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线机出线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175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绞线机出线压模,它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在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的贴合面上分别开有压线槽(3),在上模座(1)和下模座(2)的出线端分别设有凹槽(4),压线槽(3)与凹槽(4)连通;在凹槽(4)中装有滚压轮(5),在滚压轮(5)的中央有穿线孔(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铜芯线在生产过程中的晃动,大幅减少了铜芯线被拉断的现象,避免了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线电缆的生产模具,特别是一种绞线机出线压模
技术介绍
在电线电缆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拉线机将铜芯线进行拉细拉直处理。但是目前使用的拉线机在处理直径较小的细铜芯线时,铜芯线的晃动比较厉害,容易出现将铜芯线拉断的现象,造成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绞线机出线压模,该压模可避免铜芯线的晃动、减少铜芯线出现拉断的现象,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绞线机出线压模,其构成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在所述的上模座和下模座的贴合面上分别开有压线槽,在上模座和下模座的出线端分别设有凹槽,压线槽与凹槽连通;在凹槽中装有滚压轮,在滚压轮的中央有穿线孔。上述的绞线机出线压模中,优选的,所述的滚压轮为圆柱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传统的出线压模中加装滚压轮,通过滚压轮对铜芯线进行支撑和限位,有效避免了铜芯线在生产过程中的晃动,大幅减少了铜芯线被拉断的现象,避免了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对直径较细的铜芯线效果尤其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模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滚压轮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在上模座I和下模座2的贴合面上分别开有一条压线槽3,上模座I与下模座2的结构相对称,其结构如图2所示,在上模座I和下模座2的出线端分别设有凹槽4,压线槽3与凹槽4连通;在凹槽4中装有一个圆柱形的滚压轮5,滚压轮5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滚压轮5的中央有一个穿线孔6,穿线孔6的孔径与相应规格的电线直径一致。使用时,根据电线的规格选择相应的滚压轮5,使其穿线孔6的孔径与电线的直径相匹配,然后将滚压轮5装入凹槽4中,再将上模座I和下模座2贴合在一起安装在拉线机上即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的各种变化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绞线机出线压模,包括上模座(I)、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模座(I)和下模座(2)的贴合面上分别开有压线槽(3),在上模座(I)和下模座(2)的出线端分别设有凹槽(4),压线槽(3)与凹槽(4)连通;在凹槽(4)中装有滚压轮(5),在滚压轮(5)的中央有穿线孔(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绞线机出线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压轮(5)为圆柱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绞线机出线压模,它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在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的贴合面上分别开有压线槽(3),在上模座(1)和下模座(2)的出线端分别设有凹槽(4),压线槽(3)与凹槽(4)连通;在凹槽(4)中装有滚压轮(5),在滚压轮(5)的中央有穿线孔(6)。本技术有效避免了铜芯线在生产过程中的晃动,大幅减少了铜芯线被拉断的现象,避免了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IPC分类】H01B13-02【公开号】CN204270741【申请号】CN201420861675【专利技术人】肖远勇, 李学林, 黄雄 【申请人】贵州美名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绞线机出线压模,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模座(1)和下模座(2)的贴合面上分别开有压线槽(3),在上模座(1)和下模座(2)的出线端分别设有凹槽(4),压线槽(3)与凹槽(4)连通;在凹槽(4)中装有滚压轮(5),在滚压轮(5)的中央有穿线孔(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远勇李学林黄雄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美名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