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连接片及使用该电池连接片的动力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3332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30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片及使用该电池连接片的动力电池包,该电池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镍片;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具有贯穿电池连接片的第一通孔,镍片上对应第一通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具有贯穿电池连接片的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出的电池连接片用于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的连接,不仅耐电化学腐蚀性能强,且工艺简单,成本低,连接牢固,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片及使用该电池连接片的动力电池包,该电池连接片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镍片;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具有贯穿电池连接片的第一通孔,镍片上对应第一通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具有贯穿电池连接片的第二通孔。本技术中提出的电池连接片用于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的连接,不仅耐电化学腐蚀性能强,且工艺简单,成本低,连接牢固,安全性能高。【专利说明】一种电池连接片及使用该电池连接片的动力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连接片及使用该电池连接片的动力电池包。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也在逐年递增。由于燃油车带来的尾气排放问题是目前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车等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它们代表着未来汽车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电动汽车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作为动力来源的动力电池组。目前,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体积小等优点而成为人们的首选动力能源。动力电池的各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形成动力电池模组,若干个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相互串联或并联形成动力电池包即动力电池。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模组之间的串联或并联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连接时电池连接片的一端与动力电池模组的正极端连接,电池连接片的另一端与动力电池模组的负极端连接,而电池连接片一般为铜片或铝片,电池模组的正极端为铝,负极端为铜,当铜连接片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端连接或铝连接片与电池模组的负极端连接时,因铜和铝的标准电位相差大,接触连接时,在潮湿的环境下,极易发生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会造成接触内阻过大从而出现过热的问题,严重影响电芯的性能。通常会在连接处的表面做镀层,常用镀镍,或镀银,镀层厚度只有几ym到十几um。针对该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在连接处的表面做导电镀层,常用镀镍,或镀银的方式来缓解电化学腐蚀,但是该工艺复杂,污染环境、费用高、镀层薄,而且镀层结合力差,耐腐性能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模组与模组之间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时,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从而造成接触内阻过大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通过电镀来缓解腐蚀时出现的工艺复杂、污染严重、成本高、耐腐蚀性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成本低、耐腐蚀性能强的电池连接片及使用该电池连接片的动力电池包。 本技术首先提供一种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镍片; 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具有贯穿电池连接片的第一通孔,镍片上对应第一通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 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具有贯穿电池连接片的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表面也设置有镍片,设置在第二表面上的镍片上对应第一通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设置有镍片,设置在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的镍片上对应第二通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镍片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于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凹槽,所述镍片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深度等于镍片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所述连接孔均至少为2个。 优选的,所述电池连接片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为拱形或弧形。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若干个相互串联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正极和负极,相邻两个电池模组之间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片为上述的电池连接片,所述电池连接片为铜片,电池连接片的第一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电连接,电池连接片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表面与电池模组相对。 优选的,所述正极含有片状正极引出端,所述片状正极引出端上含有贯穿片状正极引出端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将电池连接片固定连接在电池模组上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孔、第一通孔和连接孔将电池连接片的第一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负极为极柱,所述极柱穿过第二通孔将电池连接片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负极电连接;或所述负极含有片状负极引出端,所述片状负极引出端上含有贯穿片状负极引出端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将电池连接片固定连接在电池模组上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二通孔将电池连接片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负极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设置有镍片,设置在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的镍片上对应第二通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所述安装件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二通孔和设置在第二连接端的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的镍片的连接孔将电池连接片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负极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片状正极引出端和/或所述片状负极引出端与电池连接片相对的表面设置有镍片;所述的片状正极引出端上的镍片对应第一安装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所述的片状负极引出端上的镍片对应第二安装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包括若干个相互串联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正极和负极,相邻两个模组之间通过电池连接片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片为本本技术上述的电池连接片,所述电池连接片为铝片,电池连接片的第一连接端与负极电连接,电池连接片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表面与电池模组相对。 优选的,所述负极含有片状负极引出端,所述片状负极引出端上含有贯穿片状负极引出端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将电池连接片固定连接在电池模组上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一通孔将电池连接片的第一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负极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端具有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设置有镍片,设置在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的镍片上对应第二通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所述安装件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第一通孔和设置在第二连接端的第三表面和/或第四表面的镍片的连接孔将电池连接片的第一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负极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正极为极柱,所述极柱穿过第二通孔将电池连接片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电连接;或所述正极含有片状正极引出端,所述片状正极引出端上含有贯穿片状正极引出端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动力电池包还包括将电池连接片固定连接在电池模组上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穿过对应的第一安装孔、第二通孔和连接孔将电池连接片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池模组的正极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片状正极引出端和/或所述片状负极引出端与电池连接片相对的表面设置有镍片;所述的片状正极引出端上的镍片对应第一安装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所述的片状负极引出端上的镍片对应第二安装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其中一种电池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电池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第3种电池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第4种电池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镍片;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具有贯穿电池连接片的第一通孔,镍片上对应第一通孔设置有贯穿镍片的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具有贯穿电池连接片的第二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秀梅周燕飞王先平袁健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