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宗宁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电极的双弯曲引导钢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2271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3-27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电极的双弯曲引导钢丝,包括钢丝本体,所述钢丝本体的远端设置有连续的第一弯曲和第二弯曲,所述第一弯曲、第二弯曲的跨度间距L为3-4㎝;所述第一弯曲底部与第二弯曲底部相距H1为4.5-5.5㎝,所述钢丝本体的末端距第二弯曲底部H2为0.5-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定位方法简单、操作性强、安全可靠等优点,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间隔部电极定位成功率高达100%,且各起搏参数均达到了要求,起搏QRS波时限较心尖部起搏明显变窄,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和电极脱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电极的双弯曲引导钢丝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电极的双弯曲引导钢丝。
技术介绍
自从1958年美国医生Furman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右心室心尖部(rightventricular apex, RVA)起搏器植入手术起,右心室心尖部就一直作为心室电极植入手术的常规植入部位。但近几年有研宄显示,采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进行的心室电极植入手术会改变人体双心室电的同步性,引起心室内电激动和收缩顺序发生异常,导致起搏局部心肌细胞和临近部位心肌细胞的排列发生紊乱、退行性改变、钙化和心肌肥厚等,因此,虽然传统的右室心尖部永久起搏具有安置电极方法简单、电极尖端易于固定等优点,但随着研宄的深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心尖部起搏可引起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双心室收缩和舒张的同步性丧失,从而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故右心室心尖部并不是一个理想的起搏部位。而右心室间隔部(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RVS)起搏则靠近希氏束,可以实现临床上要求的“近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人体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电同步,即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激动顺序更符合生理状态。 目前各个厂家提供的用于室间隔起搏电极固定的引导钢丝只是一条单纯的直钢丝,与心脏解剖无对应关系,几乎无法实现螺旋电极的心脏内准确定位,往往导致手术时间过长、医生和患者X射线曝光量大,间隔部起搏电极稳定性较差,脱位率高,增加了电极定位操作上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所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电极的双弯曲引导钢丝。 为了解决以上所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电极的双弯曲引导钢丝,包括钢丝本体,所述钢丝本体的远端设置有连续的第一弯曲和第二弯曲,所述第一弯曲、第二弯曲的跨度间距L为3 — 4 cm ;所述第一弯曲底部与第二弯曲底部相距Hl为4.5 — 5.5 cm,所述钢丝本体的末端距第二弯曲底部H2为0.5 — I cm。 本技术所述第一弯曲跨度间距3-4cm,其长度与三尖瓣环至右室流入道室间隔的水平距离相当,可以引导螺旋电极尖端到达室间隔流出道并充分利用第二弯与右心室壁形成的后坐力让螺旋电极尖端稳定接触,利于螺旋稳定释放;第二弯曲跨度间距3-4cm,其距离约为右心房右侧壁至右心室中部的水平距离,有利于让整个电极充分利用弯曲钢丝获得的来自右心房壁的后坐力,利于螺旋的准确定位及释放;所述第一弯曲底部与第二弯曲底部相距4.5 - 5.5cm,该距离约等于右室底部到右室间膈流入道的高度,利于螺旋电极尖端固定,防止其定位过高到达肺动脉,或过低而局限于心尖部区域。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使用了以上所述结构,本技术具有定位方法简单、操作性强、安全可靠等优点,利用本技术进行间隔部电极定位成功率高达100%,且各起搏参数均达到了要求,起搏QRS波时限较心尖部起搏明显变窄,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和电极脱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 ] 本技术一种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电极的双弯曲引导钢丝,包括钢丝本体3,所述钢丝本体3的远端设置有连续的第一弯曲I和第二弯曲2,所述第一弯曲1、第二弯曲2的跨度间距L为3 — 4 cm ;所述第一弯曲I底部与第二弯曲2底部相距Hl为4.5 —5.5 cm,所述钢丝本体3的末端距第二弯曲底部H2为0.5 — I cm。 实施例:本技术所述钢丝本体3直径为0.15 - 0.2 mm,长55 — 60 cm,所述钢丝本体3的远端设置连续的第一弯曲I和第二弯曲2,一体成型。使用方法:常规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插入起搏导线,在后前位透视下先将心室起搏电极送至RVA (右室心间部)起搏并测试该部位各项起搏参数,记录起搏心电图,然后调整心室电极送至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点位于肺动脉圆锥下方,在左前斜(LAO)45°和右前斜(RA0)30°位采用本技术所述指引钢丝调整电极顶端与RVOTS形成垂直关系,并结合起搏心电图证实电极在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时,I1、II1、aVF导联的QRS波群均直立,但可根据I导联及aVL导联QRS波形态并结合QRS I /QRSaVL比值对游离壁或间隔部进行定位;心室有效起搏后,将电极顶部的螺旋拧入心肌,测定起搏阈值(固定脉宽0.48 ms)、阻抗、R波振幅,各项指标要求与RVA电极导线要求相同;参数满意后在持续X线透视下退出引导钢丝,观察电极头端是否发生位移,旋进电极螺旋圈。 本技术在临床运用中,利用第二弯曲的弧度使起搏电极尖端能够顺利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并且进入右室后获得心室壁的支撑,使与其平面垂直的头端弯曲自然垂直于间隔部,在旋出头端金属螺丝时,适当给以逆时针旋转力,即易达到满意的定位,简便捷快。 以上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只要使用了以上结构,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电极的双弯曲引导钢丝,包括钢丝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本体(3)的远端设置有连续的第一弯曲(1)和第二弯曲(2),所述第一弯曲(1)、第二弯曲(2)的跨度间距L为3-4㎝;所述第一弯曲(1)底部与第二弯曲(2)底部相距H1为4.5-5.5㎝,所述钢丝本体(3)的末端距第二弯曲底部H2为0.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安装心脏起搏器室间隔电极的双弯曲引导钢丝,包括钢丝本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本体(3)的远端设置有连续的第一弯曲(I)和第二弯曲(2),所述第一弯曲(I)、第二弯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宗宁杨松生赵渊邓永莲和清华黄飞尹浩高东莲杨慧芳王晓芳赵宇李玉英
申请(专利权)人:陈宗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