节约了体力,且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污水横流,有利于救援行动的展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救援铁锹,其特征在于:包括铁锹柄、连接套、铁锹本体、连接件、握手柄、加强筋、一对脚踏条、引水槽、连接通孔、连接柱、升降杆、升降控制器、底座及多个抓地钉;所述的连接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的一端,所述的握手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的另一端,所述的握手柄上设有防滑纹;所述的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一端,所述的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的连接套适配连接,使所述的铁锹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铁锹柄上,所述的铁锹本体的前端呈半椭圆形结构;所述的加强筋呈鱼骨状且所述的加强筋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加强筋与所述的铁锹本体是一体结构,所述的加强筋的后端与所述的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一对脚踏条为平面结构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的后端,位于所述的连接件的两侧;所述的引水槽设置在所述的加强筋上,位于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中部,所述的引水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中轴线方向位于一直线上,所述的引水槽的后部为圆形凹槽,所述的引水槽的前部呈长条状凹槽且与所述的圆形凹槽连通;所述的连接通孔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的端部,位于所述的连接套的一侧,所述的连接通孔的纵截面是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且所述的连接通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的连接柱的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的连接柱是上窄下宽的柱形结构,所述的连接通孔与所述的连接柱通过螺纹适配连接;所述的升降杆的上端与所述的连接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升降杆的下端与所述的升降控制器连接,所述的升降控制器设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多个抓地钉均匀分布在所述的底座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援铁锹,其特征在于:包括铁锹柄、连接套、铁锹本体、连接件、握手柄、加强筋、一对脚踏条、引水槽、连接通孔、连接柱、升降杆、升降控制器、底座及多个抓地钉;所述的连接套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的一端,所述的握手柄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柄的另一端,所述的握手柄上设有防滑纹;所述的连接件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一端,所述的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的连接套适配连接,使所述的铁锹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铁锹柄上,所述的铁锹本体的前端呈半椭圆形结构;所述的加强筋呈鱼骨状且所述的加强筋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加强筋与所述的铁锹本体是一体结构,所述的加强筋的后端与所述的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的一对脚踏条为平面结构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铁锹本体的后端,位于所述的连接件的两侧;所述的引水槽设置在所述的加强筋上,位于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中部,所述的引水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的铁锹本体的中轴线方向位于一直线上,所述的引水槽的后部为圆形凹槽,所述的引水槽的前部呈长条状凹槽且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玉徐刚罗怀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