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27108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8 1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包括:通过对储层进行正演模拟,得到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不同地质体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根据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提取相应的地震属性,确定河道边界;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利用地层切片技术确定河道砂的沉积期次;依据实钻井砂体厚度与地震属性的统计拟合关系确定河道砂体的厚度。根据该方法,深入地震属性提取和分析,利用已知井的储层,油气层标定结果,钻井统计分析,并结合模型正演分析结果,建立了河道砂体识别、描述技术。能够准确识别、描述超深层、薄砂层、窄河道的河道砂岩性油藏,受地震分辨率影响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质和石油开发领域,特别涉及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塔河油田构造位置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南部,是在前震旦系变质岩结晶基底上发育的阿克库勒古凸起上形成的多层系含油气的大型复式油气田。随着外围勘探难度的增大,同时也受到区块限制,为进一步扩大油气勘探成果,针对塔河油田碎屑岩低幅度构造背斜、断背斜圈闭的特点,以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为基础,以精细储层标定为前提,综合精细相干断裂解释、地震属性提取与优选、地震测井联合反演、三维可视化地质体检测、精细速度研究及模式识别油气预测等碎屑岩构造型油气藏的识别、描述技术序列。随着塔河碎屑岩油藏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闭合幅度在10m以上的构造型圈闭基本已全部落实完毕,在10m以下的局部构造型圈闭落实难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碎屑岩油藏滚动评价工作的重点逐渐转向隐蔽型非构造圈闭。由于前期塔河碎屑岩油藏研究的对象主要为构造型油藏,所以针对岩性河道砂油藏的识别、描述基本没有形成系统的配套技术。现有技术虽然针对河道砂岩性油藏形成了相应的储层反演、地震频谱分析、层拉平振幅属性切片、振幅、道积分、阻抗反演等识别、描述技术,但现有的识别描述技术主要应用对象包括:(1)对于对砂体厚度小于10m的薄砂层,其埋藏深度均小于3000m;(2)对于埋藏深度大于3000m的储层,其砂体厚度均大于10m。而塔河油田三叠系河道砂油藏埋藏深度大于4200m,砂体厚度仅为5m-10m,且岩性配置具多样性,受地震分辨率影响,现有技术无法准确识别、描述该类河道砂油藏。现有的技术在描述超深层河道砂油藏住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塔河油田三叠系阿四段埋藏深度大(>4200m),砂体厚度薄(5-10m),地震分辨率低(λ/4=25m),目标砂岩厚度远远小于地震分辨率,砂体的识别及描述困难;2)阿四段岩性配置具多样性,不同岩性配置下的河道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研究不够深入,砂岩层中泥岩夹层或砂岩相变,薄层砂岩引起的地震波的调谐作用与前者的地震响应特征相互交织在一起,河道砂体识别困难;3)由于河道砂体具有多期次沉积和河道具有迁移摆动发育的特点,对于河道砂体的沉积边界、沉积期次以及砂体的发育厚度等描述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描述塔河油田三叠系河道砂岩性油藏等油藏深度大于4200m,砂体厚度5m-10m的超深层、薄砂层、窄河道的河道砂岩性油藏,受地震分辨率影响较小。本专利技术的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包括:通过对储层进行正演模拟,得到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不同地质体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根据所述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提取相应的地震属性,确定河道边界;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利用地层切片技术确定河道砂的沉积期次;依据实钻井砂体厚度与地震属性的统计拟合关系确定河道砂体的厚度。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地震响应特征包括:地震反射特征;所述通过对储层进行正演模拟,得到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不同地质体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进一步包括:根据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确定河道砂体的沉积微相;根据所述沉积微相,建立地质模型,通过改变地震波在河道砂体中的传播速度,确定不同地质体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河道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地震识别标志。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不同地质体包括:砂体厚度为9m-12m的泥夹砂岩性组合,砂体厚度为8m-13m的砂泥岩互层组合,以及砂体厚度为5m的泥夹砂岩性组合;所述确定不同地质体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河道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地震识别标志进一步包括:以顶平下凹反射特征作为地震识别标志,对应于砂体厚度为9m-12m的泥夹砂岩性组合;以平直强反射特征作为地震识别标志,对应于砂体厚度为8m-13m的泥砂岩互层组合;以透镜状反射特征作为地震识别标志,对应于砂体厚度为5m的泥夹砂岩性组合。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地震识别标志提取相应的地震属性包括:提取振幅属性、相位属性和频率属性。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根据所述地震识别标志提取相应的地震属性包括:提取振幅属性、相位属性和分频混色属性;所述根据所述地震识别标志提取相应的地震属性,确定河道边界包括:对具有顶平下凹反射特征的地震识别标志,选用对突变边界敏感的相位属性描述砂体的平面发育特征,确定河道边界;对具有平直强反射特征的地震识别标志,选用对阻抗界面反应敏感的振幅属性及地层切片技术描述砂体平面发育特征,确定河道边界;对具有透镜状反射特征的地震识别标志,选用对地质体反应敏感的分频混色属性和地层切片技术确定河道边界。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利用地层切片技术确定河道砂的沉积期次进一步包括:在地址时间相等的地震参考基准面之间按线性比例进行沿层地层切片。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依据实钻井砂体厚度与地震属性的统计拟合关系确定河道砂体的厚度进一步包括:统计实钻井砂体厚度与振幅强度的关系;测量待测河道砂体的振幅强度,应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方法,根据振幅强度确定待测河道砂体的砂体厚度。上述的识别方法中,所述应用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方法进一步包括:地震资料叠后提频;对测井资料进行预处理和标准化,建立地质模型;应用所述基于模型的测井约束反演方法,从反演剖面识别出河道砂体。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深入地震属性提取和分析,利用已知井的储层,油气层标定结果,钻井统计分析,并结合模型正演分析结果,建立了河道砂识别、描述技术。能够准确识别、描述塔河油田三叠系河道砂岩性油藏等油藏深度大于4200m,砂体厚度5m-10m的超深层、薄砂层、窄河道的河道砂岩性油藏,受地震分辨率影响较小。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此。本专利技术通过确定河道砂岩性油藏的地震标志,河道边界,沉积期次和砂体厚度对河道砂岩性油藏进行识别和描述。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如下部分:1)通过对储层进行正演模拟,得到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不同地质体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地震响应特征包括地震反射特征等。具体地,通过前期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方面的研究,确定三叠系阿四段河道砂的沉积微相,以沉积相为指导,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开展储层正演模拟研究工作。即通过模拟地震波场在真实地层中的传播、反射过程,得到河道砂体的反射特征,从而确定其地震识别标志。以三叠系阿四段为例,针对三叠系阿四段岩性圈闭的特点,设计河道砂体的厚度为10m,宽度为280m,地震波在河道砂体中的传播速度为3000m/s-3600m/s,在砂体上覆泥岩中的传播速度为3300m/s,地震子波主频为35Hz。正演模拟过程中,通过改变地震波在河道砂体中的传播速度(3000m/s、3400m/s、3600m/s),明确不同地质体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深层河道砂体在地震剖面上具有“顶平下凹反射”、“平直强反射”及“透镜状反射”三种地震识别标志。具体地,三种地震识别标志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对储层进行正演模拟,得到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不同地质体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根据所述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提取相应的地震属性,确定河道边界;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利用地层切片技术确定河道砂的沉积期次;依据实钻井砂体厚度与地震属性的统计拟合关系确定河道砂体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砂岩性油藏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对储层进行正演模拟,得到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不同地质体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根据所述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提取相应的地震属性,确定河道边界;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利用地层切片技术确定河道砂的沉积期次;依据实钻井砂体厚度与地震属性的统计拟合关系确定河道砂体的厚度;所述地震响应特征包括:地震反射特征;所述通过对储层进行正演模拟,得到河道砂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不同地质体的河道砂体地震识别标志进一步包括:根据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确定河道砂体的沉积微相;根据所述沉积微相,建立地质模型,通过改变地震波在河道砂体中的传播速度,确定不同地质体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河道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地震识别标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地质体包括:砂体厚度为9m-12m的泥夹砂岩性组合,砂体厚度为8m-13m的砂泥岩互层组合,以及砂体厚度为5m的泥夹砂岩性组合;所述确定不同地质体与地震反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河道砂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地震识别标志进一步包括:以顶平下凹反射特征作为地震识别标志,对应于砂体厚度为9m-12m的泥夹砂岩性组合;以平直强反射特征作为地震识别标志,对应于砂体厚度为8m-13m的泥砂岩互层组合;以透镜状反射特征作为地震识别标志,对应于砂体厚度为5m的泥夹砂岩性组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新便李宗杰李雪张志强盛海波石玉先伟葛善良李喜莲顾伟欣郭瑞黄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