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杆控制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816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摇杆控制座,包括第一轨道,横向设于电动车辆座椅下方,内部套接第一支杆,在末端处设有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相互呈垂直九十度,并套接第二支杆,在第二支杆末端设有第三轨道与第二轨道呈垂直九十度,内部套接第三支杆,以使第一、第二及第三支杆相互形成空间连接关系,并于第三支杆顶端结合控制摇杆,使控制摇杆可作左、右、前、后、上及下方六向调整其摆设位置,通过锁合元件分别锁固于第一、第二及第三轨道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摇杆控制座,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运行控制摇杆摆设固定及具有多向、多方位调整的摇杆控制座。电动车与电动车辆为老弱残障者所极度依赖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特别是电动车与电动车辆兼顾环保及无污染的运转系统设计,而普遍成为残疾者或老年人泛用的交通工具。然而,在电动车或电动车辆的运转操控设计中,为了方便老弱残疾者操控电动车或电动车辆,通常在电动车或电动车辆的座椅扶附近位置会加设以方向控制用的摇杆,以通过简单的单手摇杆操纵来达到方便控制电动车或电动车辆运转方向的目的。然而,在附图说明图12中则显示了一种典型现有的电动车辆的控制摇杆的固定结构,其中,该摇杆A通过一固定杆B连接于电动轮椅C的座椅C1的一扶手C2下方,而此种摇杆A的固定结构及设置位置,并无法适用所有的使用者,诸如身材高矮不同、双手长度不同或手部残疾、手肘患有风湿、关节炎而致使手肘伸屈不便等外在因素,导致单手无法得心应手地执握摇杆操作,从而使摇杆A操纵产生困难及影响使用者操纵摇杆的灵敏度与精确度,并使乘座者在行驶或静止时,必会因摇杆A的存在,而形成地形、地物的障碍。另外在相关的先前专利技术文献方面,如本申请人已申请的第87218791号“可移位操纵杆的电动车座椅扶手架”技术专利,则初步揭示了有关摇杆作水平圆弧角度偏摆位置调整的固定结构,其结构如图13、图14及图15所示,其中,在电动轮椅C′的座椅C1′扶手C2′下方的固定杆B′上设置有若干的旋臂D1及D2,以通过旋臂D1及D2的末端连至摇杆A′上,而使摇杆A′具有水平的某一圆弧角度范围内的摆设位置调整功能。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摇杆控制座,其使该电动车或电动车辆的操纵杆可作任意前、后、左、右、上及下六向多方位的固定位置调整,并通过多向及多方位的固定位置调整,使该摇杆可适合不同身材高矮、手部残疾或手肘病变者来顺利操纵摇杆。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摇杆控制座,它包括一第一轨道,横设于电动车辆的座椅底部的一位置处,其内部套接有一可沿第一轨道作左、右水平伸缩位移的第一支杆,且在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连接有一第二轨道,与第一支杆呈垂直九十度的设置关系,并于内部套设有一可沿第二轨道作前、后方向伸缩位移的第二支杆,在第二支杆一端连接有一第三轨道,与第二支杆间呈垂直九十度的设置关系,但恒与第一支杆不相为平行或重合,其内部套设有一可沿第三轨道作上、下纵向方向伸缩位移的第三支杆,且第三支杆顶部连接有一控制摇杆,以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间相互形成相对于空间坐标中的X轴向、Y轴向及Z轴向的连接关系,使控制摇杆可作左、右、前、后、上及下多向及任意方位与三维空间坐标的摆设位置调整;以及,若干个锁合元件,分别由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及第三轨道的外部向内穿锁,以迫紧固定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其设有控制摇杆,可通过左手或右手单手执握操作控制运转方向,并通过精简有效的三维空间坐标调整机构,使控制摇杆调整摆设于使用者最佳及最舒适的执握操作位置,以适用所有不同身材高矮、手部残疾或手肘病变的使用者来操作使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理念并具有产业利用性,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靠。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本技术摇杆控制座的立体外观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摇杆控制座的立体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摇杆控制座较佳应用实例图,其显示摇杆控制座设置于电动车辆的结构;图4为本技术摇杆控制座的另一实施例图;图5为一前视图,其显示本技术的摇杆控制座于作左、右水平方向摆设位置调整固定的操作状态;图6为一侧视图,其显示本技术的摇杆控制座作前、后方向摆设位置调整固定的操作状态;图7为一侧视图,其显示本技术的摇杆控制座上、下纵向摆设位置调整的操作状态;图8为本技术摇杆控制座的再一实施例图;图9为图8的立体分解结构图;图10为一前视图,其显示图8的摇杆控制座实施例应用于电动车辆的状态;图11为一前视图,其显示图8所示的摇杆控制座实施例作左、右水平方向摆设位置调整固定的操作状态;图12为现有电动车辆的控制摇杆的组合固定结构示意图;图13为另一现有电动车辆的控制摇杆摆设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14为一仰视图,其显示图13所示的控制摇杆通过旋臂旋摆一圆弧角度范围的操作状态;图15为图14中标示为E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首先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的摇杆控制座,在以下各图中是以100编号来标示的,其中,该摇杆控制座100,是包括一第一轨道10及第一支杆20,该第一轨道10横向设于一电动车辆200座椅210底部的适当位置处(如图3所示),而该电动车辆200的型式不限,在本技术中是以电动轮椅型态为其说明的实施例,而该第一轨道10与座椅210的结合方式不限,可通过焊接或其他等效固定方式来加以固定,并可供第一支杆20的一端来套入结合,使该第一支杆20可于第一轨道10中作左、右方向的水平伸、缩位移,并且,在该第一轨道10的外部至少穿锁有一锁合元件20′,其型态不限,在本技术中是以螺栓为其实施例,使该第一支杆20可被迫紧固定组合于第一轨道10中。上述的第一支杆20的一端连接有一第二轨道30,其连于第一支杆20的位置,可为左端或右端的型态,如图1~图3中所示的为该第二轨道30连接于第一支杆20的左端,此为配合用右手操纵者的实施例,即设置于电动车辆200右侧的状态,其详细的操作方式将在下文详细说明。上述的第二轨道30与第一支杆20同呈相互垂直九十度的设置关系,即如同空间坐标中的X轴向与Y轴向的设置关系,而可供一第二支杆40插入连接,使第二支杆40可沿该第二轨道30作前、后方向的伸缩位移,且在该第二轨道30的外部也向内至少穿锁有一锁合元件40′,以供在第二轨道30内的位置上向内迫紧固定定位该第二支杆40。上述的第二支杆40于一端连接有一第三轨道50,其与第二支杆40间的关系也是呈相互垂直九十度的设置关系,但不与第一支杆20平行或重合,即为相对于空间坐标中的Y轴向与Z轴向的设置关系,且该第三轨道50内则套入有一第三支杆60,可使该第三支杆60沿第三轨道50作上、下纵向的伸缩位移,相同地,在该第三轨道50外也至少向内穿锁有一锁合元件60′,以供迫紧固定该第三支杆60,且在该第三支杆60的顶端则结合有一控制摇杆70,恰如图3所示电动车辆200的运转方向控制元件,而通过该第一支杆20、第二支杆40及第三支杆60相互间所连接成相对于空间坐标X轴向、Y轴向及Z轴向的设置关系,从而使该控制摇杆70可通过第一支杆20、第二支杆40及第三支杆60的左、右、前、后、上及下多向及多方位的位移调整,使该控制摇杆70具备在三维空间坐标中作多方位的摆设位置选择及调整的功能。请再配合图4所示,其为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摇杆控制座100的另一结构实施例,即是分别在该第一支杆20、第二支杆40及第三支杆60的表面适当位置处至少开设有一锁合长槽孔21、41及61,使该锁合元件20′、40′及60′分别经第一轨道10、第二轨道30及第三轨道50穿锁迫紧第一支杆20、第二支杆40及第三支杆60时具有更好的对应定位固定功能,以进一步防止该第一支杆20、第二支杆40及第三支杆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摇杆控制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轨道,横设于电动车辆的座椅底部的一位置处,其内部套接有一可沿第一轨道作左、右水平伸缩位移的第一支杆,且在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连接有一第二轨道,与第一支杆呈垂直九十度的设置关系,并于内部套设有一可沿第二轨道作前、后方向伸缩位移的第二支杆,在第二支杆一端连接有一第三轨道,与第二支杆间呈垂直九十度的设置关系,但恒与第一支杆不相为平行或重合,其内部套设有一可沿第三轨道作上、下纵向方向伸缩位移的第三支杆,且第三支杆顶部连接有一控制摇杆,以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间相互形成相对于空间坐标中的X轴向、Y轴向及Z轴向的连接关系,使控制摇杆可作左、右、前、后、上及下多向及任意方位与三维空间坐标的摆设位置调整;以及,若干个锁合元件,分别由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及第三轨道的外部向内穿锁,以迫紧固定所述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杆控制座,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第一轨道,横设于电动车辆的座椅底部的一位置处,其内部套接有一可沿第一轨道作左、右水平伸缩位移的第一支杆,且在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连接有一第二轨道,与第一支杆呈垂直九十度的设置关系,并于内部套设有一可沿第二轨道作前、后方向伸缩位移的第二支杆,在第二支杆一端连接有一第三轨道,与第二支杆间呈垂直九十度的设置关系,但恒与第一支杆不相为平行或重合,其内部套设有一可沿第三轨道作上、下纵向方向伸缩位移的第三支杆,且第三支杆顶部连接有一控制摇杆,以通过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间相互形成相对于空间坐标中的X轴向、Y轴向及Z轴向的连接关系,使控制摇杆可作左、右、前、后、上及下多向及任意方位与三维空间坐标的摆设位置调整;以及,若干个锁合元件,分别由第一轨道、第二轨道及第三轨道的外部向内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必翔
申请(专利权)人:必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